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
摘 要:對于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找出一般的規律,并列出相關的解題技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培養自己的數學解題思維。這樣的思維不僅可以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還為之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規律探究;解題技巧
一、 引言
規律探究問題,即具有某種特定關系的數、式或者圖形等,然后結合一定的題目情景,設置出來的數學題,在觀察或者解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總結出這一類題目的規律,并總結出相似題目的特征,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對相關知識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并對知識之間的聯系有一定的認知,這樣才可以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
二、 規律探究問題的類型
(一)數字類的問題
通常,一些題目中會給定一些數字、代數式或等式等,其中有蘊含的規律,這些規律若是學生可以習得,那么在學習中的難度就會降低。像是常用字母n表示的是正整數,一般都是從1開始,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類似的題目,便可以假設這個n具體代表的數字,這樣的話,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更好地探究類似題目。再例如,還有數列的找規律的題目,學生在學習中則要關注這一類題目的規律,這一類題目與學生的知識積累相關,若是學生的知識積累比較多,那么看到這一類型的題目時就知道如何去解決。
(二)圖形類的探究
由相似的結構組成的圖形,考察圖形的類似程度、考查圖形之間的規律,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這一類的題目也要有意識地去積累,并記錄可能出現的各種規律,從而為之后的解題奠定基礎。
三、 解題技巧
(一)數式類題目的解題技巧
面對數式類的題目,在解題中,學生需要關注以下幾點,以不斷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
首先,在解題中,分清楚數字的奇偶性,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做題,且在分析的過程中,數字的奇偶性對于一些知識的探究有非常大的幫助。
例如,正整數的表達式一般都是…n-1,n,n+1…等,在解題中,若是遇到這一種的數列時,就知道其是正整數,這樣的話,解題的過程中,就可以排除很多可能性,從而提升解題的速度;奇數的表達式是…2n-3;2n-1;2n+1…,偶數的表達則是2n-2;2n;2n+2…掌握了基本的表達規律,在做題中就可以游刃有余,且探究這樣的規律,可以增強學生的數字敏感性,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快地發現數字規律。
以這樣一個題目為例:1+2+3+4+…+60=
1+3+5+7+9+…83=
1+2+3+4+5+6+7+…+1000=
不用計算,來判斷這個題目的奇偶性,若是學生掌握了關于奇偶性的知識,那么在解題的過程中,就沒有那么多的困難,所以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確保學生將所學的技巧用到解題中來。
當然數字類的題目中,也包含讓學生去猜想數字,即猜測某個位置的某個數字是什么,看到這一類題目的時候,學生首先要進行對比,找出題目中比較隱晦的數量關系之后,然后對數字題目進行分析和運算,并將自己得出的數字放在其中進行驗證,在這樣的題目中,學生應當對數字之間的聯系有一定的了解,即要找出其中的技巧,并計算問題。
其次,學生則需要記住常見的數字規律,像是數字的平方、立方、等差數列等的式子分別是什么?像是1×5+4=32;2×6+4=42;那么在探究題目的過程中,最終可以得出什么樣的規律呢?這樣的題目,只要學生可以認真的探究,他們自然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所以,學生需要記住常見的規律,從而掌握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方法。在解題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使用觀察法,即根據他們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觀察相應位置上變化的數字與序列號的對應關系,并得出觀察的結果,在觀察的過程中,題目考查的仍舊是學生的知識敏感性,并且學生也要足夠細心;同時,也可以使用函數法,即通過函數的思想去判斷數字之間的規律,并且大膽的猜想,細心的驗證,這樣的話,便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另外,還要看增幅,若是增幅相同,那么可以將其首先判斷為“等差”的數列,這樣的話,在探究的過程中,難度就變小了許多,若是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卻有規律可循,那么這樣的題目則可以進行總結,并明確解題思路,像是求出數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從而不斷的確定數列的增幅過程,這樣的題目可能計算起來難度較大,但是學生一旦掌握基本的規律,再遇到類似的題目時,則可以快速解答;若是數列的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沒有規律可循,那么可以根據已經呈現出來的規律進行比較,從而發現數列中的奧秘,像是這樣一組數列:0、3、8、15…按照這一組式子的規律,繼續寫下去,是否可以發現其規律呢?這些是學生在學習中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以此題為例,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先找出一般的規律,然后使用這個規律,計算出之后的數字,得出結論就是:給出的數是0、3、8、15,而序列號則是1、2、3、4,觀察可得,給出的數字分別是序列號數字的平方數減去1,這樣的話,再想寫出之后的數字便比較容易,這樣的規律題目需要學生有耐心并且對數字比較敏感,而這樣的敏感性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慢慢習得,且若是掌握了這一類題目的解題思路之后,學生在以后的相似題目中可以更快地解答出來。
若是數表類的題目,在做題中,則可以先看行之間的規律,再看以列為單位的數值的規律,看一看數字之間是否有和或者差之間的關系,這樣的話,學生就會逐漸具備一定的探索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看到題目的一瞬間就回想起各種解題方式,這樣才真正達到了教學目標,也真正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實際上,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數字推理類的題目難度較大,但是其卻是有規律可以探尋的,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多加引導,并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從而幫助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且在做題的時候,學生要穩住自己的情緒,只有耐心做題,才可以將題目完成得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