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SP(即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與傳統的通用英語不同,主要根據學生的特定需要和職業而設置的課程,更傾向于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旨在培養高質量的職業英語人才。文章在分析高職ESP教材建設的必要性的基礎上,以《會展英語》為例,分析了高職ESP課程教學現狀,并對高職ESP教材建設進行探索和實踐,以期提高高職ESP課程教材的質量和水平,實現高職院校職業英語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 ESP? 教材建設? 會展英語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2-0060-02
英語作為高職教育的基礎性課程,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ESP課程在高職教育中的作用愈發凸顯,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由傳統的公共英語課程轉向ESP課程,高職英語教學也因此呈現出更多生機和亮點。
一、高職ESP教材建設的必要性
(一)迎合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隨著多元化經濟和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外語能力的需求也逐漸向多元化和專業化發展,培養一批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有良好的交際能力,還能熟練地應用英語進行對外交流、談判和合作的復合型人才,成為當前對外經濟發展的主力軍,ESP課程教學應運而生。自實施ESP課程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高職ESP教材的建設,迎合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需求,豐富了ESP課堂教學,為新時代高質量的職業英語人才培養提供了依據。
(二)適應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需求
高職教育是提升學生的職業認知和職業素養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這個階段以就業為目標,做好ESP課程的教材建設,使ESP課程目標更加突出,更具針對性和職業性,應用性更強,這既符合高職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又凸顯了英語作為交流工具的重要性,適應了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需求。
(三)促進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發展
傳統的英語教學,學生學習是為了應付階段性的考試考核,難以發揮英語在社會經濟中交流溝通、處理問題的作用。ESP教材建設,更加傾向于職業英語知識的結構性,讓學生能夠通過教材的學習,有機融合行業相關知識與英語語言知識,融會貫通在不同領域中的英語綜合能力[1]。
二、高職ESP課程教學現狀
(一)ESP課程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
從ESP課程實施現狀來看,很多高職院校對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都開設了ESP課程。ESP課程的教學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課程教材以及教師的專業知識相匹配。然而,從ESP實際教學實施情況來看,很多高職院校ESP課程只是針對少數英語專業和選修專業課程而開設,他們認為ESP課程的學校就是簡單的專業課程的語言學習,對ESP課程教學的認識不足,在師資選擇方面,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教學理論與實踐方面的能力顯然不足[2],不利于學生ESP課程學習。
(二)教學方法滯后,理論與實踐相脫離
ESP課程針對性較強,教學中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實施教學,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ESP 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還是停留在詞匯講解、語法加翻譯、閱讀加翻譯等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層面上,仍以教師主導課堂為主,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無法體現,不利于學生提升行業所需的語言技能。在《會展英語》教學中,很多英語教師通常都是對會展的相關的詞匯和閱讀材料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回答課后練習的問題,期末再進行相關知識點的考核,并沒有把學生的會展策劃和組織相關的實踐融入到教學活動中[3],整個教學階段,學生都是以旁觀者的身份進行學習,學生一旦走進真正的工作中,涉及到的會展相關操作難以獨立完成,在會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處理,無法體現“學以致用”的真正效果。
(三)缺乏系統性的教材建設
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來看,ESP課程是高職學生提升職業技能的核心課程之一。教材作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載體,所涉及到的內容必須涵蓋具體的崗位要求。作為ESP課程的《會展英語》教材應該契合會展行業崗位需求,包括會展相關的理論知識、英語語言技能、典型的英語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等等。但是,現有的會展英語教材采用教師自編或者聯合編寫,大部分是參考相關文獻內容,不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大部分是與會展行業相關科普性讀物,教材偏難或偏易,學生使用起來就如同閱讀會展專業文獻,與高職院校育人目標嚴重不符。
三、高職《會展英語》ESP教材建設探索與實踐
(一)明確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ESP教材
高職《會展英語》教材的建設,首先要提高對《會展英語》課程的認識,加強專業建設,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配備專業的課程教材以及專業的教師團隊;其次,深入會展行業進行市場調研,可以通過咨詢會展行業專家和資深人物,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化分析,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在編寫《會展英語》教材的時候進行目標整合,從會展企業的崗位具體要求和會展專業的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出既能滿足學生需求,又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材;最后根據所設計的教材內容,創造條件實施小班教學,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圍繞課程教學目標和課程標準開展教學,按照“分類指導”“個性化教學”的指導原則[4],加強對課程的考核,以提高教學效果。
(二)加強校企合作,打造ESP精品教材
針對當前ESP課程教學方法和理論實踐方面的不足現狀,必須加強校企合作,打造ESP精品教材。一方面加強校企合作,聯合企業共同編寫基于工作過程的《會展英語》教材,為學生的ESP課程學習提供理論基礎,同時優化企業實訓基地建設。會展英語本身是一門具體的商務英語課程,其會展活動是商務經濟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對會展英語的要求除了具備語言技能之外,它更要求學生能夠利用外語駕馭會展知識,從而能達到商務活動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打造ESP 精品教材。教材作為教學和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由于沒有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高職ESP精品教材并不多。就《會展英語》而言,在教材編寫的時候要考慮到行業現有的專業水平、英語基礎以及現實需要,避免科普性讀物,注重會展教材知識內部的有效銜接,強調教材的實用性,培養學生在真實的會展環境中完成相應的活動,增加一些涉及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內容,讓學生通過了解不同國家或企業的文化特色,以工作語言要求和服務語言要求為技能要點,以會展工作任務或服務流程為教學內容,使教學與現實工作相吻合。
(三)大力推進ESP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高職ESP教師隊伍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專業課教師向ESP教師轉化而成,另一部分為公共英語教師向ESP教師轉化而成。要想推進高職ESP教材建設,首先要提高ESP教師自身的素養[5],促進語言知識與行業專業知識的充分結合,加強專業水平的累積;其次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積極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調研和學習,了解當前會展行業的最新知識和人才培養需求,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帶領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基層實習,加強科研、課題建設;最后,強化英語教師和專業課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組織和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取長補短,優化ESP師資水平。
四、總結
總之,ESP教學結合了英語語言教學和專業技能教學的特點,是英語教學的重要改革舉措,是英語教學發展的重要趨勢。建設高職ESP精品教材是提升課程教學的關鍵,必須通過校企合作融合行業實際,大力推進ESP師資隊伍建設,以提升高職學生的英語職業應用能力為目標,深入全面地了解英語教學理論與學生的學習需求,明確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專業需求和實際英語水平,有針對性地設計ESP教材,使教材更加貼切職業實際。在提高ESP教學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素養的全面提升,培養出更多符合新時代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高玉環,賈志穎.互聯網背景下高職ESP英語教學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8):16-17.
[2]文前國.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會展英語》實踐課程開發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2(11):43-45.
[3]劉曉維.高職ESP課程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以《會展英語》課程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4):2.
[4]莊海玲.珠三角地區高校ESP課程設置的需求思考——以《會展英語》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 (2):157-158.
[5]高平.高職ESP教師隊伍建設和教材建設研究[J]. 2016(1):105-107.
作者簡介:
王志慧(1980年-),女,廣東汕頭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