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倚帆 黎峻麟
【摘? 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我國經濟建設的現代化發展。因信息化技術更新迭代速度快,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但同時也伴隨有挑戰,對此,中小企業應樹立現代化觀念,抓住“互聯網+”背景下的機遇,創新發展模式,沖破“枷鎖”,不斷提升自身綜合實力,制定先進化目標,為達到可持續發展而努力。本文中,筆者便探究了“互聯網+”背景下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路徑
引言
“互聯網+”是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下的“產物”,在近年來已經成為了時代性的新理念、新技術,通過加強中小企業對“互聯網+”的應用,不僅是促進其創新發展的重點,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經之路。
1.“互聯網+”背景下追求創新發展成為中小企業的重大主題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無論哪一次工業革命,均是以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推動。信息化技術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主導,自其問世以來便被廣泛應用到了實際領域中,如今,“互聯網+”成為了時代發展的主題。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發展迅速,對于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愈加深入,中小企業作為各行各業的基本組成部分,綜合實力較差,想要謀求進步,就應當加入到“互聯網+”的隊伍中尋求創新發展。要知道,“互聯網+”不僅是一種新理念、新技術,也是許多大型企業的發展方向,因此,越早地加入到“互聯網+”隊伍中,就能夠越早地取得更好的發展。
2.“互聯網+”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優勢
(1) 網絡平臺十分便捷。“互聯網+”背景下,無論大中小型企業,在其生產經營過程中,幾乎均會應用到不同的網絡平臺,尤其是在當下互聯網大環境下,大數據技術愈加成熟,使得各種網絡平臺的架構技術發展十分迅速。中小企業在緊抓“互聯網+”這一機遇時,便可應用到網絡平臺,如通過網絡平臺中的市場最新動態、最新行業成果等等來作為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依據,以此來促使自身企業的新發展。
(2)組織結構偏向柔性。市場經濟體制下,越多越多的大型企業取得了良好發展。在古人的成長經驗中,絕無“一口吃成大胖子”的可能,想要朝著更強綜合實力的進步,就必須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從管理的角度來看,中小企業有著許多大型企業無法比擬的組織結構優勢。中小企業員工數量少,部分少,管理幅度大,且一些小企業中一人兼多職的情況非常常見,這其中雖然有一定的不足,但卻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反應速度,尤其是在面對一些“稍瞬即逝”的機遇時,因此其可以利用這一優勢來抓住“互聯網+”的時代機遇。
(3)營銷策略相對靈活。市場是一個變化無端的領域,存在著無數的不確定性,無論哪一企業,均需抓住自身企業所面向的市場。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營銷策略是其謀求發展的一大重要途徑,當下之所有許多企業被淘汰,不僅與其不懂得創新有關,更是因其無針對性的營銷策略。要知道,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影響下,市場更加多變,那么企業在制定市場營銷策略時,也應從實際出發,加強市場調研,了解客戶所需,以此來制定更加靈活多變的營銷策略。
3.“互聯網+”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劣勢
(1)發展思維的局限性。中小企業之所以發展緩慢,與許多因素有關,其中最為主要的當屬發展思維。許多的中小企業領導、管理層的思維模式依然停留在過去的時代,未能夠重視當下時代發展趨勢,這樣一來,不單單是被市場淘汰,而是被時代所淘汰。據調查分析,對于許多思維模式較為傳統且僵化的中小企業來說,“互聯網+”僅僅是一種信息搜索工具,其并未能夠深入認識到其應用價值,因此在實際生產發展中依然在按照“老一套”的模式按部就班,但是“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可謂是稍瞬即逝,若未能給抓住,那么便可能會面臨淘汰。
(2)商業模式的僵化性。商業模式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也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大型企業之所以發展迅速,不僅是抓住了時代的機遇,也是有著先進的商業模式。目前,在信息化技術的沖擊下,“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傳統商業模式已經不再能夠適用于當下時代形勢,而更加先進的社群模式、平臺模式、快捷模式、共享模式正在成為新時代的商業模式“主力”,同時此類商業模式均有著靈活化的特點,中小企業應當盡快革新商業模式,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商業模式。
(3)技術實力的薄弱性。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最直接的差距便是在技術實力方面,后者掌握著先進的技術,擁有先進的設備和大量的人才,而中小企業因資金短缺,存在有明顯的技術實力薄弱情況。提升技術實力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直接動力,但是想要在技術實力方面有所創新,必然會面臨較大的風險性,甚至是有“滅頂之災”。
4.“互聯網+”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有效策略
(1)優化發展環境。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互聯網+”像是一班“公交車”,在上去之后便可以提升其綜合實力。雖然“互聯網+”的出現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較大的“紅利”,但其也會面臨有或多或少的困難。當前,為促進中小企業“互聯網+”背景下的發展,政府要從以下方面來為其優化發展環境:其一,政府要從實際出發,統籌兼顧,出臺更多有針對性、科學性的鼓勵措施;各地區地方政府也要因地制宜出臺相應的政策,給中小企業的發展注入活力。其二,要加強社會性引導,建立相應的引導協會,為中小企業“互聯網+”背景下的目的性發展“出謀劃策”。其三,有關的監督管理部門要優化管理模式,簡化各種手續流程,給中小企業的發展適當放開綠燈。其四,由政府牽頭,引領社會性資本成立中小企業發展投資基金,為其發展中的資金問題提供幫助。最后則是要加強企業與科研單位的合作,促進其技術實力的提升。
(2) 強化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下的產物,因許多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深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未能夠樹立現代化互聯網思維,因此影響了企業的現代化發展。目前,中小企業內部,領導、管理層次均應加深對信息化技術的認知,摒棄傳統發展理念,樹立用戶至上、顧客是上帝的思維;同時也要通過信息化技術來構建專屬的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并時常與客戶溝通、發布相關產品信息。中小企業要重視新時代下的“合作理念”,人情“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重要性,通過合作來擴大發展資源,打造中小企業間的“共贏生態圈”。
(3)打造網絡平臺。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先進的商業模式是促進其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如今“互聯網+”背景下,政府也應當注重打造與中小企業發展相關的網絡信息平臺,通過平臺的方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質量的服務。如可以為其提供管理指導服務,讓其能夠充分認識到自身與先進企業之間的“鴻溝”,并找準發展方向,實事求是地穩步發展;金融服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資金短缺可謂“家常便飯”,通過網絡平臺的方式來開展相應的金融服務,可以更加高效地為企業發展籌集資金。另外,還可通過網絡平臺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技術開發、信息咨詢等多樣化服務。
5.結束語
新時代“互聯網+”背景下,中小企業發展頻頻受阻,可以說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本文中,筆者詳細探討了“互聯網+”背景下中小企業發展的優勢、劣勢,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優化環境、強化互聯網思維、打造網絡平臺等建議,希望可以對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幫助。
參考文獻
[1]尚晏瑩.“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影響因素及路徑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9.
[2]曹慶宇.中國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小企業的路徑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9.
[3]劉建設.“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9.
2020年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互聯網+”背景下促進中小企業實現創新發展的路徑研究 編號:S202012308023。
作者簡介:肖倚帆(1999.4-),女,湖南常德人,經濟學學士,研究方向為循環經濟。
海口經濟學院? ? 海南海口? ? 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