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云麗
【摘要】經濟學被譽為社會科學皇冠上的一顆明珠,但是,對于經濟學學生而言,教師若不能通俗生動、引人入勝地在教學活動當中應用案例,便會導致整個課程枯燥乏味,從而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基于此,本文將主要針對如何在經濟學教學當中有效應用經典語言與案例教學展開相關分析探討。
【關鍵詞】經濟學? 經典語言? 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F0-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6-0183-02
一、經濟學教學中經典案例和語言的運用與價值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社會經濟學是一門人文科學,很難按照實驗的形式進行科學研究,關鍵是要根據邏輯判斷和物理模型的實現進行實證分析。如果完全用數字、方程、數據圖表,從入門到精通都不需要精練的語言表達和案例教學,新手會覺得很枯燥,不夠生動。在海外社會經濟學的教學中,有許多振奮人心的語言表達和傳統案例名稱幸存下來。例如,基于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相關決策和利潤已經與利他主義相結合的基本原理,市場經濟體制就像一只“看得見的手”,它與公共產品有關“搭便車”假設、關于宏觀經濟參與者的“經紀人”假設、關于政府機構角色的“守夜人”假設等。
(二)幫助學生記憶和抓住要點
例如,用“黃油和大炮選擇問題”展示經濟成本與選擇和經濟發展成本的關系,用“分粥原理”展示規章制度和標準選擇的高效率,并用《低房租與飛機轟炸》對比展示現行“最高價”政策的不利影響,以及“勤儉的謬誤”和“邏輯推理的神話”來表明外部經濟和整體宏觀經濟的影響不是簡單地謀求和平,用“囚徒困境”來表明一些客觀性和共同利益被最小化的謬論。
(三)激發學生深入研究的欲望
用“水和鉆石之謎”來說明邊際效用和價格的選擇效應,用“吉芬之謎產品”來分析生產者剩余和收入效應及其總效用,說明為什么此類產品不符合所有正常供給規律性。
(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以“克林頓—格林斯潘組合”為例,說明經濟政策與財政政策的相互作用如何合理解決財政赤字,完成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并沒有下降,為什么克林頓和美國總統布什政府執行的總量相反,需求經濟政策沒有完成經濟發展的持續增長;如何看待我國近年來實施的適度經濟政策與債券基金財政政策之間的相互配合。
二、目前我國經濟學教科書在經典案例和語言的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學教材具有基礎理論多但生動性不足的特點,在思想層面,在我國,參考國外有影響的教材的結構,消化吸收了各種教材的精華,所以基礎理論足夠深入。許多教材的內容相當于深入課程的基礎水平,但存在一定的形象性不足。教材內容詳細介紹了專業知識和理論主線的情況和關系,特別是教材內容語言表達不夠生動,缺乏經典案例。很多教科書沒有很多涉及我國基本國情的案例,國外案例也很少。不僅案例總數少,質量也不是很高,升級周期也比較長。歸根結底,由于中文翻譯周期等因素,引進海外教材具有滯后效應。雖然每版教材內容都在不斷修訂,但大多不符合我國國情。整個介紹的使用價值會縮水,中文案例的收集、開發、設計和編寫,必須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生命力,也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因此,必須有一個動力系統來進行激勵。但是,今天的很多學校并沒有在這個層面上進行更多的投入,或者沒有對教師進行相關操作給予任何懷疑和鼓勵。
三、案例教學法應用于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策略
(一)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案例教學法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有著本質的區別,要將案例教學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意識,一要打造“以人為本”的教學核心理念,二是注重塑造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首先,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教學,以實際案例呈現帶出問題,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探索社會現象背后的本質和規律,尋找處理實際社會問題的途徑和途徑,進而幫助學生專業知識的生成,需要教師充分發揮發揮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其次,案例教學是一種分布式教學,每一個社會現象,每一個貨幣問題都不是只用固定的理論模型來表示,也不是以一種方式處理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的概念和邏輯思維,塑造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從含義上講,案例教學法是密切關注案例教學方法的總稱,在教學使用案例的過程中,根據教學實施方式的不同,可進一步分為正確教學和引導教學。討論式教學、專題講座和辯論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經濟學課程涉及的基礎理論豐富多彩,專業知識量大,內容具有普遍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了解不同的案例教學方法。例如,當課堂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時,教師必須優先講解相關專業知識和基礎理論,才能逐步分析案例研究,采用正確的引導式教學;當課堂教學的內容偏向于實際,學生更容易理解時,教師可以采用討論式教學,將大量課堂教學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討論。小組討論和一些討論都可以由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有利于學生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學習專業知識的認知能力。總之,教師要切實改進案例教學的實施方法,熟練掌握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案例教學的產品質量和效果。
