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勤川
摘 要:獨立思考能力作為學習能力的核心部分,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獨立思考能力在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的三個階段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將針對現階段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所表現的突出問題,本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目標,根據當下教學的三個階段,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聯系數學教育的不同內容,探索其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具體實踐。
關鍵詞:獨立思考能力;小學數學;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3-00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19
隨著素質教育在我國各個教育教學領域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新要求。因此,在新課改的環境下,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呼聲越來越高。其中,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各種類型的新課改研究中成為熱門焦點。小學數學因其獨特的思維特點也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納為教育教學的重點。
一、獨立思考能力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獨立思考能力是一種個人面對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所展現出的思維能力,也是一種個人運用自身相關經驗在處理疑難問題時所展現的思維能力。在現代教育領域,該能力是衡量學生智力水平的標準之一。因此,作為學習能力的重中之重,獨立思考能力一直是教師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小學數學不僅是一門重視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還是一門用實驗和經驗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基礎科目。在數學領域,面對靈活多變的各類問題,擁有強大的獨立思考能力可以使大部分復雜難題得到高效而準確的解決。所以,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對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數學教育處于整個數學教育過程中的初級階段,在這一時期形成的獨立思考能力對小學生未來的思維能力發展幾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加強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首先,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快速地理解數學問題的表述和內在含義,從而更準確地解決數學問題,達到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同時,在數學課堂,學生和教師也能更愉快地開展各類教學活動。其次,在輕松學習數學的同時,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可以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從而激發對數學的潛在興趣,為將來更復雜的數學學習提供較多的可能性。最后,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可以使小學生逐漸形成優秀的數學思維習慣——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數學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環環緊扣的嚴謹性思維活動,其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獨立自主的思考習慣。因此,培養優秀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牢牢占據著重要地位。
二、獨立思考能力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問題
盡管新課改不斷提出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要求,但在實際的教育現狀下,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依然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以客觀和主觀兩個層面的問題表現出來。
在客觀層面上,首先,受現有的應試教育大環境影響,考試分數依然是衡量一個學生數學成績的唯一標準。這使得很多教師將較大比重的時間和精力消耗在提升學生的答題技巧和得分能力上,造成小學數學教育中逐漸形成以“題海戰術和高強度訓練”為特點的現象,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次,長期以來,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方式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漸漸形成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學生本身不易接受思維性知識的缺點在這種情形中慢慢放大。相應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變成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這些都直接妨礙了小學數學教育中有關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最后,受前兩者數學教育氛圍的影響,學校舉辦的大型學習交流活動均以數學競賽為主,而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為主的數學實驗交流活動則很少出現在校園之內。
在主觀層面上,首先,教師從教學觀念和教學目標的設定上都存在嚴重的滯后問題。以教學觀念為例,教師依然延續傳統以講授知識為主導的教育理念,通常只告訴學生某一知識“是什么”,而不告訴該知識“為什么”,不解釋數學知識背后的原因和細節。因此,學生很難透徹地理解知識,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主消化知識,長此以往,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困難極大。其次,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育方法上缺乏引導式教學。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在引導式的課堂氛圍中進行,但現行的小學數學教育在教學方式上顯然沒有開展引導式教學,因此此方法還需大力推進。最后,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方面過于強調標準化章程式的理論知識,使得獨立思考能力無法在死板的理論基礎上開展訓練,單一枯燥的數學公式限制了思維的自由活動。教師如果能增加一些開放性的有趣內容,將大大有利于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三、獨立思考能力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探索
