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撫順市順城區大自然小學秉承“賞識每一個生命,成就每一個夢想”的辦學理念,以“辦美好的學校,辦卓越的教育”為辦學目標,弘揚“不忘初心,勇創一流”的辦學精神,確立了全方位、立體化的師生發展目標,構建了科學、系統、特色的“五育+”課程體系。
一、“五育+”課程體系構建緣由及總體框架
(一)“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依據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芭囵B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暗隆⒅?、體、美、勞”承擔著育人的載體,更是培養的方向和目標。所以,我們把“五育”作為課程之基。又源于“互聯網+”時代的啟示,我們在“五育”基礎上添加了一個簡單的符號“+”,寓指個性化發展的拓展性課程,寓意課程文化“一切皆有可能”。學校的“五育+”課程在嚴格落實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基礎上,順應兒童生命成長的需求點、關鍵點,多維度延展學科的廣度、深度、厚度,給予學生更加多元性、豐富性的課程體驗,明確了推進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
(二)“五育+”課程體系總體框架(見圖1)
“五育+”課程體系按照“1134566”的框架整體推進。其中,11是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目標;3是以“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為途徑;4是要增強“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5是以“德、智、體、美、勞”五育為載體;66是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六個方面下功夫,要注重培養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核心素養。
二、“五育+”課程體系的具體內容
(一)“德育+”課程:培育有根有節的紅心少年
“德育+”課程包含國家課程道德與法治,地方課程人與社會、魅力遼寧,拓展了“做有根的中國人”系列個性化課程。我?!暗掠?”課程遵循著“123456”的工作體系:1條主線,做有根的中國人;2個意識,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3個熱愛,愛黨、愛國、愛人民;4項原則,堅持正確方向、堅持遵循規律、堅持協同配合、堅持常態開展;5種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6位一體,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六位一體。
“做有根的中國人”的特色“德育+”課程,以“小、實、新、親、近”的形象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如:“定期活動類”課程,每周一的主題升旗儀式、每月的主題班隊會、每學期的開學典禮等,使特色滲透融入常規活動?!岸Y儀”課程,學校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通過校園劇、情景劇、微視頻等形式寓教于樂,體現禮儀之邦的修養和內涵。
“傳統節日”課程,以傳統節日為主題的“歡歡樂樂中國年”“正月十五賞、做花燈”“不一樣的清明”“你好,端午節”“中秋月餅我來做”“九九重陽節”等活動將中國傳統文化蘊于衣食住行,具有中國特色的“二十四節氣我知道”活動讓中國元素充滿學生的生活。
“紅色基因”課程,成立紅色宣講團、評選紅心少年、講述紅色故事等讓孩子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樹立民族自豪感。“中華傳統文化”課程,“非遺項目我傳承”“我與國粹”“走進國畫”等讓學生開拓眼界,感受中華文化精神和精粹的傳承。
“儀式感”課程,我們為一年級新生量身定做了“新生入學典禮”,十米長卷端端正正寫下“人”字,寓意走進校園學寫中國字,學做一個大寫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朱砂啟智,寓意開蒙,要為“中華之崛起”“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讀書;贈送書簽,寓意走進校園就要學讀書、愛讀書、好讀書,讓閱讀陪伴一生;填寫入學手冊,記錄難忘的入學過程,成為一生“開蒙”記憶。新生“入少先隊”儀式,我們在具有撫順標志性教育基地——雷鋒紀念館舉行每年的入隊儀式,讓學生珍惜入隊儀式,學做新時代雷鋒少年。為六年畢業生制定“畢業季”系列活動,讓學生的生活處處充滿儀式感。“德育+”課程是覆蓋面最廣、對學生最具有深遠意義的課程,它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是學校課程建設重中之重。
(二)“智育+”課程:打造學以致用的智慧少年
“智育+”課程包含國家課程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地方課程人與自然,拓展了系列個性化課程:群文閱讀課程,通過有師導引的多文本“比、對、讀、議”,緊密契合統編語文教材“1+X”教學理念,豐富“三位一體”閱讀課程體系,提升兒童的思維品質和閱讀素養。群文閱讀理念下的閱讀課程,將群文的思想貫穿到課程當中,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走向有思考的閱讀,走向有素養的閱讀。
