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鐸
【摘要】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前教育成為家庭和社會非常關注的內容。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幼兒園需要踐行家園共育理念,廣泛邀請家長朋友參與到幼兒園管理工作之中。尤其是在當前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運用,為家園共育對策的開展提供了很多便利。不過就當前家園共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有很多的問題亟需解決,如微信群的管理難度大、年長的家長對于信息技術的操作流程不熟悉、年輕的家長過于依賴信息化社交手段,與幼兒園教師面對面溝通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少等等。如果想要深度踐行家園共育理念,那么幼兒園必須要對上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保證家園共育理念的新穎性、開放性和可操作性,讓信息技術能夠充分發揮它應該具有的價值。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 家園共育? 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0-0130-02
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幼兒園能夠更加了解家長的心聲,相應地,幼兒園也可以將教育理念傳遞給家長,從而形式就會轉變成為家庭、幼兒園之間的雙向互動育人模式,這對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來說是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目前,家園共育模式中,家長和幼兒園在微信、QQ、釘釘等社交軟件的應用頻次比較高,為雙方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不過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身多年的幼兒園從教經驗,談一談信息技術在家園共育模式下的利與弊,并且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讓家園共育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家園共育現狀及原因分析
家園共育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成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成長與發展。筆者通過對部分家長的訪談,來談談信息技術引領下的家園共育存在著哪些需要改進的問題。
(一)家長的認同程度比較差,班級群的管理難度比較大
在當前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采用微信、QQ等社交方式,家園共育也不例外,微信和QQ也逐漸成為了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主要渠道。教師可以每天在群里分享幼兒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以及活動開展的通知,從而讓家長配合幼兒園相關工作的開展。不過,現階段,微信以及QQ等班級群的管理難度越來越大。很多家長即使看到群消息也會選擇忽略,很多需要家長支持配合的內容遲遲得不到回應。甚至部分家長在班級群里去討論私事。部分家長認為微信群里發出的信息嚴謹性不夠,對于幼兒園的一些事項應該由教師打電話或者親自告知,總之多樣化的問題讓家園之間的溝通難度越來越大。
(二)家園共育流于形式,難以深入人心
目前,電子屏的使用范圍比較廣泛,因此,幼兒園在發布一些信息時,可以直接將相關內容通過電子屏來公布。不過家長很少會去閱讀。教師以群公告、群文件等內容上傳的“活動通知”“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內容,也很少會有家長親自打開仔細閱覽。部分家長打開相關內容之后,簡單地瀏覽一遍便關閉掉,忽略了很多細節。甚至部分家長認為幼兒入園以后,教師就需要對孩子的教育完全負責。正是因為一系列的錯誤思想或者認知,導致家長的重視程度不夠,家園共育模式很容易流于形式。
(三)年長家長的信息技術操作熟練度不夠
目前,年輕的父母正處于事業的上升時期,因此,他們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將孩子上幼兒園的任務完全交給了長輩,如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但是年長的家長接觸手機、電腦的機會比較少,對于很多功能他們都不了解。因此在進行交流溝通的時候存在著很多的難點。有的年長家長說自己不會使用微信,有什么事情跟孩子的父母說。有的年長家長喜歡安靜,但是每天微信群里,家長、老師總是不斷地發一些孩子的圖片信息,嚴重影響到了年長家長的正常生活。有的家長也提出了相應的困惑,當放學時間去接孩子的時候,會向教師詢問一下有沒有什么任務,此時,教師總會留下一句看群消息,但是很多年長家長根本不會用手機,自然也就不知道教師發布了哪些任務。因為年長家長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不熟練,也會嚴重導致家園共育模式的開展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果年長監護人忘記了與孩子父母溝通,那么就沒有辦法傳達幼兒園的任務,讓家園共育的效果不高。
(四)教師、家長過分依賴信息化手段
相比于幼兒的爺爺奶奶不善于應用信息技術,幼兒的父母以及教師正好與之相反,對信息技術有著較強的依賴性。大部分教師與幼兒父母進行溝通的時候,習慣采用微信、QQ等方式,對于其他內容的應用頻次不高。有時候這種手段反而起到了負面的效果。比如,在解釋某個問題的時候,明明可以一兩句話就能交代清楚,但是在利用微信進行傳達的時候,花費的時間會大大增加。因為臉部表情以及說話語氣對于情感表達有著一定的輔助作用,但是微信聊天的溝通方式,教師和家長之間既看不到表情,也無法感受語氣,因此,在溝通交流上常常出現過分解讀的現象,從而影響了正常的工作進程,甚至還會影響教師與家長的情感,進而降低了家園共育的效率。
