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丹丹 楊立敏 張淑玉



摘要 為加快克拉瑪依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發展,筆者運用SWOT-PEST模型對影響克拉瑪依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內部優勢與劣勢,外部環境帶來的機遇與潛在威脅進行具體分析,結合克拉瑪依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實際情況、地理位置、資源稟賦等優勢,構建SWOT-PEST分析矩陣,對該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 克拉瑪依;國家農業科技園區;SWOT-PEST分析;對策建議
Abstract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Karamay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one, using SWOT-PEST model, the intern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potential threats brought by external environment were analyze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geographic location, resource endowment, the SWOT-PEST analysis matrix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zone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Karamay;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one;SWOT-PEST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規劃(2018—2025)》中提到要進一步加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提高產業競爭力,推動農業全面升級[1]。當前,主要任務是建設以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引領,省、市級層次分明、特色鮮明、功能互補和創新發展的農業科技園區。為此,克拉瑪依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改善生態環境、人居條件,建設克拉瑪依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下簡稱“園區”)的發展戰略,是克拉瑪依市經濟社會轉型的重大舉措。克拉瑪依作為以石油為特色的工業城市,正處于加快克拉瑪依石油城可持續發展,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工業反哺農業,工農互惠,產城融合,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的關鍵時期。加上克拉瑪依地處天山北坡經濟帶和南北疆經濟帶交匯處的經濟重心區位,是中國面向中亞國際合作的重要支撐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經濟實力雄厚、水土資源豐富、農業基礎條件優越,使得園區在北疆地區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具有示范引領作用。該研究通過SWOT-PEST模型[2]進一步分析克拉瑪依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情況,探討園區發展策略,構建完善的政策支撐體系,對園區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克拉瑪依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現狀
1.1 園區發展概況
克拉瑪依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從申報到批準成立,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從2014年11月份就開始著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申報工作;2015年3月,確認克拉瑪依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把它建設成以畜牧業為主的產業鏈體系,小范圍輻射推動北疆地區現代農業的發展,大范圍輻射推動全疆農業迅速發展;在2018年7月對克拉瑪依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進行驗收工作,到11月份,克拉瑪依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順利通過答辯后期經過現場考察、材料審查,通過驗收;12月正式批準建立克拉瑪依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克拉瑪依地處絲綢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水而興的工業化城市。早期的發展階段,沒有傳統農業的束縛,使得農業在現代化進程中得以迅速發展。十二五期間,由于克拉瑪依農業發展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提出“大油田、大城市、大市場、大農業”的發展方向,在后期的發展由農業開發區逐步發展演變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此,政府和群眾做出了重大貢獻。