(三)合理選擇教學案例
案例教學的核心內容是案例,案例的選擇同時也會損害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在將案例教學應用于經濟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案例的選擇是一項完整的“不簡單的技術任務”。教師要慎重考慮,慎重選擇。一是經濟發展案例的選擇要遵循由簡到繁、由簡到深的標準。當學生還沒有完全整合案例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時,教師應盡量選擇簡單直觀的案例,讓學生了解案例教學的方式和意義。當學生有一定的案例邏輯思維能力時,再選擇較復雜的案例;第二,經濟發展案例的選擇應由中國主導。盡管我國經濟學課程的大部分教學內容都是以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為基礎,但大多數學生學習和培養這一概念和專業知識的意義在于了解中國的社會現象和處理我國的經濟問題。因此,教師應盡量選擇國外經濟理論能夠表達的中國經濟發展案例,從教學場所確立案例教學的方向,進一步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對課堂引導型案例的運用
在整個社會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正確、有指導性的案例,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相關專業知識,例如,教師在教授客戶需求理論課程內容時,能否給學生一些簡潔的例子:水的市場價值怎么會低于裸鉆的市場價值?大家都知道,水是每個人的生命之源。裸鉆無關緊要,但為什么裸鉆的流通性比水高出這么多呢?對于這類問題,同學們也有一定的疑惑。然而,運用專業的美學知識來表達這種情況將是非常困難的。教師用這個例子來解釋消費者剩余的基本理論和需求水平理論。從需求曲線可以看出,當顧客開始消費時,他們支付的是最終效果而不是總效果。所以,顧客在開始消費時,用水是用來煮飯、洗衣服的,但如果用水總量較大,水的作用也會降低。但是,裸鉆的效果令人眼花繚亂,而且次數非常有限,而且價格也會上漲。這種介紹將使學生在清晰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五)對課堂討論案例的運用
社會經濟學的教學設計離不開課堂教學和討論,在學生的討論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以往的教學主題活動中也可以看出,學習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訓練主動性。案例教學的核心是重視學生之間自主合作的形成和合作研究的水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積極參與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和培養社會經濟學的興趣,還可以塑造學生學會思考和工作的能力。例如,在制定經濟成本的課程內容時,教師首先要對經濟成本的概念進行概括性的解釋,然后再給學生一些相應的案例;大學生的經濟成本是多少?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獨立的討論時間,讓學生就這個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和討論。學生可以從其他人的方向考慮并選擇他們所看到的。隨后,問題進一步推進。比如,大學生要打工掙錢后,大學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一般情況下,同學們不得不說賺了很多錢。這時候老師就可以趁機正確引導經濟成本的定義,用顧客的預估消費來干擾當前的消費,對這一現象展開解釋。在課堂教學的熱烈討論中,提高了學生學習訓練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還可以輔助學生培養社會經濟學邏輯思維的生成,讓社會經濟學的專業知識在學習過程中不再枯燥簡單,可以合理提高學習效率。
四、經濟學教學中經典案例和語言的運用及開發
在當今我國社會經濟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基礎理論的深層次,而忽視知名度不足的問題,同時,他們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思考的主動性,在教學和加強分析和處理問題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這種在各國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必須更加努力對低層次學生的教學,應增加案例教學和環境專業知識詳解的比例,在初、中級教學環節強調思想性和研討式教學。教學不僅要運用生動的語言,注重西方經濟學經典案例的收集,更要高度重視適合我國國情的經典案例的開發和設計,并將其運用到教學中。學校還需要激發教師主動開發和設計教學案例。
五、結語
在當前形勢下,科學采用案例教學法,不斷創新單一的教學法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案例教學法只是當代的一種,改進課堂教學方法,不是簡單地用一種教學方法代替另一種教學方法,而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必然伴隨著對整體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條件的差異有一定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國才,張支南.西方經濟學經典案例教學特點、問題與本土化路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13,32(1).
[2]黃森,咼小明.國際化視角下案例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中的應用與深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4):2.
[3]劉敏.公共經濟學課程案例教學方法探討[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