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正具有價值的舞蹈并不是一些動作的堆砌,而是需要傳達出一些信息以及情感。這對舞蹈的主要創作者舞蹈編導而言,具有極強的專業要求。在編導的過程中,編導人員不僅要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能夠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為舞蹈注入新鮮血液,促進舞蹈的創新性發展。
關鍵詞:舞蹈編導 創新性思維 新時期工作
在舞蹈編創的發展過程中,編導人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其大膽創新,大膽調整,才能夠真正呈現出整個作品的生命力與藝術氣息,并在視覺與情感上為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所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舞蹈編導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創新性思維,將其有效融入藝術作品中,力圖創作感染力更強的舞蹈。
一、創新性思維在舞蹈編導中的應用意義
從舞蹈編導的角度上說,創新性思維的主要展現在于編導人員對作品的理解以及二度創作。舞蹈作為一種典型的藝術形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對于同一支舞蹈,不同舞者所體現出的效果也會各有千秋。在舞蹈編導工作中,創新性思維存在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舞蹈編導工作中,融入創新性思維能夠有效加強舞臺的藝術性,提高整個舞蹈的質量。在創新性思維的驅動下,編導人員可以掌握更加豐富的舞蹈編導知識,及時融入先進理念。創新性思維應用的新主要在于立意新、題材新以及手法新。
第二,舞蹈動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舞蹈編導人員所思所想的具象展現。在融合創新性思維時,編導人員可以大膽地把自己的創新性想法融入舞蹈動作中,使之具有自我意識以及生命力。在創新性思維的支撐下,編導人員所創設出的動作可能與其他人的動作之間具有明顯的差別,甚至會達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效果。例如《依依山水情》這一雜技舞蹈就是優秀的創新性思維理念下形成的作品。在這個作品中,創編人員并沒有單純融入舞蹈元素,而是融入了一些雜技動作。雜技與舞蹈的巧妙碰撞,帶給了觀眾極為強烈的新鮮感。
第三,藝術是需要創新、需要突破的。編導人員只有基于編創理論做到其他人不敢做、不敢想的改變,所呈現出的舞蹈才會更加獨特,具有更加豐富的感染力。自古以來,很多文人在創作中,都存在“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特點,而舞蹈編導自然也可將其融入自己的工作中,達到“舞不驚人死不休”的效果,在充分發揮創造性及創新性思維的狀態下,體現舞蹈作品的亮點。例如,楊麗萍在《雀之靈》這一舞蹈作品中創新性地融入了手部動作以及臂部動作,這是她獨有的藝術風格,也是其他舞者無法企及的優勢。
第四,舞蹈的主要展現語言是舞者的動作,其并不會受到其他語言形式的影響。在動作的交織下,舞者與觀眾之間達到心靈的共鳴。所以,在舞蹈編導工作中,編導人員可以融合創新性思維,對舞蹈的動作類型以及畫面加以創新調整。為了保證這一目標的有效實現,編導人員需要明確舞蹈主題與舞蹈類型。例如,舞蹈究竟想要講述什么樣的故事,想要突出哪些信息。同時,編導一定要具有較為完善的思維認知體系,能夠敏銳地察覺出動作中的細小動機,充分發揮這一動機的優勢與價值,促使所形成的舞蹈動作展現出強烈的特性。
二、創新性思維在舞蹈編導中的應用策略
(一)能動性創新思維的應用
著名舞蹈編導藝術家賈作光老師曾經指出,一支舞蹈中最重要的是舞者的全身心投入,同時還需要編導對生活的真實體驗。編導只有真正融入生活,感受生活,所創作出的作品才會更加真實,具有情感意味。[1]在新時代舞蹈編導工作中,編導人員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思維以及想象力,合理分析舞蹈作品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在不斷觀看、不斷接觸、不斷分析的過程中,感受兩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同時,在創編的過程中,編導也需要從頭至尾貫徹“為什么”原則,分析每一個舞蹈動作存在的意義,探索每一個舞蹈組合所體現的價值,將自己的能動想象力轉化為編導的核心靈感。只有在不斷思考、不斷觀察的過程中,編導才能夠真正體會到動作蘊含的情感,并能夠將其藝術性地轉化成舞蹈動作。
想象與虛構之間具有較為明顯的區別。在舞蹈編導中,編導人員需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但并不代表其需要虛構。站在心理學角度上說,想象是需要一定基礎的。舞蹈編導可以通過自己所了解的一些形象或所看到的一些事物,對其加以組合創新。舞蹈的想象力并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由編導人員對客觀存在事物的細致觀察以及深入分析,所衍生的形象化動作。[2]所以,在新時代的舞蹈編導工作中,能動性的創新思維十分重要。