1.2 園區產業鏈逐步延伸
發展以“草畜乳一體化”為代表的全產業鏈模式的現代畜牧業,通過全產業鏈控制,發展優良畜牧品種繁育場和規模化、標準化畜牧養殖示范場、建設優質飼草料資源基地,建成現代化、標準化、綠色化的現代畜牧產業基地。在發展的同時,抓好畜牧業良種繁育、技術推廣,示范輻射帶動四地五師及北疆區域建設生產基地,形成規模化生產,結合“種養加”模式,種植以苜蓿為主、養殖以良種奶牛為主、發展畜牧業精深加工產業,聚集周邊畜產品,延長畜牧業產業鏈,以電子商務等高新物流技術為基礎打造北疆畜產品物流集散中心,形成以農業與工業緊密結合、促進服務業全產業鏈的現代畜牧業產業集群。使克拉瑪依真正成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服務、帶動北疆區域發展的農業示范高地。
1.3 核心區、示范區布局及建設情況
園區已建成“田成方、林成網、管(渠)相通、路相連”的格局,采取“三核、四區”的功能布局,其中:“三核”指現代畜牧業核心區、安全農產品精深加工區、多功能綜合服務區等3個核心區。
“四區”指現代畜牧養殖示范區、休閑觀光區、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區、高新農業技術展示區。
1.3.1 核心區發展情況。
①現代畜牧業核心區。圍繞“草畜乳”產業鏈,建成466.7 hm2優質飼草料基地,以種植苜蓿為主,引用以色列節水灌溉技術等集合技術配套[3][4],提高草場的生產供給能力,輻射帶動周邊飼草料種植業的發展。建設良種繁育場所,構建布局合理、層次分明、生產配套、保障有力的畜牧良種繁育體系。
②安全農產品精深加工區。建成146.7 hm2以畜產品、乳制品和農業枯枝秸稈廢棄物循環加工利用為主,扶持培育出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家。依托大型牲畜養殖、肉制品加工企業,引進技術先進的防病疫系統,大力發展冷鮮肉分割、肉制品調理、冷鮮禽肉、高中低溫肉、肉卷系列、牛羊系列、高檔肉品系列及禮品肉品系列等主要畜禽產品,示范帶動克拉瑪依及北疆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的發展。在乳制品的加工中引進國際先進超高溫滅菌奶生產線、灌裝線和奶牛生產線,形成飼草料種植-奶牛養殖-鮮奶收購-加工(奶粉和鮮奶制品)-銷售為一體的乳品產業鏈。在農業枯枝秸稈廢棄物循環加工利用中,依托園區中的養殖企業,建立畜禽和農作物殘余處理場所,進行無害化處理、為園區設施農業提供安全高效有機糞肥及居民生活提供沼氣,達到廢物循環利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畜牧業和設施農業健康發展。
③多功能綜合服務區。主要為園區提供管理、試驗示范、生活服務、技術培訓、科技服務、產品展示等功能,以便更好的帶動園區發展。其中,高標準示范基地主要是進行新品種的培育研發和新技術的實驗示范,目前已形成蔬菜試驗田,設施蔬菜標準化栽培技術試驗田,飼草料、經濟作物試驗田,高效節水實驗基地等已初具規模,是園區的實訓基地。
1.3.2 示范區發展情況。
①現代畜牧養殖示范區。依托龍頭企業,開展生豬、奶牛及肉牛、禽類良種繁育技術研發、引進、轉化的新成果,發展標準化養殖、技術推廣,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品種更新換代、質量提升,加快畜禽業良種化進程和種群改良的進程,促進畜禽業健康發展。
②休閑觀光區。農業生態園區呈星狀點分布,大力發展生態休閑農業。通過現代設施工程、最新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及相關技術的展示示范,園林化的整體設計,加上獨特的農業文化、農業博覽等功能的設計,使園區成為融科學性、藝術性和文化性為一體的現代農業休閑觀光景點,打造成休閑觀光、旅游度假、農家餐飲、小型農貿會展為一體的農業生態園,同時作為科普教育基地。吸引周邊城市居民及外地游客前來觀光、旅游。輻射帶動小拐鄉以及烏爾禾區等農業地區鄉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使之成為克拉瑪依及周邊旅游目的地。
③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區。依托合作社及大型企業,實施了設施農業椰糠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立體高效種植示范推廣,引進無土栽培和水肥管理系統,有效提高瓜果蔬菜生產效率,逐步實現蔬菜“工廠化”生產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利用核心區的溫室栽培技術、節能技術、綠色生產技術等,發展具有節水灌溉、液體施肥技術等先進的冬暖型日光溫室、大中型拱棚,從事高端蔬菜果品、食用菌和名貴花卉生產,同時廣泛引導種植戶利用先進技術,提高蔬菜生產效率和蔬菜品質。
④高新農業技術展示區。依托龍頭企業,建立干旱區關鍵技術研發中心,培育旱稻種植技術,為園區提供農林牧業高標準化生產與農業新技術的試驗功能,重點開展以良種繁育、苗圃生產、試驗種植為主的科技研發功能和以蔬菜、畜禽產品加工為主的農畜產業先進工藝技術的引進與消化吸收,為農林牧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同時發展智慧農業,建設智慧農業云平臺,實現精準智慧管理、大數據的抓取分析,持續促進農作物高產高效。逐步形成以實驗制種、良種普及推廣、新品種展示、新技術應用為主的綜合性實驗基地。
1.4 產業園區代表性企業及產值
