楊虎林
【摘要】經濟的發展帶動教育的進步,國家對教育投入越來越重視,在注重培養知識淵博學生的同時,也注重對學生品格、能力的培養。國家教育部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養教育的要求,與體育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要求是吻合的。核心素養與素質教育兩個概念是現代教育的新理念,但是后者要早于前者,前者是后者衍生的產物,素質教育的要求范圍更廣,強調學生的整體一致、全面協調性發展,涉及到學生發展的方方面面,可以說,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對學生的“多能教育”。而核心素養更強調的是學生的關鍵能力發展,這種能力更為具體,范圍不大,可以說核心素養強調的是對學生的“一專教育”。具體到體育學科,對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培養更清晰地將這項教育從其他學科中分離出來,強調對學生的“體育”素養教育,教育目標更為明確,教育方向更精準。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強調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會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產生深遠影響,對學生的發展更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體育?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4-0156-02
加強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能幫助小學生汲取體育知識,形成體育理念,提升運動能力。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應轉變傳統體育教學理念,將核心素養培養作為課堂教學抓手,集中精力挖掘、整合有利于體育核心素養形成的資源,更具針對性、實效性及有效性地開展體育教學工作。
1.核心素養的概念詳解
素養是學校教育的新熱點問題,素養從廣義上來說可以分為核心素養,再具體到體育核心素養,又有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法,三者之間既有一定的區別,又有緊密的聯系。
1.1 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的概念中是上個世紀末提出來的,具體可以理解為:核心素養涉及到生活的各個領域,能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與健康的人格形成。核心素養是我國新提出的教育理念,對它的研究尚處于研究階段。在2016年,新發布的研究文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了對學生的六大核心素養教育內容,即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從這六個核心素養可以看出,教育要培養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能力以及學生自身能適應終身發展的能力。
1.2 體育核心素養
體育核心素養是體育教育提出的較“核心素養”更具體的素養教育要求。繼核心素養提出之后,同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研究專家于素梅隨即提出了體育核心素養的理念。體育核心素養是指通過專門的體育學習,掌握體育技術技能,形成與體育有關的一系列能力,包括終身體育所需要的情感與品格、運動能力、運動習慣、體育健康知識等。于教授提出的這一概念是針對社會全體人員,而不是特指學校中的學生這一群體,無論從適應人群,還是核心理念都具有廣泛性,范圍大。
1.3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基于體育核心素養的概論中所針對的群體育并不是專門指學生,隨即又提出了專門針對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概念。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是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化,在研究內容上也更為細化,專門為學校體育的教育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尚力沛體育博士對體育核心素養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更清晰的分析與概念上的界定,他認為:體育核心素養是建立在體育素養的基礎上,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更突出“學科”二字,專指學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通過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使學生形成“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品格與能力”,他還指出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在體育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目標中已經有所體現,包括運動技能的形成、運動習慣的形成、體育健康知識與行為、體育品德與情感的形成,換成體育課程標準目標的四個教學目標可以表述為:運動技能、運動參與、身體健康、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1]。
從以上三個基本概念,我們理清了核心素養的內涵,在本研究中,我們主要研究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并把它作為學校體育的專屬術語來用,所以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中包含著學校因素中的學生、老師、教材這三個主要因素。
2.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社會發展要求對學生的培養注重全面性、綜合性,要求一專多能,社會適應能力強,有特長等等。小學體育教學也從培養學生的技術水平,更加注重對人的能力的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體育教學的重點。但是一直以來,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尷尬的問題,重形式輕本質、重興趣輕技術等現象處處存在,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放養式教學模式、傳統四步走教學模式、應試式教學模式等一直被延用,阻礙了課程改革的進程。
2.1 放養式的教學模式忽略了教學目標
所謂放養式的教學模式就是指為了給學生一個寬松的體育學習環境,讓學生進行自我學習,以發揮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這種想法是好的,但是老師卻過度地放權給學生,對學生的學習不聞不問,學生的活動也漫無目的,有的學生在不受老師約束的情況下產生了惰性,有的靜坐等候下課,甚至有的同學嚴重地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這種教學模式由于缺少老師的指導與管理,老師與學生的學習相脫節,使得課上沒有教學目標,學生也沒有學習目標,學生在完成沒有壓力、沒有目標的情況下就找不到學習的切入口,不去學習,更不會學習,課堂教學效率無從談起。
2.2 四步走傳統教學模式抹殺了思維發展
傳統式的教學模式從開始到結束是分四步走的,這種教學模式沿用了半個多世紀,四步教學模式中最重要的一步被稱為“基本部分”,在這部分教學中,老師常常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學方法,把跑、跳、投、球類、武術、技巧等技術傳授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老師成了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而學生只是照老師的教學在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在老師的指揮下學習,沒有自己的思考,即使遇到問題也沒有自己思考解決的辦法,老師指導什么就練習什么,即使練會了也沒有深入了解,也不知道是怎么學會的,更不知道學會的方法是什么。比如在跑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是單純地知道只要這樣跑就可以了,而為什么這樣跑會更快呢,跑與跑的區別是什么?缺乏思考的學習沒有樂趣,教學內容也顯得非常枯燥,削弱了學生的主動性,體育興趣得不到激發,甚至會影響學習情緒,練習時只是在應付老師的任務,至于學成什么樣也不去考慮。
3.小學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
3.1 提高對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視程度
首先,學校領導應加強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內涵及內容的認識,明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對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使其真正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目標及教學大綱中,真正成為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次,加大核心素養培養的宣傳力度,通過研討會、交流會以及各類工作會議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強化體育教師對核心素養的認識。再次,注重評價機制的優化與調整,使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和結果成為體育教學評價的根基,切實幫助體育教師將核心素養培養作為體育教學工作的抓手,拓展并創新更多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方法及體系。最后,注重激勵機制的完善和建設,滿足體育教師基本訴求,激發教師參與核心素養培養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小學生的體育品德與情感、運動習慣與能力以及健康行為與知識[2]。
3.2 樹立“全面發展人”的教學理念
學科核心素養注重人的發展和成長,關注人的感受和體驗,能通過有目的、有計劃以及有過程的教育機制,使人獲得特定的情感、品質和意識。因此,樹立“全面發展人”的教學理念,是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對小學體育教師的基本要求,并且有較為鮮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小學體育教師需要從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以及感受出發,引導學生形成善合作、守規矩以及能堅持的體育品質。
3.3 革新小學體育教學機制與模式
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機制與模式難以幫助體育教師更好地滲透核心素養培養內容,培養過程只能局限在課堂上和學校內。對此,學校應以核心素養培養的基本內容為主體目標,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拓寬核心素養的培養范疇,使其更適應小學生發展的基本訴求。首先,構建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以及線上與校外相結合的教學機制和模式,讓體育教師能更好地統籌教學資源的應用趨勢。譬如在課內,體育教師應集中精力提升小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健康知識;在校外或課外,應以提升學生運動習慣、運動意識以及運動情感為主,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外體育運動過程中。此外通過線上呈現體育文化資源以及競賽視頻的方式,幫助學生塑造體育品格,培養體育情感[3]。
總之,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新時代社會對體育教育的要求,是對老師的挑戰,也是對學生的新要求,學校要培養出具有社會適應能力的核心素養,才能被社會接納。老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利用教材,使三者有效結合,促進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全面提升[4]。
參考文獻:
[1]劉軍.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J].田徑,2021(1).
[2]王正武.基于生本課堂方向提高學生體育核心素養[J].教育界,2020(12)
[3]李明貞.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新課程導學,2020(12)
[4]吳俊杰.核心素養培養下的小學體育教法創新[J].新教育,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