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蕓 李敬苗 張寧 趙曉光 董旭


【摘要】本文在深入研究BIM技術應用背景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了BIM技術在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融合應用定位、原則,并基于“四位一體”培養目標要求,探討了課程體系總體設計、課程設計和校企合作平臺設計思路,以期優化高校工程管理課程體系,促進課程體系建設與行業發展、企業需求、學生就業精準對接。
【關鍵詞】BIM技術? 工程管理? 課程體系? 四位一體
【基金項目】2019—2020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BIM技術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2019GJJG389;河北環境工程學院2019年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工程管理專業BIM技術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課題編號:YB201908。
【中圖分類號】G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2-0175-02
2015年,住建部發文《關于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強調推進建筑模型在工程設計、工程管理、施工、維護等環節的全過程應用,并提出了BIM信息模型推廣計劃,即至2020年末,建筑行業甲級勘察、設計、特級及一級建筑施工愜意均應實現BIM技術的集成應用。隨著BIM技術的廣泛應用,要求高校工程管理課程必須加強BIM教育,將BIM技術融入工程管理課程體系建設中,構建面向行業需求、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培養工程管理應用型人才。基于此,本文提出“四位一體”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融合模式,以期為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改革提供有益參考。
1.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與BIM技術融合定位與原則
1.1 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與BIM技術融合定位
工程管理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包括土木工程制圖、房屋建筑學、工程力學、建筑結構、管理學、工程經濟學、土木工程施工與組織、工程估價、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程項目管理等課程,主干課程為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當前,在建筑工程項目建設中,BIM技術可實現工程設計、施工模擬、施工技術交底、工程計劃與進度控制、現場驗收、工程竣工、工程運營等環節技術融合應用,實現了BIM技術在建筑工程項目建設中的全面融入。加強工程管理課程體系與BIM技術融合,是實現課程體系建設滿足學生知識與技能滿足行業需求、確保課程體系建設與行業崗位需求對接的必然趨勢。因此,該課程體系定位目標為“學生掌握工作崗位和學習所需的BIM技術創新應用”目標。
1.2 課程體系建設原則
基于BIM技術與工程管理課程體系融合目標,確定該課程體系建設原則包括三個層面:(1)課程體系優化而非重構。當前,工程管理課程體系日趨完善,BIM技術是現有課程體系中的有力工具,是現有管理模式的創新,其深化應用是基于現有工程管理模式的基礎上應用,而非顛覆性變革。因此,BIM技術在工程管理課程體系建設中融合應用,應與當前BIM技術應用現狀相適應,與現有課程體系建設相互補充、相互完善。(2)BIM技術融入課程體系建設應考慮各專業學生就業方向。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主干課程為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核心課程項目較多,涉及工程設計、施工、造價、工程管理等專業課程,就業方向多元,其中,不同就業方向對BIM技術知識掌握、應用深度不同,要求課程體系建設應面向不同就業方向應用深度要求,構建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層次要求課程體系。(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新時期背景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能夠滿足學生應用BIM技術開展工程管理實踐需求,并具備創新性應用BIM技術的能力。
2.基于“四位一體”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2.1 “四位一體”工程管理課程體系總體設計
基于BIM技術與工程管理課程體系融化的課程體系建設,區別于學校—教師—學生的主體模型,而是面向企業崗位和學生就業導向精準對接“四位一體”課程體系,構成“學校—企業—教師—學生”的“四位一體”主體模型,其中,校、企合作搭建課程體系實踐平臺,教師與學生通過培養方案設計實現BIM知識的傳遞,構建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中心、面向崗位需求的“四位一體”課程體系。
2.2 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中心的課程設計
根據課程體系總體設計,BIM技術融入工程管理課程體系應面向本專業全體學生,并結合學生就業崗位BIM技術應用需求,將BIM技術融入現有人才培養方案,系統性覆蓋BIM技術在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知識點、應用點,并通過局部調整,實現BIM技術與現有課程體系的有機融合,構建融入BIM技術的復合型知識結構創新課程體系。結合現有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方案,融入BIM技術的課程體系建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培養原則,按初級階段、中級階段、綜合應用階段分段融入。
在各階段課程體系建設中,為實現學生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能力培養,課程體系全過程融入項目仿真實踐應用,以實際項目結合各課程知識點融入BIM軟件操作,實現BIM技術項目應用嵌入課程體系,促進BIM技術全過程、全方位融入。
基于上述思路,結合工程管理課程體系BIM技術分階段培養路徑,設計課程結構和學時、學分結構。其中,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分別在大一開始,教育重點包括BIM技術基礎知識、建模、結構模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在大二開設,包括BIM軟件操作、碰撞試驗、施工模擬、材料計劃、造價管理、進度控制等內容;綜合實踐課程、素質拓展與創新教育課程在大三開設,包括場地布置、施工模擬、施工組織設計、方案驗證、現場指導、質量管理、資料管理等內容。
2.3 校企合作,搭建實訓平臺
BIM技術融入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應面向企業需求,緊跟行業發展和企業實際應用,確保課程體系建設能夠滿足企業崗位需求和學生就業要求,形成產教融合、訂單式培養的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為實現該目標,在課程體系建設中,高校應加強與企業合作,多舉措保障課程體系建設滿足“四位一體”課程體系建設要求。具體措施包括:(1)與建筑行業企業簽訂訂單式培養協議,與高校合建實訓室,實現校企合作共贏;(2)發揮建筑行業企業資源優勢,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和實踐機會;(3)開展項目式合作,由教師帶領學生承接企業施工圖設計、造價等項目,在項目任務中由教師按學生專業、就業意向分配項目任務,由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把關項目質量,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4)推動高校BIM技術成果轉化應用,解決企業在BIM技術應用中的難點問題。
3.結語
新時期背景下,BIM技術在建筑行業領域日益廣泛,成為引領建筑行業企業工程管理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實現了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信息共享。BIM技術是我國政府在建筑行業重點推廣技術,并已成為建筑行業各階段、各環節崗位必備技能。在工程管理課程體系中融入BIM技術,應當找準課程體系融合定位和原則,把握課程教學和校企合作兩條主線,理清四位一體課程體系建設邏輯,將BIM技術與現有課程體系各課程知識點相融合,通過課程理論知識與項目實踐相結合,建設面向企業崗位需求、符合行業發展趨勢和學生就業要求的高校工程管理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宋曉剛.高校工程管理BIM協同創新教學體系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21,19(1):36-40.
[2]王昭慶.高校工程管理類專業BIM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9(13):181-184.
[3]宮培松,郭聖昱,郭海湘.高校工程管理專業BIM教學改革探索[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7(2):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