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
【摘要】作為中職教育中重要的人文學科,語文在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其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是,在當下中職院校“輕文化重專業”的錯誤理念下,語文學科的教學正處于一種十分尷尬且危險的境地。要知道,語文學科是其他各學科學習的基礎,甚至可以說語文知識是學生必備的學習工具,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有效性不僅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日后的學習中打好基礎,更是為了完成對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中職? 語文教學? 現狀? 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5-0088-02
語文,是整個教育體系當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課程,無論是基礎知識還是專業知識的學習都必須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無論是教師對知識的教授還是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程,實際上都是一種語言活動;無論是完成作業還是參與學習實踐,也都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應用。但從教育體系來說,不管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必須依托語文基礎。與中職院校的學生而言,想要掌握良好的專業技能,達到就業要求,就必須依托語文知識,如此才能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個素質高、專業性強且具備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那么,當下中職院校語文學科教學的現狀如何?存在著哪些阻礙和問題?又如何突破束縛尋求優化語文學科教學的措施呢?
一、目前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和問題概況
(一)對語文學科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這一問題當中包括家長、學生、教師三個方面。受傳統職業教育的固有觀念影響較深,大多數家長和學生都認為,進入職業院校進行學習,為的就是掌握一門能夠謀生的技能,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才是關鍵,基礎的文化課知識可以一帶而過,并不十分重要。也正是這種錯誤的思想,讓語文學科陷入了一個較為尷尬的境地,教師在課程的設計上也開始進行縮減,課時越來越少,甚至只在第一學年開設。教學也是形容虛設,根本沒有發揮出語文學科教學的實質性作用。
(二)日常教學中缺少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是中職語文學科教育的出發點,為了充分地將這一教育思想體現在教學當中,學校和教師大多會選擇一些與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相符的,既能反映出學科文化知識的內涵又有著優秀道德品質和思想的素材,以求在培養學生專業素養、文化素養及人文素養等層面有所作為[1]。而在對當今中職語文教學的調查和研究中發現,造成學生學習主動性差,學習興趣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教學實際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缺乏應有的聯系。想要改變這種課程設計上的局限性,將語文知識內容的講授與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結合起來,聯系專業教學需求,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重要作用,也是目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這也是導致教師無法將教學思想落實到實際,造成理論與實踐出現嚴重脫節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中職院校因入學門檻較低,大部分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儲備上都較為薄弱。由于學生中從初中到高中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生都有,認知能力和學習能上又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學生方面又沒有升學方面的壓力,其學習熱性和動力也會有很大程度上的缺失,隨之而來的就是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的形成,而這些問題,都會為教師造成相當大的教學壓力,從而導致其喪失信心。加之大部分文化課教師對于學生所屬專業缺乏應有的了解,無法做到教學與專業需求的相互結合,課程內容的設計仍以知識傳統的知識講授為主,忽略了對學生知識應用和轉化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和實踐當中,從而讓學生產生了語文知識學習對于自己專業知識的學習沒有任何作用的錯誤思想,進而產生了厭學心理。
二、中職語文教學的優化措施
(一)以教師為主體,帶動家長和學生,積極革新教育觀與學習觀
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實現高質量、高效率教學的關鍵。中職語文教學受固有教育觀念影響較深,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從教師自身觀念的革新出發,并通過自己的創新教學理念,來提高學生和家長對語文學科重要性的認識。實際教學中,教學方案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以每個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差異性為前提,來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力求符合不同學習層面學生的學習需求[2]。值得注意的是,教學內容一定要從實用性出發,結合學生的專業學習需求,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其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意識到語文知識的學習對于其日后發展的重要作用,幫助其掌握扎實的對語文知識的應用和轉化能力,為其日后的學習和實踐做好基礎知識鋪墊。此外,教師應做好與家長間的溝通工作,積極互通學生在校與在家的實際情況,方便教師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變化來調整教學方案,在學生出現學習困難和心理波動時也可以及時進行疏導和幫助。家長方面也能夠從教師處學習到正確的管教方式,實現與孩子間有效溝通,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讓學生在關心與幫助下去學習,激發其學習興趣的同時,學習自信心也會隨之提高。
(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的以教師單方面知識輸出為主的教學方式,過于枯燥乏味,不僅無法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更滿足不了當下學生的發展需求。作為教師,必須及時調整教學模式,積極創新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將多媒體教學、情景教學等教學方法融入到教學當中,將課堂教學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以圖片、視頻等直觀的形式呈現至學生面前,提高其學習專注力的同時,也能引發學生的思考,深化其對知識的理解;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景,甚至可以將教學的空間范圍進行延伸,帶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領略到語文學科的魅力;還可以采取聯合教學的方式,讓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相互結合,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知識的互通性和語文知識在其他學科學習上的輔助作用,從而提高其學習主動性。通過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和視野,還能有效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思維能力和拓展能力,從而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學目的。
(三)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想要實現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理念的培養,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充分發掘出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學中教師應詳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動態,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引導和幫助,不斷地去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3]。無論是教師還是學校方面,都應始終堅持以提升每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所有學生全面進步為目的教育思想,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此外,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切不可一成不變,需根據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情況進行靈活處理,做好學生課內外學習的平衡,在幫助學生完成之時積累的同時,還要不斷的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來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閱讀內容可以是優秀的文學作品,也可以是與所學專業相關的一些著作。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轉變學習態度,這對其日后的學習和專業研究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教學聯系實踐,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和轉化能力
所有知識的學習,都是為了最終能夠服務于實際生活。由此可見,中職語文學科的教學不但要與其他學科的教學相結合,更重要的是要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有效轉化為步入社會、邁向工作崗位后的輔助工具。無論是工作中的溝通和交流還是生活中的為人處世,都是檢驗一個人語言和文字應用能力的最佳途徑。當今時代,再也不是那個只看中技能的時代了,它需要的是高素質、高技能的綜合性人才,教育中教師必須充分將語文學科的重要輔助作用發掘出來,在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專業技能知識學習的同時,還要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和專業素養的共同提升。教學中,可以通過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社交禮儀、應變能力等等,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也可以聯系專業實踐,通過多學科相互結合,共同提升的方式,提高學生對知識融合學習的探索熱情,提高語文教學的實用性和高效性。
三、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各界對職業教育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中職院校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也開始對教育的整體目標和教學方向進行改革和創新,文化課程的教學方向也開始更趨向于實用性,讓學生在完成知識儲備的同時,也能掌握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技巧和能力。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共同提升是當下社會對中職院校的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也是實現實用型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人才的必要條件。所以,教師應根據時代發展和企業用人需求,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進一步對教學整體進行優化,科學合理地對各類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專業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如此才能培養出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富麗磊.中職學校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8(75):60.
[2]師建軍.以學生為本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優化舉措之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20):62-63.
[3]吳海龍,劉彩妮.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1):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