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對于動聽悅耳的音樂也有獨特的認識。但他們在音樂方面的美感培養有待完善,對于音樂之美的認知和欣賞還需要正確的引導。但好的音樂比如古典音樂和歌劇就顯得費解難懂,所以為了使小學生對音樂能夠產生興趣,小學教師可以借助培養節奏感這一種教學方式,讓小學生在教學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美感,讓小學生在快樂游戲中體會音樂帶來的力量和音樂獨特的魅力。從而讓小學生在幼小的心里埋下音樂的種子,逐漸主動自發地去接觸音樂、學習音樂。而筆者根據多年實踐教學重點分析了音樂游戲融合在小學生音樂教育中的益處和必要性。
【關鍵詞】小學生教育? 小學生音樂游戲? 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3-0148-02
音樂一直是人類文明情感表達的重要途徑,在很多重要經典歷史時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小培養小學生音樂的美感能夠陶冶孩子的情懷,培養孩子沉穩陽光的人生品格,也有大量研究表明,音樂教育本身就有利于小學生大腦的發育和內分泌系統穩定健康成長。所以小學生音樂教育十分重要,雖然現當代社會普遍重視小學生的音樂教育,但其效果不好,歸其原因是音樂教育本身乏味而漫長,這與孩子天性相違背。所以本文將分別從小學生音樂教育實際開展的現狀、小學生音樂教育有效整合的對策,從兩個方面重點分析如何提高音樂教育課堂效率,也對小學生音樂游戲融入課堂的具體策略著重剖析。
一、小學生音樂教育實際開展的現狀
就當前形勢而言,小學音樂教學中,大部分小學生教師還是更愿意遵循相關的學科任務和課本內容來進行課堂音樂教學,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容易忽略了課堂本該以小學生為主體。音樂教學過于死板,小學生對于音樂課堂興趣不高,歸其原因也是教師沒有創新思想。大部分教師對音樂的教學幾乎就是把聲樂課、樂理課以及鍵盤課來當成主要的教學內容,但是很多都是只說不做,以至于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了學生對音樂專業知識的掌握。這些都不利于學生融入音樂課堂,也不利于小學生音樂教學能力的培養。
二、小學生音樂教育有效整合的對策
在學生階段,孩子們的狀態往往都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他們都很容易被快樂的事情所感染,他們都容易被各種各樣的音樂熏陶。所以在小學生音樂教育課堂中融入音樂游戲來培養節奏感,兒童會運用身體部分培養自己肢體協調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將不同的音樂融合在不同的游戲當中,這樣不僅可以讓兒童身心都沉浸在音樂的熏陶下,并且還能感受游戲當中的快樂,對音樂的理解也有了深層次的感受,這樣的方式淡化了音樂專業知識的復雜,反而將教學重點放在了更容易讓人接受的音樂美感的感受上。比如在學習“小花貓和小花狗”這課時,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適合的音樂,并且借助音樂的氛圍給學生講解其中的故事,讓孩子對于故事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還可以感受音樂所帶來的情緒和感情的波動。在課堂之后,教師利用多媒體等新媒體進行視頻和PPT的播放,讓孩子更加全面地認識到故事情節的逐步推進,也讓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去感受故事當中人物的情感和所經歷的人情世故。
在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可以根據音樂游戲的節奏和步調自由選擇各種動作,而在一個更加自由自主的環境中,學會做音樂的游戲,才會讓小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在學習“娃娃的花裙子”時,教師可以一邊播放適合的音樂,一邊讓小學生做游戲,并且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圍坐在一起討論娃娃要穿怎樣的裙子,怎樣的衣服,對于裙子顏色的搭配,還有花紋的設計都可以讓小學生自主創新,也可以讓小學生互相討論選舉出更加優秀的創意,增強了小學生對于課堂的融入,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效率。音樂游戲可以培養小學生快速應變能力,很多的音樂游戲都需要生動的表演和角色的扮演,這些都需要學生站在課堂的舞臺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應變能力。
三、節奏教學的內涵及重要性
要讓小學生自己認識到音樂的美感從而讓他們自發地融入課堂、學習音樂,在課堂上老師更應該讓小學生詳細了解自己所聽到的音樂的節奏,讓小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在心靈的共鳴中體會音樂帶來的澎湃感情和激昂的情緒,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主動融入課堂、融入音樂。教師也要充分認識小學生學習音樂的根本任務并不是讓小學生掌握專業的音樂素養和有音樂專業的審美能力,而是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從音樂里感受時代的脈搏。
