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培
摘要: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人們越來越關注高校鋼琴教育的發展。目前,很多高校將鋼琴課程納入了日常教學范圍中,致力于為社會培養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的鋼琴人才,然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教學內容較為單一、教學模式過于傳統以及教學氛圍過于沉悶等方面的問題?;诖耍疚膶⒒凇盎ヂ摼W+”的視角,在分析高校鋼琴教育現狀的基礎上,探究其具體的發展與創新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鋼琴教育;現狀與創新
一、引言
目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互聯網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我國的教學模式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為了培養與時代發展需求相契合的人才,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拓展與創新將鋼琴教學的內容與模式,充分融合現代鋼琴教育模式與互聯網媒介,促進學生鋼琴技巧與知識積累實現進一步的提升。因此,探究“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鋼琴教育的現狀與創新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鋼琴教育的現狀
(一)學生的鋼琴基礎有待提升
當前,很多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著鋼琴知識儲備不足的問題,學生整體的鋼琴水平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統一進行教學與管理具有一定的難度,這就使得學生之間的能力水平呈現出參差不齊的態勢。鋼琴作為一門當下的流行藝術,很多理論知識較為晦澀、難懂,很多學生的鋼琴知識基礎較為薄弱。同時,鋼琴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我發揮空間十分有限,加之大多數學生的表演經驗較為匱乏,其實踐操作水平和理論基礎的提升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1]。
(二)學生的學習時間有待整合
課堂學習時間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而言,是較少的可以模塊化學習的機會,其課下的練習時間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往往呈現出碎片化的特征,實操與鞏固課堂所學內容時往往缺乏整體性,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效率。同時,碎片式的學習時間使得學生無法保持練琴的專注性,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進而影響其創作的積極性。此外,學生學習鋼琴的方式缺乏系統性,不具備合理、科學的體系。部分音樂專業的學生在未充分了解樂譜的情況下,直接進行相關曲目的彈奏練習,這就使得學生往往不能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對于音樂背景缺乏足夠地了解,所演奏出來的曲目也會缺乏應有的靈魂,無法最大限度地展現音樂本身的價值與魅力。
(三)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待創新
當前,很多高校的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時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依據課本知識面向學生開展集體教學活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極易產生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對學生進行集體教學會影響學生個人特色的展現,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教師也無法全面考慮與照顧到不同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進而加劇了學生之間的兩級分化現象。另一方面,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循規蹈矩地講解,在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方面缺乏創新性,缺乏新意的的教學方式學生不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其學習的質量與效率。此外,鋼琴課程的教學內容較為陳舊,所學習的內容已經難以契合社會對學生的發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鋼琴專業人才的培養?;趥鹘y的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與交流的有效渠道,對于學生學習中的困惑,教師很難做到及時地了解,進而阻礙了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成長需求地滿足,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課程的具體設置有待豐富
教師在實際開展鋼琴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向學生高質量地展現相關的作品,還需要投入感情引導與幫助學生分析作品的深層次內涵。高校鋼琴教師可以從作品的寫作背景與表達手法出發,開展具有特色的鋼琴教學活動。在進行鋼琴演奏時,深入理解與學習鋼琴樂曲的情感與手法等,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鋼琴的積極性,提升鋼琴學習的效率[2]。結合當前高校鋼琴教學的現狀,教師在這方面人仍然存在著很大的提升空間,特別是所設置的課程缺乏特色,很很難對接學生的興趣點和注意力,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品的真實價值?;诖耍咝d撉俳處煈摬粩鄤撔抡n程設置的方式,在融合時代特色的同時,構建具備新鮮感和可行性的的教學方式,促進高校鋼琴教學的質量實現進一步的提升。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鋼琴教育的創新
(一)踐行開放共享的鋼琴教學理念
社會的進步與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信息的交流與傳播,在互聯網時代,高校鋼琴教師適時轉變自己教學方式,踐行開放、共享的教學理念,依托互聯網媒介與學生保持溝通,為切實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而努力。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QQ、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網絡平臺中將自己創作作品加以發布;或者通過這些平臺闡述自己對相關音樂作品的理解,并主動通過網絡平臺與學生進行探討與互動,借此了解學生理解音樂的水平以及其鋼琴學習的現狀。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領路人,其對待互聯網的態度會影響學生的態度,高校鋼琴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作品發布到相關的網絡平臺上,借此鍛煉與培養學生的演奏水平與創作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將上課的教學內容以為百度云盤的形式上傳,方便學生參考學習,針對學生課堂上的困惑,教師應該安排專門的時間針對性地講解,積極推進開放性教學。
互聯網所具有的共享性與參與性使得知識的傳播不再受到時空限制的影響,翻轉課堂、慕課等新型的教學方式的出現,有助于教師以更加整合化、更加新穎化的方式向學生展現鋼琴的魅力,學生學習的途徑也不再局限于課堂,依托互聯網可以精準獲取與自己的需求相契合的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鋼琴綜合素養。
(二)構建特色化的師生互補模式
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是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知識在師生間的高效傳遞與流通。構建特色化的師生互補模式,有助于師生之間更加深刻地了解彼此,提升鋼琴課程的學習與教學效率?;ヂ摼W平臺中具有眾多多樣化的音樂資源,教師與學生都可以依托網絡媒介針對相關的作品進行溝通與交流,這就為師生搭建了一個平等的互動渠道,使得彼此的聯系更加緊密,傳統的單一的師生互動關系也因此有所改變[3]。多面化是音樂的重要特點,需要基于不同的角度進行全面的看待與理解。在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觀點很難得到及時、全面的展示,進而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構建特色化的師生互補模式,有助于學生更加積極地闡述自己的看法,可以為鋼琴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最大限度的傳遞音樂的價值。
(三)創設競賽化的學習展示環境
鋼琴的學習與教學均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由于時空條件的限制,學生的實踐機會相對較少,在公開演奏的過程中極易表現出焦慮、緊張等,很難滿足社會第鋼琴人才的要求。然而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可以以網絡直播的形式舉辦線上演奏會等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全面參與其中,其它同學可以作為評委進行投票與點評,確保比賽的公正性與公平性。通過類似的實踐活動,有助于培養和鍛煉學生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組織活動的能力以及舞臺實踐能力等,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專業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結: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鋼琴教育仍然存在著學生的鋼琴基礎有待提升、學生的學習時間有待整合、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待創新以及課程的具體設置有待豐富等方面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踐行開放共享的鋼琴教學理念、構建特色化的師生互補模式以及創設競賽化的學習展示環境等舉措促進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母劍云.淺論“互聯網+”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實踐[J].藝術評鑒,2021(08):96-98.
[2]牛衍敏.“互聯網+”時代高校鋼琴專業課教改模式的新探索[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28(S2):253-255.
[3]楊文文.“互聯網+”時代高校鋼琴微課教學與翻轉課堂的開展[J].當代音樂,2019(0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