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萌
【摘要】在生理學教育實踐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培養有醫術、有品行的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的落實。基于此,本文結合教育實踐經驗就生理學課堂融入思政教育的意義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思政教育融入生理學課堂的實踐應用策略,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思政教育? 生理學? 立德樹人? 策略探析
【中圖分類號】G71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1-0032-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這為高校生理學課程的開展落實指明了方向,也對相關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現代醫學模式已經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社會醫學模式,這要要求醫學人才在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術的同時,要致力于高尚醫德和崇高理想的發展。生理學課程作為培養現代醫學人才的基礎課程,必須加強對思政教育的重視,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生理學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經濟文化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愛國意識有著重要意義[1]。
一、以諾貝爾獎項為媒介,引入思政教育內容
諾貝爾獎于19世紀設立于瑞典,被認為是學術界最高水平的獎項,是基礎學科最高水平的有力證明,對于一個國家而言也是科技能力的標志和創新能力的象征。在生理學課程中,教師可以挖掘諾貝爾生理學獎背后科學家們的奮斗歷程和優秀品質,作為思政教育的資源,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創新精神。將諾貝爾生理學獎或者醫學獎的獎狀放在PPT課件上,學生可以看到拿著書的醫學之神用巖石中收集來的泉水,正在為生病的少女解渴。這提醒著學生要永遠銘記醫者的初心和神圣的使命,將奉獻和服務精神放在心底,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這門課程背后需要的不僅是智慧和汗水,還要有為了生理學發展而獻身的勇氣。中國的第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叫屠呦呦,她以及她的團隊在歷經上百次磨難和失敗后,成功研制出了青蒿素,讓全球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得到了挽救。為了加快青蒿素能夠投入使用的進度她以身試藥,用行動踐行了醫學者的初心和使命。教師可以將這一事跡作為教育專題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通過了解、思考、討論來感受屠呦呦對工作和醫學的熱忱,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入國外諾貝爾獎得主的實例作為思政教育資源,讓學生體會到醫護人員跨越國界的奉獻精神和對科學真理的不懈探索。舉例而言,醫學教授拉爾夫·斯坦曼自身患有惡性胰腺癌,但是他不向病魔低頭,積極探索樹突細胞療法并大膽地用于自身的治療,將預期幾個月的生命延長到了四年。通過這一事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白永遠不能放棄希望,鼓勵學生為學術探究而奮進,為祖國醫療事業發展而奮進。
二、結合我國生理學發展,培養學生愛國精神
在我國的生理學發展歷程中,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求真求知的科學家,他們用自身的堅毅品質和偉大成績奠定我國的生理學研究的基礎,捍衛無數病人的生命,捍衛了國家學術研究的尊嚴。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結合我國在生理學領域取得的成績來進行授課,達到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和愛國精神的目的。舉例而言,在帶領學生學習“胃液分泌的調節機制”時,教師可以引入我國消化生理學奠基人王志均院士的科研歷程,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理論發展的背后是對學術和文化的自信,是敢于對權威的挑戰和質疑。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利用“食道瘺狗假飼試驗”論證了可以通過反射性興奮迷走神經來引起胃液進行分泌,這一驗證結論得到當時很多學者的贊揚和肯定。與此同時一個問題也開始出現,對狗進行假飼實驗只進行了5分鐘,但是狗的胃液卻持續分泌了兩個小時之多。當時的部分科學家針對這一現象猜測可能存在體液調節的因素,但是當時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巴甫洛夫堅持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這就導致了體液參與這一理論沒有得到繼續研究。但是我國的王志均院士并沒有向權威低頭,他堅持自己的觀點并用實際行動去進行剖析研究,歷經12年終于證實了胰島素的神經反射性調節是存在的,推翻了巴甫洛夫認為胃液分泌的調節只有神經參與的理論。在我國生理學發展的過程中還有無數這樣的偉大研究者,他們高度堅持學術自信、科研自信、文化自信,最終證明了中國的生理學研究一樣可以做出成績。
三、結合生理學教材內容,發揚求真求實精神
