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
【摘要】在終身學習時代,自主學習是人們獲得生存與持續發展的基本手段,其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習者能否自主學習,也同時決定著其生命、生活質量。本文基于相關不利因素分析,提出四項策略,以激發有關方面共同探討,通過英語課堂教學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 英語課堂?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7-0072-02
全面核心素養培養亟待于學科教學中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培養。[1]本文以初中英語為教學對象,基于當前不利于初中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總結教學實踐,對比有關理論,提出切實可行的實施路徑。
一、初中英語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不利因素分析
自主學習能力相對于傳統的被動的學習而存在,是基于學生教育主體作用得到完全發揮而發展培養形成的學習能力,得益于這種學習能力,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與價值等不同方面均能得到提高。[2]在基礎教育階段,初中英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的意義自是不言而喻。在核心素養培養情境下,我國各地教學均對學生此方面能力的培養給予了極大重視。但從實踐看,因受各種因素限制,當前普遍存有這樣一些因素阻礙了課堂教學對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
在教師方面,隨著教師繼續教育的實施以及在日常教學中的學習與培養,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的教師均從不同方面相對健全了教育觀念,確立了較為科學的學生觀。但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實踐教學仍在很大程度上側重于“說教式”“填鴨式”的教學。例如,在核心素養下,雖然教師均能意識到按新課標要求,為引導學生全面構建語言知識及相關方面的應用能力而加強聽說教學。但在具體實施中,聽說教學被等同于“聽力”教學。而且,所謂的聽力教學也多圍繞中考命題實施,多集中于五個“w”、一個“h”。相形之下,語腔、語調并沒有得到重視。再者,通過聽力練習實現的“語言輸入”并沒有為其他形式的“語言輸出”服務。通過深入分析可知,這根本是因為教師深受應試教育影響,而忽視了學生教育主體作用的發揮。
再從學生方面而言,自主學習能力需要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支撐,但學生普遍在此方面較為欠缺。例如,學習目標明確、計劃切實可行、上課認真聽講、學以致用等。但實踐表明,相當數量的學生從心理上較為依賴于教師的“填鴨式”教學,更習慣于“你講我聽”被動式的教學方式。例如,僅就單詞而言,基本上所有學生均能意識到單詞學習的重要性,也愿意花時間與精力學習單詞。但在學習方法上,卻只知一味死記硬背,不知道靈活變通。在語篇學習或閱讀時,如果遇到生詞或詞組,便傾向于查閱字典,不知能運用語境推測、判斷單詞的意識。長期以往,不但影響單詞的學習效果,也影響了整體英語學習質量。更主要的是,也因此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消極、懈怠情緒,并使英語學習最終進入了惡性循環。
二、初中英語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建議實施策略
中外許多教育理論均可為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提供理論基礎。這其中較為典型的理論包括“建構主義”“人本主義”“后現代主義教育”以及“羅森塔爾效應”等。本文研究者正是基于相關理論的深入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最終提出了以下策略,以供借鑒。
(一)激發持久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上來講,有了興趣,人們便有了探究未知的動力。對于青少年而言,尤其是對于初中生來講,興趣無疑可對學習起到直接推動作用。在此方面,在全球化不斷深入實施的條件下,英語作為外來語言,對激發學生的相關興趣具有先天優勢。再從實踐來看,相當數量的學生在開始接觸英語學習時,均對其具有濃厚興趣。但隨著學習逐漸實施,卻慢慢地對其失去了興趣。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教師。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為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教師首先應圍繞英語學習增強自己的人格魅力。[3]為此,教師首先應進一步健全相關教學觀念。在此基礎上,確立宜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科學的教學方法。例如,采取多元的教學方法,把情感教育、情境教育等不同形式的教學方式有機融于教學之中,并圍繞當堂教學目標設計適宜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如單詞拼寫接龍、“小先生知識點講解”、“組團翻譯句子”比賽等。當然,更可以引導學生應用多媒體進行某一主體的探討。例如,本文研究者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第二單元時,以“月餅或餡餅?”(Mooncake or Pie?)為主題分別引導學生于課外進行探討,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激發了學生興趣,也提升了其自主學習能力。
(二)創設適宜環境
