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 馬麗枝
【摘要】隔代教育在中國已很長時間,它是年輕父母平衡工作生活與教育子女之間的產物。隔代教育的方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決定著家庭教育的質量,同時也關乎到社會的長遠發展。隔代教育的方式水平也會對孩子的自我認知、個體的發展、社會的適應能力、情緒情感養成等等的培養,產生深刻且深遠的影響。因此,避免隔代教育出現問題,使隔代教育和親子教育相輔相成,將孩子教育好,盡情發揮出隔代教育的優勢,這是當代年輕的家長不可忽視的問題。
【關鍵詞】家庭教育? 隔代教育? 問題? 優化
【中圖分類號】G7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7-0022-02
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隔代教育能幫助年輕父母解決孩子的阻力,為父母提供時間,但也留下了一個空白的親子教育問題。
一、隔代教育出現的原因
現如今,隨著國家開放了二胎政策,家長的社會壓力漸漸增大,隔代教育的現象也隨之越來越多,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父母時間捉襟見肘,這使得他們將教育子女的責任托付給祖父母。這就促成了隔代教育現象的產生。家庭隔代教育的出現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本文主要總結了以下三點:
(一)根深蒂固的隔代教育觀念導致
在我國的古代,一直是宗法制的社會,親情和血緣是至高無上的,這使得家庭教育的理念一直都是“含飴弄孫”,這是祖輩們奉仰的準則,也是他們認為的責任。相比于父母,祖父母在照顧孩子的過程當中更加有耐心,祖輩們認為,撫養自己的子孫是順其自然的,同時也是理所應當的,并且祖父母們也樂在其中。
(二)父母的工作壓力導致
現如今,由于社會的飛速發展以及經濟的不斷進步,無形中將父母的工作壓力增大了,父母將大部分的時間都投身于工作之中,根本沒有時間來照顧孩子,只能將孩子交給祖父母輩來照顧和教育,這也是他們沒有辦法的選擇。
(三)獨生子女家庭居多的社會現狀導致
曾經強制性的獨生子女政策的出臺,導致太多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子女們過度被愛的這一代為人父母在養育兒女上更加不知所措,沒有相應的經驗可談,也缺乏照顧的耐心。祖父母輩也擔心自己的子女不能夠很好地照顧孫輩,基于對子女的擔憂以及對下一代的強烈的愛與責任,他們主動地擔負起了隔代教育的責任,這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家庭隔代教育的意義及局限性
(一)隔代教育的意義
在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也有它積極的一面,例如老一輩的家長給予子孫的關心、愛護、親情、陪伴,這些是任何的外人、保姆,以及育兒機構所無法相比的,這些愛是無私的奉獻,這會使孩子建立堅強的品格,穩定的情感和心理的支撐,建立強大的自信心,同時也幫助父母解決了后顧之憂。老人經過了歲月的洗禮留下的幾乎都是精華,比如說一些傳統的美德樸實無華、勤儉持家等等,這些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還有一個問題是城市中超高離婚率使得很多孩子都是在單親家庭的環境下成長和長大的,在這里隔代的家長可以有效地彌補這一類家庭中的角色缺失,解決這類的問題,對于孩子健康發展有著積極正面的作用。
(二)隔代教育的局限性
1.過分溺愛孩子,不利于良好品質的養成。從生活的方面來看,祖父母早已退休,不再工作,在家中的時間比較多,生活上的許多事情祖父母幾乎都會幫助孩子安排好,孩子幾乎不需要勞動,只需要享受結果。老一輩人不愿意或不舍得去嚴厲管教孩子,遇到事情經常會選擇縱容,在生活過程中也是經常選擇包容孩子,這樣不利于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行為習慣,這非常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培養與養成。比如孩子的黃金閱讀期是在8到14歲,但是孩子的自控能力相對比較差,老人往往縱容孩子沉溺于看手機、看電視等等,老人的縱容與溺愛很有可能會錯過孩子發展和成長的關鍵期。又比如孩子想要什么老人就給什么,過分驕縱地教養孩子。
2.文化層次不夠,不利于孩子智力的開發。由于當今社會發展的節奏飛快,有許多年輕的父母生完孩子之后忙于工作的原因,并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陪伴和教養孩子,只能交給祖父母。然而老一輩的人往往沒有接受過系統正規的教育,因此也沒有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更加無法照顧好孩子。
3.觀念的不同,導致教育觀念的沖突。祖父母輩和年輕父母一輩往往存在一些觀念上的不同見解和認識上的一些差異,這就導致了家庭教育中頻頻爆發矛盾和沖突。由于時代的背景、社會的閱歷、接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工作內容、生活方式等等很多方面的不同,老一輩父母和年輕一代父母在家庭教育的很多方面上都有分歧。
觀念不同往往是影響家庭關系的和睦的主要因素,并且更進一步還會導致家庭各個成員之間關系的緊張,由于年輕一輩思想與時俱進,老一輩相比之下思想相對落后,老一輩的家長常常會采用一些他們認為有用的、奏效的老方法和傳統的育兒思想來教養孩子,舉個例子,從飲食角度來說,老年人都會按照他們自己的習慣來照看孩子,孩子會養成不良行為,當孩子進入了兒童期之后,則出現自主意識,不愿意和父母溝通交流。這種問題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會越來越明顯。同時祖父母輩缺少科學的教育理念來支撐,因此對孩子不能正確地進行引導,也會導致孩子不良行為的出現,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家庭隔代教育的改善策略
(一)提高祖輩們的自身素質
祖父母輩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
