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甜甜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推進,高校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這樣的情況下相關的學科教師既要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只有這樣學生未來才能夠具有更好的競爭力,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才有積極的促進意義。英語課程是高校的基礎課程之一,英語公共演講對于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鍛煉學生的現場反應能力等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對英語公共演講課程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英語演講課程? 大學生? 核心素養? 培養
【中圖分類號】H319.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4-0073-02
一、英語公共演講課程對大學生核心素養的促進作用
(一)有助于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
我們知道,進行英語公共演講,學生需要運用聲音、肢體等共同協助完成,通常主要借助有聲語言進行相關內容的表達,影響的因素主要有:語言、聲音。學生想要達到良好的演講效果,那么其口語表達能力一定要好,其發音、語氣、語調、節奏等都會影響演講的效果。另外,演講的效果還與語言能否有較高的準確性、流暢度有關。演講首先需要經過書面表達形成演講稿,那么就要求大學生的寫作思路一定要嚴謹,能夠認真選題,確定演講的題目、中心思想,進而進行素材的搜集,列寫提綱,直至最終的寫作內容完成。整個過程中,大學生要具備清晰的思路、嚴謹的邏輯,這樣寫出的演講稿才會更加的動人[1]。要想達到良好的效果,其還要經過反復的推敲、潤色,這樣的過程也是學生學會謀篇布局,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應用能力等均有一定的提升。
(二)有助于學生溝通技巧的提升
學生進行演講稿的練習時,會根據內容的需要進行語音的改變、語調的高低起伏調整,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這樣的演講效果也會更好,更容易引起共鳴。其實寫作大部分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如果大學生能夠將其運用于學習以及今后的工作中,那么學生就會知道這樣與他人進行溝通就會更加愉快。演講盡管主要是聲音語言交流,但是其需要輔助體態語言,這與現在人們利用各種表情來進行情緒的傳達效果是一樣的。優秀的演講者會借助眼睛、手勢等進行情緒的傳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大學生經過練習,有助于將自己情緒進行準確的傳遞。演講練習的過程中,大學生還要學會如何調整心態,使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強,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心理會更加健康,其抗壓能力也會更好。
(三)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要想使演講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學生就要明白準備講什么,誰是自己的演講對象,自己想要的效果是怎樣的,以及通過什么樣的手段,自己的目的能夠達到。學生據此會進行思考,進行策略的調整,這也是學生對知識的應用過程,更是學生思維提升的過程。學生很快會發現,除了語言知識之外,自身還需要進行知識的補充,進行思維的發散,自己還需要學會吸取其他同學的優勢,學會與人溝通等,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夠快速提升,有助于學生良好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有助于學生自信心的提升
不少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前,其接觸的主要是應試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學生習慣性聽從教師的指揮,對于表現自我,反而會感到恐懼、害怕,不少的學生在平時教師進行問題提問的時候都想要退縮、躲避。那么教師就要對這種情況有所察覺,可以先選取那些善于表現的同學先進行演講,讓其他同學進行觀察、學習,這樣學生就會進行效仿,對他人的長處、優勢也能夠進行學習。這對于其他同學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具有極強的實踐意義、指導意義[2]。學生也會慢慢意識到一時的失敗不能成為提升自我的阻礙,通過自己的努力、向他人的學習,自身也能夠達到良好的演講效果,學生就能夠慢慢找回自信。
(五)有助于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
演講課程的開展能夠使大學生的思維能力、行動能力等得到培養,這樣學生的意志力能夠得到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會更好,學生能夠對自身的學習、自己的能力等評價更加客觀,這樣學生的心態會更加積極向上,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學生的三觀正確,學生的心態會更加樂觀,學生的社交能力也會更強,有助于學生在未來迎接挑戰。當未來碰到挫折時,學生能夠進行心態的調整,看待問題也會更加理智,學生的心理也會更加健康。進行演講時,演講者能夠用正確的三觀積極地引導聆聽者,聽眾能夠從中感受到社會公德心、愛國之情等,這樣才能夠達到良好的演講效果。
二、英語公共演講課程中大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探究
(一)進行英語公共演講課程內容的模塊化教學,助力大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深入發展
