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健
【摘要】隨著課程游戲化不斷推進,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形式更為豐富,內容更加生活化。為了在美術活動當中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個性品質,可以給幼兒多設置一些具有創意的美術活動,充分挖掘幼兒在美術方面的創造力,促進幼兒個性品質健全發展。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結合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加強培養幼兒的個性品質和綜合能力,為幼兒美術教學活動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創意美術活動;幼兒;個性品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7-0149-02
繪畫對于幼兒來說也是一種語言和思想的表達工具,它能折射出幼兒的心理動態。所以在幼兒的教育過程當中,幼兒園把創意美術活動作為幼兒個性品質培養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過一定的創意美術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增強幼兒的自制力,還可以鍛煉幼兒的獨立性,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對幼兒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因此在現階段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加強教學創新,帶領學生積極開展創意美術活動,在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以全面提升課堂效率,加強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和綜合能力。
一、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現階段的幼兒教學活動中,帶領學生積極開展創意美術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創造性的教育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變通能力和靈活程度,全面加強對學生思維意識的鍛煉。而在現階段的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由于大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創意美術教學活動中更加注重創新,而忽略了學生潛能的激發。正是由于教學觀念上的偏差,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被動,而創意美術活動的教學內容達不到學生的發展需要,使其整個教學過程缺乏時效性,難以達到實際的教學目標。在美術創意活動開展過程中,要在激發學生創造潛能的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耐心的指導和傾聽,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帶領學生加強創新,有效提高其整體的教學效果。針對幼兒創意美術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進一步加強教學內容的創新。在創意美術活動開展過程中,能夠針對幼兒的學習需要,做好教學內容的整理,合理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加強對幼兒思維的啟發和引導,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究,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有效提升幼兒的創新思維意識和品質。同時,在創意美術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創意美術活動的優勢,帶領學生加強開拓創新,充分利用創意美術活動的開放性和創造性,為幼兒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具體的創意美術活動中加強對幼兒活動興趣的激發和引導,有效增強幼兒的情感體驗,讓幼兒能夠在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加強知識的學習和領悟,加強培養幼兒的個性品質。
二、在創意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有效策略
(一)生活景物寫生,鍛煉幼兒細致觀察的個性品質
寫生是繪畫活動的一種形式,生活景物寫生,就是引導幼兒面對特定物體或場景,通過觀察把看到的形狀特征過渡到畫在紙上。幼兒的寫生的內容一般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童趣上,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的童趣無非就是和同伴在戶外場地上嬉戲,在自然角里觀察動植物的變化,在種植區觀察螞蟻搬家,在墻的角落觀察蜘蛛怎么織網捕捉食物等。這些富有童趣的活動讓幼兒的想象力越來越豐富。教師應該順應幼兒的天性和需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為寫生活動營造自由空間和快樂氛圍,讓幼兒通過寫生將這些童趣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比如在《繁花盛開的春天》,教師帶領大班幼兒到戶外進行寫生,先讓他們仔細觀察幼兒園里面的花草、樹木、魚蟲,以及相關的游樂設施,然后讓孩子展開一定想象,想象自己在坐滑梯,想象自己在蕩秋千,想象自己欣賞花的美麗等情景,然后將這些眼前之景和內心所想結合起來,把自己對物體空間位置的認識大膽地表現出來,創作出一幅自己的繪畫作品。因為在繪畫過程當中,每個孩子觀察的對象和角度都不一樣,有的孩子把著重點放在了花草上,有的孩子把著重點放在游樂設施上面,他們針對不同的對象畫得趣味盎然。幼兒在寫生活動中建立起正確感知物體形態、結構、色彩、空間等概念,鍛煉了手眼協調能力,激發了繪畫熱情和靈感,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培養了幼兒細致觀察的個性品質。
(二)廢舊材料的運用,激發幼兒創造力和想象力
大自然為幼兒的藝術創作提供了自然的素材,蛋殼、果殼、樹葉、種子、石塊這些隨手可得的材料的提供,易于喚起幼兒的創作熱忱和創作欲望。在美術創意活動當中,教師基于兒童視角,根據幼兒年齡特征和經驗,選擇相應的廢舊材料組織幼兒展開美術創意活動,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比如,在一次美術創意活動當中,教師給幼兒提供毛線、油畫棒、樹葉等材料,有一個小朋友選擇毛線,繞成了一幅《開滿花的樹》,這棵樹上面沒有樹葉,全是用毛線繞成的各色各樣的花,教師好奇地問:“為什么在一棵樹上不選擇用樹葉,而畫了不同顏色的花?”他說:“這棵樹開滿了春天所有的花,黃色的迎春花,紫色的喇叭花,紅色的桃花,毛線也是五顏六色的。”雖然這幅作品看起來與現實有一種違和感,但是體現的是孩子對美好未來的一種愿望,表現出獨特的審美視角。幼兒通過自主學習、探索,逐漸了解并講述的過程中自我建構、把握技能,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三)挖掘繪本題材,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繪本中多元的美術信息值得研究和利用,繪本給幼兒打開了一個心靈花園的奇妙世界。在實踐中,我們發現以繪本為載體開展的美術活動,更容易引起兒童的共鳴,激發他們創作的興趣,激發他們合作意識。比如,創意美術活動《不斷變化的七色花》,教師給孩子講述七色花的故事,然后讓幼兒以分組的形式進行討論,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將這個故事的內容形象地展現出來下來。幼兒討論后發現用合作的方式來完成這幅作品最為快捷,自己討論選擇創編每一組花瓣的顏色,最后組合。在繪畫的過程當中每一個孩子主動、積極,每個成員都發揮出了自己不同的作用,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進行了合作,鍛煉了幼兒的合作能力,提高了幼兒的合作意識,讓幼兒也意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如《威斯利國王》繪本體現了各個國家的文化精髓。教師啟發幼兒感知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了解不同國家文化的獨特性,幼兒進行藝術創作時,根據故事的獨特性來進行色彩的選擇,如了解黑色和深藍色可以代表神秘、恐懼等情緒,而紅色、橙色代表熱烈、歡快的情緒,綠色、藍色則代表平靜、安靜、舒適。最后呈現作品,使孩子感受了世界文化需要融合的美妙,也明白了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彼此尊重、共同合作的理念。
三、結語
現在,美術活動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畫畫”課了,它是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并整合各個領域的活動。教師依托創意美術,培養幼兒更好的個性品質,提升幼兒的創造力,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讓幼兒在創作活動過程中克服困難,持之以恒,體會完成作品的成就感。進而讓幼兒個性品質得以更好發展,為塑造幼兒的良好綜合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