以《秦俑魂》為例,這部作品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舞者黃豆豆的精湛技藝與深厚功底,同樣也使觀眾通過作品了解到編導的創意與構思。在這場舞蹈中,舞者需要藏身于秦俑中,利用直接的視覺展現,刺激在場觀眾,使之達到身臨其境的狀態。隨著音樂節奏的逐漸加快,舞者從秦俑雕塑中直接沖出來,帶給觀眾更加直接的視覺沖擊,真正將“魂”這個字體現出來。單憑這一個開場,我們就能夠看到編導的主觀能動思維,如若其不具有如此強烈的主觀創新意識,那么整個舞蹈的效果必然無法達到現在的狀態。
(二)突發性創新思維的應用
創新性思維中突發性思維十分重要。在舞蹈編導工作中,突發性思維可以讓編導人員產生更加強烈的創作靈感,也可以使之更好地將這些靈感融入舞蹈作品中,升華作品價值。一個舞蹈作品的誕生歷經很多步驟,并且影響作品質量的因素也相對較多,例如編導的思想境界、所達到的藝術水平、所具有的觀察能力與思維能力等。很多時候一支舞蹈所展現出的動作以及藝術特征,都是編導人員突發性思維的間接展現。
“生活中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于舞蹈編導。在舞蹈編導工作中,編導人員需要用自己的眼睛真正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在客觀存在的事物中,挖掘其所體現出的感性信息。同時,編導人員一定要具有較強的捕捉能力,能夠通過事物的表象探尋到其本質。[3]除此之外,編導人員需要加強模仿能力,能夠在客觀材料的支撐下,運用突發性創新思維將其轉化成動作,最終編成完整的舞蹈。如果編導所選擇的素材過于普通,過于大眾化,那么很難將其轉化成富有價值的舞蹈素材。
在具體的創編工作中,編導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突發性思維,要大膽創新,不要先考慮是否合理。要站在自我角度上,充分發揮突發性思維,其所呈現出的作品質量才能夠有所突破。例如在《逗狗》這一舞蹈中,編導所塑造的逗狗者的形象與生活中的逗狗者形象有很大的區別,其所呈現出的效果也大大超出了觀眾的預期。而這一成績正是來源于編導的大膽創新與突發性思維。
(三)逆反性創新思維的應用
在創新性思維的組成體系中,逆反性思維具有一定的作用。客觀來說,逆反與創新之間具有本質上的相同點。如果將其體現在舞蹈編導工作中,也可用反向思維來取代。比如對于一個既成的舞蹈動作,編導人員可以站在反向角度上,對其中的要素進行創新以及改變。很有可能一個簡單的反向調整,所呈現出來的藝術效果就會大有不同。例如,舞者在表達高興的心情時,可能會以大跳的動作來展現。但如果站在逆反性創新思維的角度上,編導人員就可將其替換著躺在地上打滾。再比如在表達憤怒時,舞者可能會瞪大雙眼,凝視站在自己對面的伙伴。但站在逆反性思維角度上,則可用緊閉雙眼,或者轉過身不去看伙伴來替代。
很多時候,逆向思維下所創新的舞蹈動作可能要比原動作所呈現出的情感強度更高,能夠對觀眾形成的情感渲染更深。
(四)整合性創新思維的應用
整合性思維指的是在開展舞蹈編導工作時,編導人員能夠將自己在生活中所積累的素材與專業的舞蹈動作相互融合。在有效提煉的狀態下,打造全新舞蹈體系的思維能力。一般來說,經過整合性調整之后,編導出的舞蹈作品會更加具有真實感,其體現著舞蹈編導人員的專業與藝術氣息。[4]要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切實收集發生在自己身邊以及社會各方面的真實事例,對這些內容加以合理的分析篩選以及調整,將生活材料轉化為藝術材料。
同時,編導也需要適當融入自己的主體意識,站在特有的編導視角進行內容切入,將自己對于美的認識以及新形象的理解,融入舞蹈動作中。如此一來,所呈現出的舞蹈動作便具有極高的獨創性。例如楊麗萍的《女兒國》以及張繼剛的《太陽鳥》。這兩個舞蹈作品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彰顯編導人員的想法,也體現了一定的現實生活。除此之外,在舞蹈編導中,編導人員有效結合一些服飾因素以及造型因素,無形中也能增強作品的色彩以及豐富感。所以,在實際的舞蹈編導工作中,編導人員一定要掌握多種不同的舞蹈手法,利用手法體現生活,利用生活豐富舞蹈。總而言之,在優秀的舞蹈中,只有優美的動作、專業的技巧是遠遠不夠的,編導人員需要將所有能夠影響到質量的因素整合到一起,在多方考量的狀態下打造完美的舞蹈呈現視角。
三、結語
綜上所述,舞蹈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娛樂活動,其自身具有較強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俗話說,藝術源于生活。編導人員既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思維,同時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思維,能夠將實踐創新與藝術相互整合,加強舞蹈表演的感染力。
參考文獻:
[1]邱菽.淺談新時期舞蹈編導的創新性思維[J].戲劇之家,2018(13):118.
[2]袁喜梅.論舞蹈編導的創新方法[J].黃河之聲,2018
(23):135.
[3]馮惠.探討如何提高舞蹈編導的創新意識[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02):281.
[4]巴雅爾.淺談提高舞蹈編導的創新意識[J].大眾文藝,2017(18):100.
(作者簡介:任曼慈,女,甘肅省歌劇院,二級演員,研究方向:舞蹈編導)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