語文教材以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即各單元均有一個明確的閱讀主題,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將閱讀方法由課內習得遷移到課外應用,讓閱讀實現“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讓學生們在有主題的閱讀中獲得知識,獲得思想,獲得情感。
我校開展的“古韻詩香”校本課程,引領學生走進經典詩詞,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吟誦、表演、創作等手段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搜集作者、古詩中的故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中的內容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同時,開展古詩改寫,把詩詞中的人、事、物、景等改寫成記敘文或說明文;古詩配畫,結合國畫課程和軟筆書法課程,學生將古詩的理解通過書畫形式表達出來;古詩表演,把古詩中的故事經過創作編排成課本劇表演出來。
舉行“我和經典有個約會”的古詩詞大會,每學期一次古詩詞考級、吟誦表演大賽、講詩歌中的故事大賽、詩歌創作大賽、古詩詞書畫展、古詩詞課本劇大賽等……引領學生將“看的、聽的、讀的”用多種形式表現出來,讓所學知識由輸入轉向輸出,在內化與外顯中不斷地拔高、提升。
(三)“體育+”課程:磨練動靜相宜的健康少年
“體育+”課程包含國家課程體育,地方課程人與自我,拓展了系列個性化課程。體育個性化課程也是我校特色課程之一,如輪滑課程。我校于2006年3月全面開設輪滑課,外聘教練為學生進行專業培訓?!遁喕沸1窘滩谋辉u為國家級優秀校本教材。我校速滑隊在國家、省市各類速滑比賽中多次獲獎,為國家冬管中心輸送了多名優秀速滑隊員。2018年,為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提出的冰雪進校園、百萬青少年上冰雪以及輪轉冰等政策,我校引進了越野滑輪項目,越野滑輪是越野滑雪的非雪季訓練方法。本學期,我校田之霖老師為市區三縣教師進行了越野滑輪專項培訓。我校也成為市首批冰雪運動進校園特色校,國家級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
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為禮、樂、射、御、書、數。中國的射箭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發明了弓箭。“射箭”也是奧運會項目,我們開設了“射箭”課程,意在引領學生了解掌握這項體育技能,激發學習興趣。我校還開設了國際象棋課程,使學生動靜結合,體會體育世界的傳奇與美妙。除特色課程之外,我校還一直堅持“體育課+大課間+體育社團課+體育訓練隊+體育家庭作業+體育特色活動+體育階段測評”等七大策略全力推進,讓體育在每一天里悄然發生。
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每月一項主題體育活動、每學期一次隊列匯操展演、每年一次田徑健身趣味運動會、一次體質健康達標運動會。體育讓學生在強度、力度中壯筋骨、強體能,煉意志、修品行,在動靜中體會內生力量的蓬勃生長,增長生命的厚度。
(四)“美育+”課程:陶冶獨具風格的藝術少年
“美育+”課程包含國家課程音樂、美術,拓展了系列個性化課程,如口風琴課程。我校一至六年全面開設美育課程,讓學生從小掌握一門樂器與技能。非洲鼓課程,簡單易學,深受學生喜愛。“走見國粹”系列課程,我們在原有的國畫、書法、古琴等課程之外,進一步全面深化京劇、茶藝,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綿延流傳。每年的藝術節,搖籃工程比賽,是孩子們釋放美、綻放美、享受美的最好契機。我?!叭牎薄鳂逢牎⒑铣?、舞蹈隊,在近三年撫順市搖籃工程舞蹈比賽中一直榮獲一等獎。
(五)“勞育+”課程:培養腳踏實地的自主少年
“勞育+”課程包含國家課程綜合實踐,拓展了系列個性化課程。學校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他們才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開展“愛勞動”主題教育要緊密結合實際,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深入工廠、農村等勞動和社會生活的一線,認真參加勞動和社會實踐。勞動和社會實踐的內涵非常豐富,既包括體力勞動也包括腦力勞動,既包括專業實習也包括各類社會實踐活動。
“五育+”課程體系,從外顯課程到暗含的育人目標,始終以“五育”做基礎元素,開發教育資源,拓展個性化課程,伴隨學生生命成長的每一天,為學生一生的人格奠基,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教育是一個不斷完善和超越的過程,我們一定秉承“不忘初心,勇創一流”的辦學精神,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賞識每一個鮮活的生命,為學生的未來奠基。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