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珍 張芬香
【摘要】勞動教育是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要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高職教育的各個方面,本文從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結合嵌入式勞動教育、勞動教育與職業素養相結合式課程勞動教育、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開展勞動實踐等方面探討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具體實施路徑。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必須緊密服務區域性經濟和重點企業,積極探索具有行業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高職? 勞動教育? 實施路徑
【基金項目】本文是2020年湖南省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勞動教育融入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學研究與實踐——以鐵路旅客運輸服務課程為例”(項目編號:ZLGB2020326)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1-0017-02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站在新時代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闡釋了勞動教育的價值和意義,首次把勞動教育納入黨的方針。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詳細地闡明了新時代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進一步明確了勞動教育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評價、怎么實施等問題。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對連續發布勞動教育相關政策文件以支持勞動教育更好地開展。在這些政策文件引領下,高職院校也越來越重視勞動教育并取得一些成效,現以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討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
一、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長期以來,各地區和學校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在實踐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高職學生以“00后”為主,他們敢于嘗試、勇于創新、易于接受新事物。但是由于絕大部分學生是在不愁吃穿的環境中長大的,容易產生勞動惰性,普遍缺乏勞動意識,缺少生活自理能力;勞動觀念上存在認識誤區,認為體力勞動是低等勞動,缺乏到艱苦地區和行業工作的奮斗精神;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學生整體文化素質不高、道德素質參差不齊,阻礙了高職學生的勞動意識的培養,導致勞動觀念淡薄,實際動手能力較差,這些都將不可避免地影響他們的生活和就業[2]。對此,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勞動教育。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 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把職業教育放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的位置,提出“高等職業學校要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3],明確了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必須緊密服務區域性經濟和重點企業,積極探索具有行業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實施途徑
“高等職業學校要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重點服務企業”[4],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應該要服務區域經濟,服務重點企業來開展。現結合我院的行業特色和服務于企業的要求,筆者探索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實施途徑:
1.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結合嵌入勞動教育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建校以來,堅持鐵路特色辦學,立足為軌道交通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技術和管理人才,從2018年3月開始全面實施半軍事化管理。“半軍事化”管理是將鐵路“高、大、半”的行業特點和文化特質融入學院的學生日常管理和德智體美勞教育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紀律嚴明、嚴謹守時、忠于職守、吃苦耐勞、奮勇爭先、敢于擔當的良好綜合素質和勞動素養;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學生為中心”工作理念的重要體現,是我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平臺,更是學院主動適應行業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傳承“火車頭”精神、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學院專門成立了以黨委書記、院長為組長的學生“半軍事化”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實施包括軍訓制度,升國旗、國旗下講話制度,出早操、晨練制度,宿舍管理標準化建設制度,“文明修身”工程,企業文化、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等一系列全方位培養學生勞動素質的具體內容。
2.勞動教育與職業素養相結合嵌入課程勞動教育
“課程是人才培養中能使學生得到最直接學習效果的關鍵要素。勞動覆蓋了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勞動具有復雜性、多樣性、廣泛性的特點,同時又具有完整的知識體系和邏輯體系”[5]。目前,高職院校開設了勞動教育課程,但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在勞動素養方面還存在不少盲區和短板,導致學生勞動素養培育效果略顯不足。我院按照《指導綱要》開設“勞動教育與職業素養”必修課,注重職業素養的培養,為讓高職生明確勞動的重要性,不被其他事務所中斷,停止其他課程,實施一周不間斷“勞動周”。“勞動教育與職業素養”課程培養學生高尚的職業素養,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勞動教育與職業素養”課程緊緊圍繞職業素養開設理論加實踐課程,共計16個學時,按過程考核分成六個勞動實踐模塊,如實訓室內打掃清潔、設備整理整頓及安全操作、物件規范存儲整理、廢棄物品分類處理、勞動素養與紀律、職業素養調研檢索與勞動課程總結報告。“勞動教育與職業素養”課程是既服務于企業標準,又納入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可以打造成各個專業勞動教育必修“金課”。同時將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和實訓教學,通過各種形式和活動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將崇尚勞動、吃苦耐勞的模范精神與工匠精神有機融入教學。
3.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開展勞動實踐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高技術技能人才。《指導綱要》要求高職院校要將勞動教育有機納入專業教育,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強化勞動鍛煉要求,加強高職院校與行業骨干企業緊密協同,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根據教育部公布的《職業學校專業定崗實習標準》,我院積極與廣州鐵路集團公司、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等行業骨干企業緊密合作,開展專業技能培養的實踐性教育教學活動。每年分時間分階段開展不同層次的實習實訓,包括專業認知實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我院依托實習實訓,讓學生通過相關專業的實踐性教育教學活動實習,如大一入校的認知實習,了解企業的運作、組織架構、規章制度和企業文化,如大一、大二暑假、寒假的跟崗實習掌握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內容,大三第二學期的頂崗實習掌握崗位的核心技能,層層遞進“養成愛崗敬業、精益求精、誠實守信的職業精神”,增強了學生的勞動技能。高職院校依托實習實訓,將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開展實踐性教育活動,既實現了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又增強學生勞動素養和勞動技能,它把勞動教育的理論與專業教育的實踐相結合,既強化了校企協同育人,又將職業精神養成教育貫穿高職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促進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高度融合,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了高職學生的技術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
通過這幾年的實踐,學校勞動育人取得了豐碩成果,僅以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為例,專業就業率近5年一直保持在96%以上,培育的學生在校期間獲得國家級金獎1項、銅獎1項、省獎及行業獎94項,涌現出如大量國家創新創業大賽金獎、銅獎獲得者。畢業生過硬的專業技能與良好的職業素養,不少同學獲國鐵集團競賽大獎。
綜上所述,高職教育一方面受到職業教育的指導和引領,一方面又受到高等教育的約束和要求,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不能生搬硬套職業教育或高等教育的實施途徑,需要同時遵循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求。此外,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必須緊密服務區域性經濟和重點企業,積極探索具有行業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勞動育人成果要保持示范性、持續性及普適性,需要緊密對接行業、崗位需求變化,保持動態的、持續的研究與實踐,是后期應高度關注與持續完善的課題。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高職院校要落實中央全面加強勞動教育新要求,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創新勞動教育實施路徑。
參考文獻:
[1]楊秋月.新時代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價值邏輯:應然、異化及回歸[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20,19(1):8-14.
[2]楊婧嫻.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勞動保障世界,2019(36):69.
[3]胡華,梁德萍.勞動精神融入新時代職業教育理路探微[J].教育與職業,2019(19):101-107.
[4]梁珺淇.勞動教育:開啟個人全面發展之旅[J].職業教育研究,2019(12):16-20.
[5]趙黎娜.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實施的路徑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64-68.
作者簡介:
潘珍(1982年-),女,湖南株洲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張芬香(1977年7月-),女,河南獲嘉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