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嫻秋
【摘要】十九大召開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對學生的成長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指出“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青少年必須要具有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具有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念,具有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要讓自己的青春閃光”。在十九大以后,我國對于青少年的教育更加重視,而小學是奠定基礎的階段,要想讓其在青少年時期具有良好的社會主義思想,就必須從小入手,用心栽培。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包含了較多的思政思想,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政理念,孕育具有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人才有較大的意義,本文研究幾點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思政課程? 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3-0051-02
十九大召開以后,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高校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小學階段也必須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導,創新思政課程的教育形式。我國的教育部指出思想政治課程開展的方向就是將十九大的精神貫徹落實到課堂中,對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進行創新,深入地挖掘思想教育的價值。將十九大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到課堂中,滲透到學生心中,對于學生思政水平的提升有較大的意義,為學校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
針對時代的發展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內涵進行了解釋,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基于理論層面來分析,是從社會主義建設的角度出發,對十九大思想進行系統的描述,說明了新時期社會發展的任務,即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總書記對現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進行了分析,要想實現社會的現代化建設,就必須發揮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基于實踐層面來分析,習近平總書記立足當下的時代背景,分析如何將時代的發展與社會主義的建設進行聯系,習總書記指出必須要堅持黨組織的領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理念,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等。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涵蓋了較多方面的內容,但是不管何種思想,對于學生思政理念的發展都有較大的意義。
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的小學思政課教學措施
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與兒童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以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為核心進行內容的設置。在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思想教育與法治教育處于分裂的狀態,盡管在思想品德課程中融入了一些法治知識,但是由于知識不具有系統性,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隨著教育體系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發展和完善,從單一的思想品德課,到品德與生活,最后到道德與法治,可以說思政課進行了不斷的完善。《道德與法治》的有效落實可以指導學生意識到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應該追求,什么不應該追求,知曉了做人的底線,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了最大化的發揮出《道德與法治》課的價值,本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切入點,探究幾點《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策略,希望可以最大化的發揮出《道德與法治》的思政教學效果。
(一)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作用,強化思政理論的育人價值
習總書記所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在21世紀的實踐,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更是將習總書記的這種思想放在十大戰略思想的首位,要求將此思想融入到學生的思政教育中,發揮出思政的教育作用,強化思政課程的育人價值。
1.對認知問題進行解決
盡管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認知較為匱乏,但是培養學生的世界觀,讓其對世界進行有效的認識,進而對現實的世界進行正確的判斷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只有對世界有清楚的認識,才能明確自身的責任與義務,緊跟時代的發展方向,做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如在教授《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我和大自然”一課時,教師就可從習總書記的“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理念出發進行教學,讓學生對大自然中的風進行感受,了解風在生活中的應用,對大自然的力量為之震撼,產生與大自然共發展的理念,并在生活中積極地保護自然。
2.對實踐中的問題進行解決
要想讓小學生利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顯然是較為困難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從現象和本質出發,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促使其思想政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全國人們都響應黨的號召,即使是小學生都加入了防控的熱潮。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信念。可以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戰疫”取得了根本性的勝利,黨組織積極發揮自己的領導作用,聯合全國人民團結一心,進行抗疫,將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放在了第一位。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將國家的防控思想融入其中,讓學生了解我國特殊的國情,人人爭做“防疫小標兵”,解決生活中的防疫問題。
3.對使命和擔當問題進行解決
“少年強,則國強”,而要想讓少年強,就必須從兒童做起,重點進行培養。在兒童時期就需將“民族復興”的思想融入他們的腦海中,讓其做黨的接班人,做社會主義的建設者。《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思政課程,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將國家的發展與學生的發展進行結合,培養小學生對祖國的忠誠感,對社會的責任感,將中國夢作為自己的夢,努力為民族復興做出屬于自己的貢獻,創造屬于自己的人生輝煌。例如在部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關于《我們都是少先隊員》的教學內容,這節課的內容是全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對此部分內容進行有效學習,可以激勵小學生健康的成長。在實際的教學中此課知識主要有兩方面的教學內容,即“我們入隊了”和“在隊旗下前進”。在教學時,教師可先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天安門升國旗”的經典畫面,從視覺上給學生強烈的沖擊,震撼學生的心靈,并告訴學生紅領巾也是五星紅旗的一部分。實際上,在黨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無數的無名英雄,他們的犧牲甚至不被人民所熟知,也有很多小英雄的故事,他們為保衛祖國獻出了生命,這樣的小英雄你認識幾個?很多小學生都聽過“王二小”“雨來”的故事,很自然地就說出來,在此契機,教師就可將黨組織的優秀思想融入其中,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知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易,進而樹立愛國主義情懷,致力于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二)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小學生的道德素養
在立德樹人的理念下,教師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階段的思政課程,是實現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具有立場觀點
習近平所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就是“以民為本”,所以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必須要明確地告訴學生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要指導學生基于人民的立場去考慮問題,促使小學生具有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時代責任感。如在教授《愛心的傳遞者》一課時,我們可知“愛”是人類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種情感,也是學生生活所必須的情感,但是什么是愛?小學生該以何種方式將愛傳遞出去呢?這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明確的問題。
老師:你們知道什么是愛嗎?愛就在我們身邊,有時候愛是不容易被察覺的,愛有很多種類型,有對個人的小愛,有對國家的大愛,習總書記所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就蘊含著大愛的情懷,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愛,對黨的愛這些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那么請你們找一找愛到底在哪里,可以分組進行討論。
學生:愛在媽媽的早飯里,愛在我溫暖的棉衣里,愛在教師辛勤的叮囑里……
老師:這些看不到摸不著的愛,溫暖著我們的生活,那么你們還知道哪些國家的大愛呢?當學生遇到這個問題時,一時間會無法解答,這是教師就可對學生進行引導。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全國各地有數不清的醫生和護士,舍棄了自己的小家,為了“大家”奔赴抗疫的一線,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就是對國家和人民負責的大愛。
學生:為了教育出更多的人才,老師犧牲了個人的時間,備課、批改作業,這樣是大愛;解放軍戰士保衛祖國,不能時時回家,這也是大愛。
教師總結:大家說得都很對,之所以有了點點滴滴的小愛,我們的生活才會越加溫暖,正是因為有了大愛,我們才有了如此幸福、安寧的生活。讓我們一起做愛的傳遞者吧,讓我們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入手,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奉獻他人,一起做愛的傳遞者,一起為祖國變得更美好而努力。
通過教學指導學生明確自己也是祖國的建設者,自己的一份愛也會為社會的發展帶來美好,站在正確的立場進行學習,實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2.具有理想信念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誕辰,在這百年的發展中,正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實現一個又一個的目標,才能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就。在思政課的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將中國夢與自己的夢進行結合,讓學生了解黨對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性,堅決跟著黨走。例如,教師利用黨史學習的契機,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黨史知識,通過觀看紀錄片,讓學生體會中國共產黨勇于奉獻、敢于犧牲的精神,對黨組織的認同感得到不斷提升,致力于為中國夢而努力,真正實現立德樹人。
參考文獻:
[1]劉洋,沈佩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思政課教學研究——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為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6).
[2]張旭霞.思想引領把握要義 創新優化思政教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進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8,33(6):5-8.
[3]黃喜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學探索[J].文教資料,2018(11):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