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榮榮
【摘要】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部分中,作為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掌握寫作的技巧是小學作文教學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基于此,文章以分類尋章、因材施教原則,闡述了小學作文指導的具體策略和方法,希望可以對小學作文教學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分類尋章? 因材施教? 小學作文? 寫作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3.2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1-0082-02
一、前言
我國“九年義務課程標準”中提出,寫作是語言文字表達和交流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了解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達的過程,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教學內容之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小學作為指導的重要性。但是從當前小學作文指導的教學情況來分析,我國小學語文的寫作之間和效率都不盡如人意,雖然小學教師在小學作文指導教學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具體的實施效果仍然還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很多學生,因為教師傳統、無聊的作文教學方式,對小學作文產生了極大的負面情緒,增加了學生對于作文的恐懼感,因此,教師應該綜合小學身心健康與小學作文的寫作,充分考慮兩者之間的關系,創新小學作文指導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掌握學生差異,分層指導
在實施分層指導教學之前,教師一定要對班上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情況有一個基本的掌握,了解學生寫作之間存在的差異,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分層指導方案。在了解了學生差異的基礎之后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將學生的寫作能力分為優秀、中等、初等三個級別,然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指導。對于初中生的指導,教師的重點應該是要做好學生的幫扶工作,引導學生完成寫作教學中的基本任務,課堂上讓學生從作文的題目中理解作文的具體意義,然后通過材料收集、段落劃分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系統的作文教學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清楚寫作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樹立學生的寫作信心;對于中等生的教學,教師應該將重點放在引導工作,根據中等教學的不同難度,鼓勵學生可以成立寫作小組,在小組中互相幫助,不斷地突破自己,讓自己的寫作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對于優等生的教學,教師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完成寫作的基本任務之外,還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大膽思考,讓學生將自己生活中真正的經歷寫在文章中,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還能讓學生文章中的情感更加真實,指導學生寫出更好的文章。
三、熟悉作文類型,掌握寫作技巧
一般我們將小學生做文類型主要分為紀實類和想象類,根據不同的類型又可以分為看圖寫作、命題寫作、材料寫作等等,針對不同類型的作文進行有目的性、針對性地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技巧,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看圖作文
看圖作文又根據學生年級的不同,分為看圖寫話和漫畫作文。看圖寫話,主要是低年級段的學生,漫畫寫作則是中高年級學生為主。看圖作文是基礎的寫作類型,它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一般我們將看圖作文分為三個步驟,一個是進行系統的觀察掌握,掌握具體內容。教師在進行看圖作文的引導教學中,要讓學生根據從上到下、從淺到深的層次去觀察圖上主要畫了什么?都有哪些人?哪些事物?通過這些基本的信息去判斷圖上的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等信息,然后還可以通過人物的動作形態來判斷人物是在做什么,人與物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系?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加全面系統地掌握圖畫上傳遞出來的知識,第二個就是緊盯關鍵,想象拓展。讓學生重點去觀察圖中的主要人物,如果圖畫較多的話,還要讓學生將前后圖的內容聯系起來,然后去了解圖的整體內容是什么?一般情況下,在組圖中間的位置就是整個圖的高潮內容,然后再聯系前后的圖內容,讓學生發揮想象,去填補圖中的空白內容。學生了解背景圖的時候,也是學生發揮想象和思維能力的過程,讓學生通過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以及心理活動等等,增加作品的內容。第三個就是整合梳理、連貫全文。在前兩個部分的基礎工作之上,讓學生將所有的內容連貫起來,確定寫作的思路,然后寫出更加具有層次性、結構性的文章。
(二)命題作文
命題作文主要有三點,第一,仔細審題。從題目中要掌握文章的具體時間、地點、人物等基本內容,確定文章的大致結構;第二,抓住“題眼”,這是命題作文審題中的重中之重;第三個拓展空間,一般情況,在學生了解了這些之后,就需要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后寫出更加好的文章。
(三)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就是續寫、擴寫、縮寫等,比較常見的就是擴寫、縮寫。首先就是要對材料進行基本的閱讀,了解材料想要表達的內容,掌握材料中的人物、地點、起因等基礎信息;然后再去根據材料的核心和關鍵去明確自己的寫作思路以及寫作的大概結構;第二個就是去豐富作文的情感,拓展作文的內容。學生可以將材料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然后展開充分的想象,通過抒情的語言,或者是不同的描寫方式去完善作文的內容,進一步凸顯出作文的主題,從而完成作文的擴寫或續寫。
