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體系的不斷發展健全,我國企業跨境發展的趨勢也愈加顯著。大批中國企業緊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踏出國門開發海外市場。近幾年我國企業通過海外融資,為企業募集資金的情況也越來越常見。這些企業在發展當地經濟、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同時,還打響了中國品牌的國際形象,為我國帶來了豐厚的外匯收入。本文主要從海外企業主要融資方式出發,分析當前海外中資企業的融資問題,提出海外中資企業的人民幣融資出路。
關鍵詞:海外融資;中資企業;融資模式
一、海外主要融資方式
1.貸款融資
一般來說融資主要是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一種共生合作關系,企業向銀行借款,償還本金之外再支付一定的利息;銀行放出貸款,獲得本金和一定的利息外還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和管理費。資金通過這種方式盤活,企業在獲得貸款后做大做強,獲得更高的收益,而銀行在獲得更大款項后繼續施行其他貸款項目等。
海外基建及貿易融資方式主要有擔保類(抵押融資、質押融資)和非擔保類(信用貸款)。這類貸款利息成本低,國家重點項目有超低息甚至無貸款的可能;境外子公司通過集團總部取得額度后便捷用款。但這類貸款的缺點也很突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需通過集團總部取得額度,審批周期長、靈活性差;二是當地銀行不熟悉中資企業,向其申請融資的難度高、流程復雜;三是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可能不合規、風險高。
2.供應鏈融資
近年來,供應鏈融資(保理、保付單)作為一種創新型融資方式也備受海外中資企業青睞,即金融機構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并把單個的企業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這種融資具有信用穿透,解決上下游的資金問題,鏈條各個環節皆可融資的特點,還可以延長核心企業付賬周期,降低整個產業的交易成本,并且可為多方控制風險,提高產業競爭力。
二、海外中資企業的融資問題
海外中資企業多數是國內企業做大做強走出去建立的分公司或子公司,這些企業也逐步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和認同,籌集資金的渠道和能力也在逐步增強、拓展。近年來,中國和中東歐金融機構間的合作不斷推進,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在不同國家已建成分支機構或設立代表處。目前駐非中資企業主要融資來源依舊是通過我國各大商業銀行及中信保獲得貸款。站在海外中資企業的角度來看,基建公司海外項目各方有不同的融資需求:業主需要項目融資款;承包商需要設計、土建、人工費、設備款;監理則需要各種監理費用;外貿公司需要與他國企業競爭投資時,也需要依靠銀行投資擔保才能獲得國際信任,進而順利開展外貿業務。站在銀行的角度來看,銀行作出擔保就負有一定的債務,企業獲得項目后正常履約銀行才能獲得約定的利息和管理費用;倘若企業無法如約開展活動甚至違約,那么銀行擔保就變成了借款,銀行作為其合作伙伴和第一償付人需要墊付一定的資金。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也不斷推進,人民幣在全球范圍的廣泛使用也得到了進一步確認。中國與非洲國家經濟往來更是日益密切,2019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19.67萬億元,同比增長24.1%;即使在2020年,全球貿易普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情況下,人民幣跨境使用仍保持韌性并呈現增長勢頭。眾所周知,非洲地廣物博,但基礎設施落后,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黃金之路,目前人民幣結算業務已經覆蓋近40個國家,全球全球已有70多個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人民幣在主要國際支付貨幣中排名第5位。我國在非洲國家的投資越來越多,很多非洲國家的政府和人民樂于與中國政府和企業進行合作。但一些非洲國家曾是西方列強的傳統殖民地,至今這些國家對非洲的政治、經濟仍有一定的影響力,使用人民幣進行中非貿易結算必然會損害這些國家的既得利益,遭到美國、英國、法國等國的竭力反對,甚至抹黑。另一方面,還會對這些發展中國家實行核欺詐戰術、顏色革命,通過培植海外地區政府反對勢力來替其攪亂當地政治營商環境,曾經的阿拉伯之春,如今的北非地中海沿岸多國的動亂幾乎均與此有關。
三、海外中資企業的融資出路在于人民幣融資
非洲國家是國際資本大有可為的熱土,近幾十年來,我國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給于非洲眾多國家大力支持,借助于這一優勢,我國政府和企業應該注意加強構建以人民幣為基準的中非貿易體系,跳過現下的國際貨幣體系進行貿易融資,相對于傳統貨幣體系而言,人民幣是對于非洲這些發展中國家更為友好的貨幣,對于我國而言,使用人民幣結算則可以夯實我國的金融基礎,提升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因此海外的中資企業可以根據市場形勢,使用人民幣簽訂項目投資合同,并推動資產證券化再融資來減少匯率風險,增加項目收益。把人民幣融資作為重要的融資手段,不僅可以拓寬企業資金利用渠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資成本和匯率風險,還能促進人民幣投資非洲的便利性、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民幣融資方不再只是以各國的政策性銀行和國有銀行為主、跨境人民幣貸款風險管理體系也會愈加完善,并建立完善非洲人民幣的離岸業務中心。人民幣在非洲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領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并為非洲綠色能源行業注入新的力量,增強非洲各國的造血能力。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量越來越大,很多中資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尤其是在廣大的非洲土地上開展了大量的建設業務。在這些海外中資企業的發展中,存在著多種資金融資問題,企業應該通過運用人民幣融資的方式來獲取更多的資金用于企業建設,同時可以借此提升人民幣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鄧國攀.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融資架構與價值提升——以亨通光電并購華為海洋為例[J].時代金融,2020(21):77-78.
[2]黃婉雯.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中的融資風險問題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9.
作者簡介:
方臘梅,1990年1月22日出生,女,云南曲靖人,漢族,研究生畢業,蘇丹喀土穆國際阿拉伯語學院博士在讀,阿拉伯語教育方向。就職于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東部非洲區域管理中心,從事國際市場開發和投資方面的工作。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