在園區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看到,企業在園區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過構建科技創新平臺、檢驗檢測中心、電商平臺、投融資平臺、省級雙創孵化平臺,推動企業發展。截止目前,園區企業有73家,包括新型經營主體、涉農高新技術企業、自治區級龍頭企業等立足園區、著眼全國,依靠科技創新,先后在智慧農業、旱稻育種、循環生態農業上摸出了自己的路子。建立成熟的經營思路、產業業態、技術路線、構建標準化的思路庫、創新高地、技術高地,著力重點發展農業科技園區(圖1)。從2016—2019年,一產有下降趨勢,這與園區后期重視加工業的快速發展是分不開的,國家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重工業、制造業地位下降,加工業隨著技術的進步,科技創新、互聯網信息等的飛速發展,在2018年產值快速增長(圖2)。
2 克拉瑪依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SWOT-PEST分析
SWOT分析是通過了解園區內部的優勢與弱勢,掌握外部機會,規避風險,從而為園區制定良好戰略的方法[5]。結合PEST分析,把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因素考慮在內,構建SWOT-PEST矩陣框架[6],分析總結出影響園區整體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從而因地制宜地為克拉瑪依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提供可靠可借鑒的經驗(表1)。
由此可以看出,園區發展有國家方針政策給予支持,加上克拉瑪依人均收入水平偏高,獨特的荒漠旅游景觀,為園區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園區微觀環境是地理位置獨特,土壤肥沃、光熱條件充足、與高校密切合作、引進先進技術試驗推廣,發展“智慧農業”。更有工業反哺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一二三產融合、互聯網科技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進步、復工復產熱潮機遇。但也面臨當下經濟蕭條、園區起步較晚、當地政府不夠重視、微小型企業零零散散、在農業發展方面缺乏經驗等弱點,同時,也有更多的威脅阻礙園區發展,如發展趨同現象、招商引資難等問題。因此,需要在借鑒其他省份園區成功經驗的時候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相應針對性強的政策予以實施。
內在因素SW優勢S1.《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規劃(2018-2025)》;2.《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3.響應復工復產要求,振興經濟。1.人均恩格爾系數偏低,生活富裕;2.土地面積廣,租金廉價;3.特色旅游資源豐富,帶動經濟增長1.土壤肥沃,質地輕,地勢平坦,光熱資源豐富,集中連片,規模化管理;2.地理位置優越,距市區近且位于北疆中心1.與疆內高校合作,產學研一體化,機械化程度高;2.引進以色列節水技術,大數據集成應用,發展智慧農業;劣勢W1.當下正值經濟蕭條,政府對園區扶持力度不足;2.當地政府園區建設經驗不足,體制機制不完善、缺乏全局戰略統一規劃1.園區企業分布零散,發展能力有限,微小型企業較多;2.園區起步較晚,集群效應不明顯;3.財政投入不足1.農業發展缺乏經驗;2.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3.交通不便,園區產業發展與內地相比較為落后1.創新動力不足,技術更新換代滯后;2.加工業以初級加工為主,其附加值低;3.缺乏自主研發技術,技術運用受限;外在因素OT機遇O1.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2.克拉瑪依特色突出,依托石油工業發展帶動園區特色建設發展1.新型經營方式、互聯網經濟、網紅經濟的來臨;2.產業結構調整1.長久與高校合作,不斷創新研發新品種、物種;2.順應創業熱潮,前景可觀1.三產融合,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優化;2.依托互聯網、信息、大數據平臺機遇,打造智能化、人性化園區建設威脅T1.國家土地開發政策日趨嚴格;2.國家對生態的重視,園區加工業等“三廢”建設增加難度1.企業融資困難,有效抵押不足;2.招商引資優勢不明顯1.園區產業化程度偏低,高科技人才不足;2.面臨與別的科技園區功能日漸趨同的威脅1.龍頭企業較少,帶動力不強;2.園區技術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落后趨勢。
3 克拉瑪依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對策
通過下表SWOT-PEST矩陣分析[7],總結出園區發展按“三核四區”布局,突出區域特色,形成“草畜乳”產業鏈,帶動全市及北疆現代設施農業和現代畜牧業的功能布局。凸顯政策優惠扶持、投資渠道多元化、科技引領、提升園區帶動力、三產融合優勢,遵循“政府引導、校地合作、搭建平臺、協作創新”原則。但在高科技人才、技術、資金、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財政投入等方面仍然不足[8],加之克拉瑪依園區與別(州)省、市不同,又缺乏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經驗,因此,在發展中面臨諸多困難,需要提出科學發展思路,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予以應對[9]。