行為心理學與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均已表明,處于和諧、放松的環境下,人的積極主動性便會得到激發,從而更容易產生自主行為。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理斷乳期,更是如此。為此,為通過英語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應積極地于課堂上構建良好的環境。首先,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一方面,只有在和諧的環境中,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程度上才會得到保證,并相應地提高教學效果與質量。另一方面,在和諧的環境中,學生的教育主體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可以自主地開展創造性的學習。其次,教師應充分地利用初中生思維較為活躍的特點,積極地為其營造宜于其交流的氛圍與環境,為其自主學習英語構建了良好的條件,使其在課堂教學中“有話要說”“有事可做”。例如,同樣在開展“人教版”第二單元“I think the mooncake is delicious”的教學中,教師提前為學生布置了“我之所以認為月餅好吃/不好吃(Why do/dont I think the mooncake is delicious?)的話題,并請學生于課堂按自己意愿的方式展示。實踐證明,學生們踴躍參加,圖片、視頻、文字等“十八般兵器全用上”,不但提升了教學質量,更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發展自主精神
自主學習形成發展需要一定的精神意識作為支撐,所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強化自主學習意識。[4]首先,這要培養學生的刻苦學習精神。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當今“雙減”政策的實施,刻苦學習的精神永不過時。無論多么科學的教學方法或學習方法,均需要學生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例如,在基礎教育,甚至高等教育,完型填空均是一項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練習,其不但測試了學生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還可以發展培養其創造思維。對于相當數量的學生,因為語言綜合應用能力較弱,如果缺乏刻苦的學習品質,此方面的自主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更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因為在自主學習的過程,自控能力的強弱,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自主學習效果與質量。
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例可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就當前而言,“國之大士”鐘南山便是很好的例子。在新冠疫情未爆發之前,新一代初中生可能對鐘南山院士并無了解,但隨著我國“防疫”不斷地取得成功,社會各界、婦孺兒童均對其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在對其表示敬仰的同時,為培養初中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教師當然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鐘南山自主學習英語的典型事例。
(四)加強策略指導
自主學習需要一定的學習策略,但因為每一位學生均是正在快速成長的個體,其對英語學習的認知、情感、態度有所差異,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有意識地針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引導策略。[3]例如,針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同學,教師可引導其從基礎方面做起。引導其如何利用單詞的不同規則,如拼讀規則、構詞規則進行單詞記憶。在此基礎上,引導其如何從詞性、具體用法等方面進行學習。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對于程度中等的學生可引導其從翻譯句子開始。而程度較好的學生,則引導其如何使用“高級詞匯”、優化句子結構、謀篇布局等。當然教師更可于課堂教學時,鼓勵學生們彼此之間的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學生于課內、課外進行結對、分組,就某一問題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彼此之間的傳幫帶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還應引導其制定適宜的中長期、短期學習目標。但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學習目標均應以“實現”為導向。否則,不但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更可能會對其學習興趣及持久動力的培養產生消極作用。
三、結語
在現代教育情境下,尤其是“雙減”政策的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變得更為必要。初中英語課堂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非僅限于所述,但一切均應基于全面、透徹的學情分析,以其教育主體作用發揮為根本。
參考文獻:
[1]紀德奎,郭子超.學科核心素養培育中課堂教學目標轉換的困境與突破[J].中國教育學刊,2020(2):4-8.
[2]易斌.基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英語信息化敘事教學策略建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6):148-151.
[3]董文娟.英語寫作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J].教育評論,2019(6):168-168.
[4]呂國征.“學參”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使用的實踐和思考[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7(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