二、信息化背景下家園共育的策略
(一)更新教師教育理念,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想要保證家園共育工作的實效,就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提升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列舉幾個比較常用的。首先,幼兒園需要組織教師定期就《家長教育行為規范》進行學習,認識到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增強作為教師角色的責任感以及意識,從而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其次,幼兒園需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觀摩、總結和探究,通過網絡的社交功能,將不同的教師拉到一個分組內,讓不同的教師之間相互分享自己是如何開展家園合作的,大家相互總結經驗,研討出在家園合作中的有效溝通方法,讓家長能夠主動參與到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最后,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和家長相處的過程中,教師的社交能力強弱直接會影響著家園合作的效果。良好的社交技巧以及語言魅力可以讓家長從心底支持家園合作項目。如果教師的社交技巧較差,且說話比較直白,那么很有可能說出傷害到家長的話語,從而使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愈發緊張。
(二)讓家長管理微信群,提升家長的重視程度
在幼兒園管理工作中,微信群是溝通家長的重要渠道,關閉微信群是不可能的。針對家長對于微信群重視程度不高的問題,教師可以嘗試采取放權政策,讓家長輪流擔任管理員,負責本群的紀律管理。對于管理質量比較優秀的家長,教師可以為其頒發榮譽證書。當家長輪流負責管理微信群的時候,他們一方面能夠親身感受到教師管理的不容易,在日后的家園合作中,更加配合教師的各項合作。另一方面,在家長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其他家長的相互配合。只有家長積極主動地去配合其他家長,那么當自己在值班的時候,其他家長才會積極主動地配合自己。這可以培養家長相互尊重的意識。教師還需要規范班級群的使用,僅限于在群里發布與孩子相關的教育內容,且盡可能保證每一位家長連續發送的內容不超過三到五個篇幅。這樣可以讓家長產生一種意識,即班級群就是用來做正事,而不是用來聊天的。只有家長和教師能夠共同遵守問題,才能構建規范化的網絡交流平臺,進一步促進家園共育的落實到位。
(三)教師和家長相互尊重,相互體諒
語言是交流溝通的重要渠道。如果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比較少,那么就會使交流的雙方主體產生不必要的糾紛,對我們日常的工作學習產生影響。作為一名高素質的教師,除了具備良好的教書育人能力以外,還應該具有優秀的師風師德。我們在上文中提到年長的家長朋友的信息應用能力比較弱,沒有辦法與幼兒園進行順利的交流,那么此時幼兒園應該承擔起提升年長家長信息化能力的重任。教師可以在周六日邀請不會使用手機、微信、QQ的年長家長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培訓工作。在開展家長培訓工作的時候,允許他們之間相互探討學習,而不是單純地坐在那里聽講,否則只會徒增家長的反感。教師應該加強日常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從家長那里了解不同幼兒的行為習慣以及性格特點,進而有針對性地解決比較常見的幼兒園問題。
(四)巧借信息技術定期開展交流互動
我們可能會遇到教師頻繁采取信息技術手段與家長進行互動交流,這種情況在剛開始的階段可能雙方都能夠接受,但是時間一長,家長還要忙于工作,就會導致后者的心理反感。因此,教師需要與家長之間就信息技術聯系的時間段進行約定,固定選取一個雙方都比較空閑的時期,討論幼兒近期發展的狀況。對于那些沒有時間手機聯系的家長,教師需要進行家訪,讓家長深度了解幼兒的情況。除此之外,幼兒園還需要選取合適的時間舉辦開放日,邀請家長入園參加一些親子活動或者培訓活動,增加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交流,為家園合作做好鋪墊。
三、結論
通過對上述內容的分析與總結,我們可以發現信息技術應用是家園合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手段,幼兒園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定期在班級群里發一些與孩子緊密相關的照片,也可以利用群公告下發一些活動通知,讓家長可以及時對活動的具體內容有所了解,從而做好前期準備。當然利用信息技術的社交功能可以顯著增加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動性,幫助家長深度了解最近一段時間的孩子狀況。相信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家園合作將會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俞婭.信息技術環境下幼兒園家園合作教育的現狀[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2):29-30.
[2]胡小玲,危小君,呂洪華.信息技術促進家園合作與溝通的實證性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4.
[3]鄭國艷,陳世聯.“互聯網+”視域下的幼兒園家園合作探索[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8(9):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