大學英語教師在安排英語公共演講課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進行分層次逐漸講解,也可以借助模塊化教學使學生的英語能力能夠進一步發展。公共演講對于學生的思維連貫性、自信心、思維運轉能力、語言邏輯性等均有較高的要求。所以,進行英語公共演講課程的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教學的循序漸進,切不可太過于急躁,可以先進行基礎教學,例如:基礎能力、口語表達等,這樣有助于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基礎演講能力的鍛煉,學生的英語基礎也會更加扎實。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自我介紹,這樣的形式非常簡單又貼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不但能夠通過這種形式了解公共演講的內容、形式,同時有助于學生演講體驗的豐富。這樣的過程中,教師也能夠對班級學生的基礎演講能力有較為深入的了解,為采用更好的方式為教學做好鋪墊。
(二)豐富教學形式,拓展教學資料
公共演講需要演講者單獨面對群體,這樣的情況下有不少的學生會顯示出不適應,進而內心感到緊張,當學生有這樣的情緒時就會對英語公共演講課抵觸。這時,教師就要對學生的情緒動態進行及時的關注,并注意進行情緒的疏導。教學形式也要更加的豐富、多樣化,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夠被調動起來。當學生進行演講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使學生的自信心能夠樹立起來。如果能夠進行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那么學生對于英語公共演講課的新鮮感就能夠維持,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會不同。當學生進入大學后,不少的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英語演講,他們對此毫無經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準備,對于可能存在的緊張氛圍也要進行巧妙緩解。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學生對于互聯網等表現出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學生不光能夠觀看到圖片,還能夠觀看視頻,相比單純的知識講解,其效果會更好。
多元化不但體現在教學方式上,同時還體現在教學材料上,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然后進行教學材料的選取,這樣學生對于課程會表現出更加濃厚的興趣,課堂的參與度也會更高。學生在活動中也會表現得更加勇敢,當情緒緊張出現卡殼時也不會特別的尷尬,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進行演講主題設置時,其內容也可以是多樣化的,例如,自己喜愛的明星、電影,或者旅游、美食等,這些都非常貼近學生的審美、生活,學生都能夠進行積極的準備,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三)多維化的教學評價
學生進入大學之前,其接觸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同時主要采用結果性評價,以學生的成績來評價學生,這對于學生在過程中的付出、努力都是否定的,對于學生是不公平的。所以,在公共英語演講課中,教師要注意采用多維化教學評價,要肯定學生,這樣教學的開展才會更加順利。進行教學評價時,不但要考慮學生演講時的發揮,還要結合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全方位、立體化地評估學生,充分體現出評價的公正性。教師要注意肯定學生,對其表現好的地方多進行鼓勵,那么學生在公共演講中的信心才能夠逐步被樹立。
英語公共演講課程的教學評價主要包含了兩方面:一方面為課程的形成性評價,其主要包含學生進行公共演講課程學習時,每一次的課程作業是否能夠按時完成,以及完成的好壞,同時還有學生在課程里面的參與情況。例如,是否能夠全面地搜集材料、是否參與小組的討論、課堂的參與積極性、互評環節其他同學對其的評價等。教師還要考慮學生對演講理論的學習程度、演講過程的認知情況等。演講的過程中還要選取演講材料并對其進行有效的運用,那么這也是評價構成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多角度的評估學生公共演講能力,這需要與學生的每次演講結合起來,綜合評價學生選取的材料是否合適、英語語音、語調是否標準、英語語法是否規范等,另外教師還要考慮到學生的演講主題論證手段、邏輯結構等,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更加合理的評價。多維化的評價方式下,學生的個性特征、素質水平能夠得到合理的評價,學生據此再進行相應的調整、改變,那么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公共演講課程不但有助于鍛煉大學生的英語知識應用能力,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等,對于大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大學英語公共演講課程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在開展課程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興趣愛好等,選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采用多維化評價,對于學生在演講過程中所做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樣學生的自信心才能夠逐步樹立。通過一系列的方式,使大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英語公共演講,使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鍛煉、提升。
參考文獻:
[1]梁瑩.英語課堂教學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思路研究[J].海外英語(上),2019(11):72-73.
[2]陳榕.英語課堂中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0(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