思政教育與生理學教育的融合應該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通過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建立起實踐研究的能力,而思政教育的開展又能夠幫助學生端正思想、堅定信念,形成強大不竭的精神動力,二者之間不能割裂看待,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圍繞這一指導思想展開教學工作,結合教材內容滲透思政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在學術研究的過程中發揚求真求實的精神[2]。舉例而言,在帶領學生學習“消化生理中的腸抑胃素”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林可勝教授。林克勝教授是我國近代生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發現了腸抑胃素的存在。除了刻苦鉆研學術為祖國培養生理學人才,他還積極投入到國家的救亡圖存運動之中,創建了軍隊戰地醫療體系。在帶領學生學習“條件反射理論和神經遞質”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沈其震院士。在新中國成立前沈其震積極投身祖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在新中國成立后,沈其震求真務實搞科研,成功研制出了脊髓灰質炎疫苗。在帶領學生學習“輸血法”相關的理論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我國現在血庫和輸血事業的奠基人易見龍教授,帶領學生回顧我國第一個血庫的建立歷程,而生理學知識體系背后是無數科研人員求真務實、報效祖國的熱誠。
四、發揮信息化技術優勢,提升思政教育質量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應用,不論是生活娛樂還是學習工作都離不開互聯網、信息化終端以及各種智能APP的支撐。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來提升思政教育的質量體系。首先,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豐富知識的呈現方式。在傳統思政教育實踐中,教師往往只能利用口頭說教或者黑板演示的方法來呈現教學素材,這種單調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導致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教師可以利用圖片、音頻、視頻以及思維導圖等形式將復雜的理論簡單化,將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思政熏陶。其次,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豐富教學資源。目前高職院校中尚未形成統一的思政教材,生理學教師的思政教育能力也相對較弱,這就導致了教師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中缺乏教育資源,難以讓學生感受到生理學研究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交互性下載到更多的教育資源,還能夠通過專遞課堂的方式實現思政教育資源的交流與共享,構建起思政教育資源體系。此外,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還可以實現思政教育的“跨時空”實施,學生借助手機、學習APP、微課等工具可以做到隨時隨地開展思政學習,教師可以在線上隨時為學生推送思政學習內容。
五、建設專業化教師隊伍,強化思政教育能力
促進生理學教師思政教育專業能力的發展,提升思政教育水平,是推動生理學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關鍵。學校層面要做好牽頭工作,為教師提供更多學習發展的機會,讓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強化思政教育意識和能力。首先,可以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生理學教師進行培訓,同時也要為教師提供走出去學習交流的機會。在座談會、專家講座、教育經驗分享交流大會等集體活動中,教師間能夠取長補短促進教育思想的交流與共享,實現教育教學能力的共同提升。其次,成立學校思政教研工作組加強思政教育理論研究。生理學教師可以主動貼近思政教師,交流教學經驗、探討最新國內外動態,在提升自身知識儲備的同時學習更多的教育技巧和切入點;思政教師也可以抽空多了解臨床醫學,從而更好地向生理學教師提出教學建議。此外,鼓勵教師自主開展思政學習,掌握思政教育理論,學習最新教育方式。教師自身層面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生理學教師在保證日常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涉獵更多文化知識,做到思政教育與生理學教育能力的同步發展。除了學習思政教育相關的大政方針和教育專業理論之外,教師要在實踐工作中勤思考、勤總結,積累經驗發展能力。學校層面還可以建立相關的考核評價體系,對教師的思政教育能力以及學生的思政學習水平進行定期考核,從制度層面推動高校思政建設工作。在學校和教師共同的努力下,生理學教師能夠逐漸具備思政教育的能力,在生理學教學工作中更好地引入思政教育內容[3]。
六、結束語
綜上,在立德樹人教育背景下,高校推動思政教育與學科專業教育的融合有著重要的意義,既能夠引導學生發展健全的三觀、樹立遠大理想,也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強大的精神動力,從而強化學科教育效果。這對思政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加強個人思政素養以及專業教學能力,能夠在兼顧專業課教育質量和效率的同時,科學有序的滲透思政教育。在宏觀層面上教師要做到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引進現代化教學方式,不斷強化個人專業教育能力。
參考文獻:
[1]呂昆,陳文,邢乾乾.高職高專生理學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3):79-80.
[2]陳紅梅,藺美玲,張偉,等.醫學生理學“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改革探析[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7(6):1051-1054.
[3]張中海,崔潔,李翠,等.思政課融入生理學教學的方法探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