教師應當善于教導切實感覺音樂的美感,用音樂本身的魅力抓住孩子好奇的心理,讓孩子真正懂得音樂,愛上音樂。而現當代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小學生的音樂啟蒙教育,善于運用節奏教學和音樂啟蒙課堂相結合調動小學生積極性。
四、節奏在小學生音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強化小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感知
每種音樂都有其獨特的節奏感和風格,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爵士樂與流行音樂之間雖然聽起來都差不多,但是節奏具有巨大的差異,其節奏感和節奏帶來的效果也是有巨大不同的。小學生因為其年齡較小,對于節奏的表達往往相對于成年人來說更加貧瘠,但是對于節奏的感受卻并不比成年人少。事實恰恰與之相反,孩子們對音樂的感染力和節奏感的把控,往往更加細膩和真實,他們能感覺到節奏中獨特的運動感染力和情緒感染力,通常輕快活潑明朗的音樂會給孩子們帶來快樂和愉悅的感受,沖擊感更大,會讓孩子們控制不住地跳舞,所以孩子們對音樂具有較強的節奏感,節奏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例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按節奏拍手的游戲。通過將音樂游戲和節奏感融入到教學課堂中來,引導學生感受節奏的存在,體會音樂的快樂,在游戲過程中,讓孩子們遇到重音、綿長音、停頓時可以用不同的拍手形式,讓節奏帶動學生大腦思考。這樣的游戲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還能讓學生對于音樂節奏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引導小學生感知音樂中的節奏,強弱快慢變化,使小學生逐漸掌握節奏,從而達到提升小學生整體協調性,提高小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目的。
筆者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曾經將這樣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來,在學《小鴨子玩水》這一音樂的時候,就在課前將音樂中的重音、輕音以及長音分為三種不同的拍手形式,并且融合了動作和跺腳的聲音,讓整個曲調更加豐富。在課堂的過程中,帶動學生對音樂感進行把握和理解,對于重音用拍手,對于長音用跺腳,對于輕音可以輕輕拍手。整節課堂表現相比于其他的普通課堂,孩子們的注意力往往更加集中,表現得更加活潑,在課堂上勇于發言、勇于表現,并且之后對音樂的節奏和韻律都有了新的認識,對于《小鴨子玩水》這一音樂也更加熟悉和喜歡。
(二)靈活運用節奏教學方法
我們根據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的學術研究,可分析:節奏教學是具有小學生音樂啟蒙教學基礎,并且具有其獨特的教學優勢的,由此他創建了一套通過小學生視角切入音樂課堂的獨特音樂教學體系。卡爾表示,以節奏教學為基礎,結合歌唱、舞蹈、動作教學等等各種音樂教學內容是十分具有音樂教學優勢的,并且可以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習到音樂律動、器樂表演等等各種音樂的專業技能。并且教育家在具體的實踐課程中也十分注意節奏教學在課堂中的滲透作用和穿插表現,倡導適合的節奏教學用于適合的課堂,根據課堂的特殊性和特點分析使用適合的節奏教學模式、節奏教學方法。比如說將拍手節奏、用“大”字模擬節拍、跺腳揮手等等一類的肢體節奏教學方式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來,融入到音樂游戲教學上。
五、總結
大量研究表明,音樂教育本身就有利于小學生大腦的發育和內分泌系統穩定健康成長。所以小學生音樂教育十分重要,雖然現當代社會普遍重視小學生的音樂教育,但其效果不好,歸其原因是音樂教育本身乏味而漫長,這與孩子天性相違背。所以節奏教學的引入恰巧解決了這一問題,實現了小學生音樂啟蒙教育娛樂化、多元化,讓孩子們在更愉快的課堂中,感受音樂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賈輝.小學音樂教學中游戲的運用[J].通俗歌曲,2015(11)
[2]卜凡.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節奏感的培養方法探析[A].2020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論文集[C].2020.
[3]邱艷.小學音樂教學方法初探[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
[4]李丹.小學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節奏感的方法[J]. 啟迪與智慧:教育,2020(3):76.
作者簡介:
林明英(1988年-),女,漢族,福建龍巖人,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