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斌
【摘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就在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內涵,并且實踐技能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解決問題是數學教學的主要落腳點,也是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重要展現。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社會需要的是實踐型的人才,只有實踐能力強的學生才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教師應該重視起來,本文就如何在數學問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出了幾點見解。
【關鍵詞】初中數學? 問題教學? 實踐能力?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3-0133-02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強調了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性,這已經變成了當下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數學問題是數學知識的重要載體,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鍛煉其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數學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成長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
一、在初中數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意義
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我們常說實踐出真知,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有的學生考試成績非常好,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就會膽怯,動手能力比較差,很多任務都不能自己完成。學到的知識不能應用到實際中去,數學學習不和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學習它就沒有意義了。所以,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非常重要。每次上課,教師都要把數學問題和生活實踐緊密聯系,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并且現在社會上,更加需要的是實踐性人才,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當前初中數學的教學現狀
(一)教師教學觀念陳舊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的教育觀念比較陳舊,并且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這種教學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教師的教學觀念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對課程改革的要求了解甚少。還有的一些教師,為了響應課程改革,在教學課堂上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在課堂上師生交流時間變得更長,但是最終教師根本控制不住局面,導致教學計劃很難完成,教學效果得不到提升。
(二)學生很難跟上進度
在初中數學的課堂上,有很多教師因為教學任務過于繁重,并且與之相關的內容很多,以至于教師講課節奏很快,很多學生這部分的內容都沒有吃透,教師就開始講下部分的內容。另外,班級內學生人數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了解每一個學生。教師備課的時候,只能采取這種折中的方式,出現優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透”的現象。
(三)教學方法不靈活
初中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這個時候的思維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正從抽象思維轉向具象思維,數學知識對他們來說比較抽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創設一些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這樣有助于使學生更了解數學知識。但是實際上,大多數教師都沒有意識到這點,以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低。
三、在數學問題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創設實踐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愿意實踐
實踐探究型問題、解答問題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長時間的堅持,一直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在這種態度的渲染下開展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據調查研究表明,積極的情感狀態可以促使學生產生主動探究的行為,并且產生能夠解決問題的靈活思想,為學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初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在學習中情感獲得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問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將情感激發作為問題教學的前提條件。利用數學問題的生活化、精煉化的語言和內容的生動性,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其“情感敏銳區”,讓學生能夠帶著情感去解答數學問題。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一次函數》問題教學中,因為這部分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將知識點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利用生活中的“通訊費”設立生活性的問題,“從A地打長途電話到B地,按小時收費,每三分鐘要花費2.4元,然后超過了一分鐘就要多加一元,如果通話時間是t(t≥3),那么需要付的電話費y(元)和t(分鐘)之間的函數關系式是什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陌生感被消除了,使其感受到解決數學問題的現實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主動地去解決數學問題。
(二)建立良好的問題環境,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在初中數學問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問題環境的營造。然后由教師提出數學問題,學生才可以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完成整個學習環節。因此教師提出的數學問題質量能夠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在創設問題環境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保證問題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然后通過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剛剛進入青春期,性格和心理都很容易出現問題,以至于大多數學生性格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數學問題的教學中,不愿意發表自己的看法,主動提問現象很少。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思考如何進行素材整合,使其能夠在問題教學中,產生自己的問題,完成整個教學環節。而信息技術是初中數學課堂上,應用最多的一項技術手段,多多搜集與問題有關的素材,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解決問題中,促使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逐步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
比如在講解《軸對稱》這部分的習題時,學生對軸對稱這部分的內容還不是很了解,并且大多數學生沒有了解過軸對稱的相關概念,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能夠看到更多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在數學問題的教學之前,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些生活中的素材,讓學生對軸對稱的概念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并且產生解決問題的興趣,促使學生能夠注意到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實踐能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提升。
(四)改變教學角色,注重小組合作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初中數學一直是以教師為教學主體,主導整個教學課堂,在這種情境下,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學效果不是很好。教師應該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問題教學,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引導者發揮引導作用。在問題教學的時候,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實現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適當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進行《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問題教學中,問題是“一個公園的平面圖,在圖中學生可以看見很多人,并且還有花草樹木。要求從圖片出發,用數學方式表示出不同人物以及花草樹木的位置?!币孕〗M合作的方式進行問題探究。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比如“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包含了幾個部分?”“建立坐標系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問題?”使學生在教師提供的問題空間內,進行問題探究,幫助學生產生更清晰的解題思維,從而更好地掌握這類問題。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自主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實踐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另外,在教師的指導下,解題思路和方式也越來越清晰,為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五)開展問題探究活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在初中數學的問題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加強生與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通過活動參與,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此之前,教師應該要進行精心設計,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進行活動設計。并且在參與活動,學生會自主提出問題,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進行《整式的加減》這部分的問題教學時,教師在開展問題教學之前,精心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將火柴棒作為輔助用具,指導學生擺放三角形,讓學生通過活動,思考三角形和火柴棒之間的關系,能不能用整式表達出其中規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從而順利完成問題教學。
(六)實施評價活動,引導學生反思實踐
學生進行實踐的主要過程就是分析、思考,繼而解決問題。但是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解題思維、學習習慣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學生在動手實踐的時候,并不能對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式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所以數學問題解答評價環節是很重要的,能夠增強學生對自己的了解。并且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促進雙邊互動的開展。還可以針對解題過程進行“二次實踐”,公正合理地分析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優缺點,促進學生進行積極反思,使評價過程變成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探究實踐習慣。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是教學發展的必然需求,而問題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在親身參與的過程,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教師不斷實踐,并積極總結經驗,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學策略。通過問題教學活動的開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為其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潘必勇.有效提問,成就精彩——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踐與研究[J].知識窗(教師版),2021(9):106.
[2]呂曉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探究——以“優差互補”為例[J].新課程,2021.
[3]莫永華.有效提問 成就精彩——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提問藝術[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
[4]胡典順,朱展霖,張萍.數學學習動機、數學失敗歸因、數學學習反思性對數學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教育測量與評價,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