比如在學習部編版的寫作中,有兩個題目:“一個就是某某同學在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社團活動之后,在活動中,他獲得了很多課外的知識,他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這里已經為我們列舉了具體的時間、人物、對象以及事件,這類就屬于擴寫類的作文。第二個就是張老師,是我們班的英語老師,但在周二最后一節課,張老師進入教室之后,學生發現她今天和以往有著非常大的區別,這個類型就屬于續寫類型的作文,學生要根據之前的材料中給出的時間、人物、地點進行續寫。此外,在學生明確題意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展開豐富的想象,續寫或者是擴寫作文的內容,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創作能力的提高。
四、增強學生寫作體驗
日常生活是學生寫作中重要的材料收集途徑。小學生的社會閱歷不夠,知識比較淺,對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從生活中去尋找寫作的素材是當前非常普遍,也是常用的寫作教學方式之一。將寫作融入于日常生活,從生活出發去拓展寫作內容,豐富寫作的情感,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學習部編版“記憶”這一課時的寫作內容時,首先,文章就給出了這樣一句話,成長是一條比較崎嶇的道路,這一路上充滿歡聲笑語,充滿痛苦悲傷,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抹去的記憶。所以,闡述一下你的成長經歷。遇到這類型的作文題目時,很多學生都不知道該怎么去學?而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過程,來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寫作:記憶,就好像是一座大海,容納了所有的日常生活小事,包容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歡樂與悲傷,在記憶的浪潮中讓你最為深刻的一次經歷是什么?這些經歷對你的成長有著什么樣的作用?通過教師的引導,不僅可以讓學生明確寫作的方向,同時對學生思維能力有著一定的刺激,讓學生知道自己如何去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寫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
五、激發寫作興趣,拓寬寫作思路
我們要了解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就是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掌握具體的課時內容。語文教學也不例外,但是針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知識儲備量不夠,邏輯思維也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學習能力不高,因此想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最好的方法就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發揮自己的想象,明確自己寫作方向、構建自己的寫作思路。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的過程中就應該充分利用作文范文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去寫出更加優秀的文章。
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寫作“如何表達出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一寫作課時,很多學生只知道我喜歡的是籃球、唱歌等,但是并不能通過豐富的語言來表達出來自己的想法,因此,這個時候,教師就要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為出發點,比如我們都知道英雄人物是值得我們尊敬的,那么我們怎么樣才能表達出對他們的尊敬之情呢?學生不能夠真實地去感受,所以也無法通過更加富有情感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思想。針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認真仔細的閱讀范文,了解范文的核心思想方面的寫作技巧以及寫作思路,然后套用范文的寫作技巧以及寫作思路,做到“現學現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和能力。
六、結語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模塊之一,也是學生語文教學中的基礎關鍵因素。在小學階段,就是一定要抓住這個黃金時期,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和寫作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素養,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找尋寫作素材,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教師與父母之間也要積極配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們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從日常生活中搜尋素材,為高年級的語文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謝潤娜.分類尋章,因材施教——談小學作文指導方法[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5):71+73.
[2]劉玉成.分類尋章,因材施教——小學作文指導策略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0(16):46-47.
[3]洪麗敏.分類尋章,因材施教——小學語文作文指導策略的研究[J].讀寫算,2020(3):179-180.
[4]郭蘇平.分類尋章,因材施教——小學作文指導策略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2020(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