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 田越 張晴晴
摘要:在現有的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中,暴露出一些與時代需求不相符的問題。院校只有積極將學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以未來的就業競爭力為抓手,才能生產出為企業所用的實用型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培養;改革與思考
引言
高職院校主要對應用型人才進行培養,其工商管理專業注重培養基層管理方面的復合型人才,滿足中小企業的崗位需求。本文立足社會發展現狀及企業特點,對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意義
工商管理專業是一門知識范圍廣、綜合性強且實踐性強的一門學科,但知識體系龐雜的缺點在于核心能力較弱,使得就業范圍廣泛卻取法準確定位人才培養。高職院校只有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進行準確定位,適當開展校企合作,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才能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其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人才的培養還能適當補足未來的人才缺口,為管理行業的發展鋪路。
二、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模式滯后
就目前看來,高職院校往往是高校種的底層,而學生也對其不滿。主要是因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體系上有問題,進一步看是教師的教學方法的問題。高職院校的大部分教師仍遵循傳統的教學方法[1],只注重教,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積極性有所忽視。
(二)企業對學生存有短視
多數企業愿意選擇畢業實習的學生,他們之所以青睞這類人員是因為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2],且相對于社會人員來說工資較為低廉,也無需有五險一金的要求。因此,多數企業會為剛畢業的實習生留出一定的名額。另一方面,企業忽視對學生的培養。比如,校企合作的用工合同往往是輪崗培訓,但事實上企業會將學生固定在某些職位上,并讓學生從事較為基礎的工資,使其實踐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校企合作面臨諸多困難
目前常見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職院校與相關企業合作,并簽訂用工合同,企業將為學生實訓操作提供設備和場地,有時會委派部分企業職工到高職院校中進行授課,講解實踐方法和經驗。但這種單一的模式出現了一些弊端,一方面其對企業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并沒有很多好處,另一方面不能滿足學生提升適應實際工作環境能力的需要,對學生的實踐經驗的提升不多[3]。這無疑降低了校企合作的效率,也同時暴露了許多弊病。
三、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實現途徑
(一)院校應要求企業尊重學生
當前,多數企業將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更愿意適當引進實習生,并采取與正式員工不一樣的措施,如加班卻不給予加班費。此外,企業往往將學生固定在基礎的一兩個崗位上,使得學生無法很好地體驗到工作的實際操作流程,其從業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高職院校應適當向企業施壓,要求其對學生按照正式員工一樣,幫助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中多數教師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中,便是注重理論知識講授,忽略實踐操作。即使有實踐操作,也多是學生對教師的方法進行生搬硬套,模仿地重復訓練。就目前看來,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當下的就業需求,高職院校應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4],教師在課堂中則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實踐活動必不可少。實踐能夠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能有效提升其動手能力。同時,院校可以考慮加長實習時間或加大實踐課程課時數,適當壓縮理論學習。
(三)企業與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對接
當前,多數校企合作是以高職院校與企業簽訂用工合同,企業提供相關資源為基礎的,但這種單一的合作與當前的時代需求產生了偏離。此外,校企合作要更加深度發展也十分困難,尤其在工商管理專業設立時間較短、社會認可度不高的背景之下。由于人力、物力及財力等方面的諸多不同,校企合作也難以有效進行,這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極其不利。因此,校企合作要想發揮相應的價值,企業就應與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進行接軌。企業職工可以向教師學習理論知識,而教師可以向職工討教實踐經驗,在取長補短的情況下,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解決學生理論與實踐不平衡的問題的同時,還能提升教學效率,增強學生未來的就業能力。實訓基地的建立也可以方便學生與相關專家進行交流、討論。
四、結束語
盡管當前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就業情況并不樂觀,但院校應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地解決,以學生當前的就業需求為導向,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佳璇.新零售背景下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思考[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0(04):19-20.
[2]彭長勇.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與思考[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09):212.
[3]汪思成.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型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創新[J].家庭生活指南,2018(11):112.
[4]譚波.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與思考[J].科技風,2018(09):3-5.
山東英才學院? 張? 育? 田? 越? 張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