3.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重視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發展
克拉瑪依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處于發展初期,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方面政府要加大幫扶力度,提供優惠政策,鼓勵支持園區企業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和創新,將其轉化為獨具園區特點和實用的新型技術革新,提升園區產學研一體化科研水平,加強與高等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努力形成科研示范基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10]。著重基礎設施建設,像園區中水電、網絡、服務、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基礎設施是否配套完善,沒有完善的及時完善、建設好的項目要定期維修與保養,像道路的維護、水管、閥門等出問題時能夠及時予以維修解決。
3.2 加強管理體制改革,營造良性經營格局
管理園區要轉變觀念,加快制度和體制機制創新,完善管理制度與經營機制,處理好政企關系、建立既滿足市場需求又符合園區發展規劃布局實際的良性運轉。形成“企業核心、市場運作、農民增收”為目標的經營理念。不斷探索新發展階段的現代農業科研合作模式,推進園區科技研發能力的持續健康發展。建立服務體系,提供高附加值服務,逐步占領產業鏈頂端環節。同時,處理好龍頭企業、園區部門人員、農民的關系,建立合理利益獎懲機制、考核指標,形成良好的經營競爭格局。讓幾家龍頭企業正當經營獲取利潤的同時,能使農民從中既學習農業領域新知識又掌握新技術,還可以獲取相應報酬收入。
3.3 加快投融資機制,拓寬投資渠道
目前,園區的資金來源主要以政府投入為主,后期要拓寬投資渠道,銀行貸款、微小型企業貸款、民間投資、境外投資等多種投資方式,使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如政府爭取中央有關部門和省在建設資金方面給予更大的支持鼓勵,在安排項目中應更多的向園區傾斜,研究制訂新形勢下招商引資的政策和措施。同時,招商引資中政府應開通綠色通道,適當降低門檻,加強宣傳力度,吸引外商前來投資設廠,增添園區生機、帶動經濟發展、提高就業率。
3.4 樹立節能減排生態環保理念,提高資源利用率
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因此,在園區的發展中必須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嚴格篩選進入園區的企業,不符合環境保護政策、排放超標等相關指標的企業嚴禁入園建設發展。建立健全有關生態環保法律法規體系,并嚴格執法,強化監督,同時,與環保部門加強溝通,嚴格控制生態脆弱帶,生態敏感區,耕地轉非耕地利用、硬化等開發行為。合理開發利用本地自然資源,正確評價環境資源的承載能力與更新能力[11],園區發展應走可持續發展,循環利用、節能減排之路,積極發展生態農業。遵循生態學原理、按生態經濟學規律,用相應的科學技術、系統工程等方法發展生態農業,結合農業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獲取整體生態效益的最大值。
參考文獻
[1]吳雪.黔東南州油茶產業發展的SWOT與PEST分析[J].西部林業科學,2020,49(3):154-158.
[2]宋建曉,賀亞萍,黃森慰.基于SWOT-PEST模型的福建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戰略分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4):148-153.
[3]劉鐵柱.以色列農業科技推廣和管理體系建設及其啟示[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12):39-45.
[4]柳一橋.美國、法國和以色列農業水價管理制度評析及借鑒[J].世界農業,2017(12):93-98.
[5]劉莎莎.湘西自治州產業園區發展探析:基于SWOT-PEST分析[J].現代商業,2014(36):121-122.
[6]楊鈞媛,吳吉林.基于SWOT-PEST分析的張家界產業園區發展策略研究[J].中外建筑,2017(3):93-96.
[7]吳雪.黔東南州油茶產業發展的SWOT與PEST分析[J].西部林業科學,2020,49(3):154-158.
[8]張騫,淮賀舉,孫寧,等.信息化引領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9,21(12):8-13.
[9]路寶玲.黑龍江省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8.
[10]費翔,馮俊文.現代科技園區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J].特區經濟,2019(7):152-154.
[11]譚德龍,聶俊,羅國慶,等.廣東廣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都市型生態農業科普認知和體驗活動[J].農業與技術,2020,40(3):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