居委會可以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兒童活動,為城市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創造與同齡孩子接觸的機會,使他們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缺陷,能夠增強責任感、擺脫依賴心理。在活動當中,祖輩家長能夠有機會觀察其他孩子,相互分享孩子的教育方法。最后,祖輩家長也要通過媒體手段來積極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跟上時代的步伐。
要勇于接受新鮮的事物,摒棄陳舊的觀點,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要發揮出隔代教育的優勢。根據現代社會的新要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教育孩子提供最寶貴的幫助。
(二)了解現代教育理念
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經不足以教育好孩子,因此祖父母輩應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與時俱進,在教育中能夠通過正確的方法、科學的方式來教育和幫助孩子。祖父母輩可以通過看電視或者讀報紙來學習有關教育的相關知識,還可以通過其他的一些方法來學習、掌握現代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理念,這樣,祖父母就可以對孩子們進行更加科學有效的教育,使得教育得當,提升教育的水平,也更有利于孩子的發展。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眾多家庭都會出現一種現象,就是父母一邊批評管教孩子,老人一邊批評管教父母。這種教育現狀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應當是統一,并且一致的。不能夠在孩子面前產生分歧。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找到一個度,給孩子樹立好規范意識,這樣有利于孩子今后的發展。
(三)加強溝通
新的教育理念認為,教育的前提是尊重,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因此,要想擁有成功的教育,至關重要的就是交流和溝通。如果我們不了解和不理解孩子就無法進行成功的教育。又因為溝通是通往人們心靈的階梯,對建立親子關系至關重要。良好的溝通,不僅可以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當然在隔代教育中的溝通,不僅是老人與孩子的溝通,也有老人與年輕家長的溝通和老人與學校的溝通。
1.祖輩應與年輕父母加強溝通。在家庭中祖輩父母與年輕父母進行深入的交流,可以給孩子帶來正面的影響,同時也能夠增強教育的效果,使年輕父母和祖輩的教育更加的統一。通過自身的行為來教育孩子,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質。
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各有各的優點也各有各的不足,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與進步,都是離不開兩代家長的共同努力的,老一輩和年輕一輩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應該多多交流,達成共識。比如老一輩的家長常常會用多給孩子做些或買些美食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對自己對孩子的愛,他們之所以會選擇這種方式是因為他們有相對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料理孩子的飲食。盡量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什么都幫孩子準備好,老人一定要及時和孩子父母溝通交流,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達成一致,從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2.祖輩應與教師加強溝通。教師完全可以成為祖父母一輩、年輕父母一輩以及孩子這三代人之間交流的樞紐和橋梁,及時地與老師進行有效的溝通,孩子的教育也就不成問題了。
3.通過溝通建立家規。從祖父母的角度看,他們的社會閱歷很豐富,年輕一輩父母的教育程度相對比較高,他們的思想觀念以及教育理念更有現代性,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理論知識非常豐富,但缺乏實際實踐,現實中,家庭教育最需要這兩種觀念的有機結合,這樣才有利于孩子健康發展。
總之,我國隔代教育的這一現象產生,它的歷史淵源是頗深的。隔代教育有它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有其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方面隔代教育解放了父母,讓他們走出家門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隔代教育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孩子遠離父母得不到父母的愛,長輩與孩子年齡差距太大沒有共同語言等等,這些都在影響著孩子的發展。我們要充分發揮出隔代教育的良好作用,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敏.隔代養育對家庭關系的影響[J].心理月刊,2020,15(8):
[2]郭輝雄.讓隔代家長都能做一件事——教育陪伴[J].教書育人,202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