針對現階段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所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我將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分別對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的三個階段,探索其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具體實踐。
(一)教學前,改變教學目標和教學觀念
就教學目標而言,教師應適當轉變以提高分數為主的課堂目的,調整教案中對數學公式的訓練計劃,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對數學問題的思考上,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加減運算的教學前,教師可以減少課堂上有關加減運算的練習量,取而代之的是能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問題設計,將問題得到延伸。如1+1=2,那么1+1+1+1……+1(加10個1)等于多少呢?以此類推,2+2+2……+2(加10個2)等于多少呢?雖然學生在課堂上不一定很快完成,但這些問題將會對加減運算問題進行擴展,提出近似于乘法運算的思考,有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觀念上,教師不僅側重課本知識的講解,還應將課本上的數學問題與生活實際案例相聯系。在教學前,教師如果能準備含有較多小學生元素的問題和案例,課堂教學的質量將會有極大的提升,學生不僅表現積極,流露出強烈的興趣,還會加深對該數學知識的記憶,長此以往,數學教學會變得輕松愉快。例如,在講解米和厘米的單位概念時,教師僅借助圖片等書本上的案例很難幫助學生加深對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這時,教師引入“家庭成員身高對比”和“文具盒‘家庭成員身高對比”的小活動,可以使抽象的米和厘米概念具象化,貼合小學生心理。這些都能使小學生更快速且高效地掌握生活中常見的趣味概念。相應地,這些教學觀念的改變也會給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提供更多的空間。
(二)教學中,倡導寓教于樂、以生為本的課堂氛圍
教學活動是小學數學教育的重中之重,這一部分的質量和效率將直接影響著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由于學生具有心智發展不夠完善、定力難以持久和注意力過于分散的特點,小學生普遍存在著對數學這一側重思考的學科持有抵觸和排斥的情緒,因此寓教于樂的教學和以生為本的教學在小學數學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進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在寓教于樂的教學中,教師將數學知識與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互動相結合,在有效講解知識的同時也滿足了小學生對新鮮有趣事物的好奇。在這一過程中,小學生天性好動的特點得以充分利用,不僅很快融入教師設定的教學環境,而且思維也比在傳統枯燥的課堂更為活躍,從而自身的思考邊界得以拓展,獨立思考能力也得以相應的提升。例如,在講授圖形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識別圖形融入小學生常玩的小游戲中,如“尋找同桌的圓形”“與長方形同學捉迷藏”等游戲都很有效地加深學生對圖形的印象。教師可以再進一步提出比較不同圖形的差別問題,例如“正方形的海綿寶寶和長方形的海綿寶寶差別大作戰”,小學生們聽到“海綿寶寶”這種講故事的語言,自然愿意去分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區別,長此以往,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有所提升,獨立思考能力自然也會相應地變得優秀。
在以生為本的教學中,教師從傳統的課堂監督者轉變成學生活動的參與者。這種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課堂上的大部分教學都最大可能地尊重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和愛好特點,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新穎的想法,并對這些新鮮思維方式予以認可,這些無疑會使學生感受到獨立思考的樂趣。例如,在講授小馬過河的數學問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為小馬的其他朋友講一個有特點的小故事,如“螞蟻如何爬上蘋果山”,如此一來,學生自然會對彎曲的表面和平滑的表面等課外知識進行額外的延伸思考,培養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
(三)教學后,開展非競賽性質的課外活動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外活動大多以知識競賽為主,小學生為了競賽經常限制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而形成思維定式,這些非常不利于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為改善這一現象,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內容進行延伸拓展,在課外開展以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為主的合作交流活動。小學生可以通過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他人的思考方式,長此以往,鍛煉獨立思考能力的教學目標可能得以實現。例如,在學習了克與千克的知識后,教師組織課外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的相關知識,還可以額外地擴展計量單位的范圍,如開展“校園二手玩具跳蚤市場”的小活動,學生之間不僅可以通過買賣玩具學習相應的計量知識,還可以學習或復習其他有關買賣的知識,如人民幣和長度的單位換算以及加減乘除運算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思考的難易程度調整買賣之間的規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獨立自主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數學思維能力,進而可以逐漸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
四、結語
總而言之,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極大地影響著教學過程的每個階段。筆者相信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未來的小學數學教育中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希望本文的以上內容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王曉紅,張尚玫.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
[2]韓秀芳.試析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
[3]張麗瓊.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
[責任編輯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