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近些年來的高職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培養高職學生健康的心理,促使他們健康成長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從本質上來說從屬于大思政的教育體系,因此在它的教學中也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隨著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普及,各級各類學校不僅要重視學生的知識學習,還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和道德的雙重教育。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在新的教育發展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發掘課程思政元素,結合心理健康教學中的相關內容,達到更高的教書育人目標。本文主要分析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課程思政的必要性,探討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 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思政? 元素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珠海市高校輔導員工作室建設項目——珠海市優秀輔導員工作室(肖丹兒工作室),項目名稱: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分析(項目合同編號:ZH2018FDY-7)。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1-0031-03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需要更多高質量的技術人才,而高職院校主要承擔著為社會輸送優秀技術人才的重任。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學歷、就業等因素,心理更容易出現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很大的現實意義?;诋斍八颊逃闹匾?,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要求進行課程思政的教育,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
一、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為學生講授一些心理學知識,讓學生學會一些技能調解自己心理。這對學生來說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可以培育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
(一)落實“大思政”教育的需求
不論是在國家層面還是學校層面都比較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要求各個學科在進行教學的同時有效利用本學科的內容適時對學生進行課程思政教育。基于高職學生的特點,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同時,基于各個層面的需要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內容存在一定的融合性,因此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課程思政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在高職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也要重視課程思政的要求,在本學科的教學中挖掘更多的課程思政元素,使學生不僅學習到心理健康知識,還能受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立德樹人的職能。只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課程思政的協同作用,才能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充分體現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好的育人功能。
(二)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了鋪墊
高職院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從根本目的上來說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心理素質將會得到有效提升,當學生面對一些比較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時還能得到及時的心理疏導,從而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的各種問題。心理健康教師在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時會發現,很多心理問題的產生是因為學生在思想層面出現了問題,比如因為一些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錯誤的認識問題,進而導致出現心理問題。教師在這種情況下要深入分析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利用多種理論知識使學生認識到自身思想認識存在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心理問題。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做好了鋪墊,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開展[1]。
(三)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進行升華
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利用課程思政元素,把心理健康知識融入合適的思想政治內容,結合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方面切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達到較好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很多涉及價值觀的選擇,教師一方面要做好心理健康教學,另一方面還要在具體的問題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對心理健康的學習和思政教育保持在同一方向。教師利用自身的教學經驗,不僅可以把課程思政元素以更加合適的方式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還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水平,并進一步實現升華。
二、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課程思政”元素的發現
雖然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教育,在具體的教學中會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但是它們在培養學生方面卻有一定的互補性,其最終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它們在教學中可以互相促進,實現更好的育人功能。課程思政元素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個方面都有所體現,以下進行具體說明。
(一)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上的體現
高職設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并使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從這一點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高職心理健康課程的設置本身從屬于大思政的范疇?,F在的社會,不僅要求人才具有較高的技能以及豐富的知識儲備,而且還要擁有良好的合作能力,較強的心理素質等。這些要求中的很多要求是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的教學目標。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教師在心理健康的教學實踐中不只向學生傳授一些心理健康知識,還要把課程思政的一些元素以巧妙的方式融入到心理健康教學中,使學生獲得一種全新的心理健康學習體驗。這種融合式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教師更加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并向著這個目標而不斷努力。
(二)在教學設計方面的體現
教學設計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課程內容的教學,課程設計的質量對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在具體的心理健康教學設計中我們會發現,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兩者在價值體現方面有很多的相似性,比如有些設計是從一個價值共同體的不同側面來進行說明的;兩者課程設置的教學目標也有很多重疊的部分,都是為立德樹人服務。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同時正確看待問題,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這樣遇到一些問題時才能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促進,共同提升[2]。
三、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融合“課程思政”的策略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課程思政”融合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很大的必要性,那么如何使“課程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合進心理健康教育,使其發揮出更大的教育價值,這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筆者基于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一定的調查研究,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實施。
(一)進一步做好教育目標的改革工作
為了提高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相關人員應該進一步做好教育目標的改革工作,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做好指導。教師要充分解讀心理健康教材,從中找出課程思政的元素,并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凝練出更加符合現代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意識到,課程思政的元素分布在教材的各個部分,課程思政教學并不是某一個知識點的教學,而是需要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同時得到相關價值觀的引領,讓高職學生從中獲得理想信念教育,走好職業之路、人生之路。教師還要從更宏大的視角設定教學目標,比如結合心理健康的相關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愛國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性。這樣學生的心靈境界就會得到顯著的提升,愛國的意識在后期會逐漸落實到具體的行為中。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和課程思政教育在立德樹人方面的具體體現。高職學校只有繼續深化教學目標的改革,才能為課程思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做好保障[3]。
(二)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思政元素需要教師找好切入點,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教育學生,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思政教育。傳統的心理健康教學主要以理論知識的傳授為主,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不斷輸出,但是學生因為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靈活性,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知識的輸入較少,思政教學效果較低。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涵蓋的內容很廣泛,這些內容中有豐富的思政元素,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元素對高職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師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創新教學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濃厚的興趣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還能激發學生的內驅力積極學習心理健康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受到一定的思政教育。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心理健康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廣泛利用一些新的科學技術,比如多媒體技術,使學生學習形式更加豐富,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學質量自然會得到提高。另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或者是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更多新穎的教學形式中獲得課程思政的教育[4]。
(三)利用不同的教學載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教學領域也利用各種新載體進行教學。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課程思政元素也可以利用更加多元的載體進行教學。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情境模擬的方式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加深對課程思政教育的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角色扮演、團隊協作、心理活動體驗、心理情景劇展示、心理漫畫等,使更多的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更深刻的教育,掌握心理調適的知識和方法。
四、結語
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意義,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滲透思政教育對學生健康成長更是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在心理健康教學實踐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積極創設更加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更加豐富多元的教學形式中獲得課程思政教育,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聲曉,陳肖莉.積極心理學視閾下高職思政課程教學研究綜述[J].速讀(中旬),2018(10):133.
[2]梁杰.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心理學解讀[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1):79-82.
[3]田宇蘇,李三中,陶佳佳.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J].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9,34(1):66-69.
[4]劉雅芳.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思政化的路徑探析[J].電腦迷,2018(1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