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嬋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小學英語學習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入門階段,能否學好這門課程,對學生今后繼續學習語言至關重要。
課標同時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但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思想品德、學習習慣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差異。一些學生因為家庭的原因或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心理品質等多方面的原因,會成為學習英語的學困生,幫助他們進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從厭惡學習、害怕學習,轉化為愛學習,完成基本學習任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教學工作上重要的一環。根據自己多年小學英語教學的經驗,談談轉變小學英語學困生的一些措施和策略。
一、深入了解,幫助改變
每個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個性,同樣每一個學困生都有著各種的困難。每接一個班,我都對班上每個學困生進入深入的了解,找到他們學習上造成后進的原因,盡最大能力幫助他們。有一年接一個四年級的班,班上小聰同學是一個文靜內向的男學生,平時總是安安靜靜的,我查看他的語文成績有八十多分,而英語是不及格,只有四十分。我留意到他上課經常開小差,有時沒有完成作業。我先找他談心,了解他學英語的困難,課堂上盡量提醒他,有機會就讓他回答問題,多表揚鼓勵。我又向她媽媽提出要求,每天晚上都督促他讀英語,檢查他的作業,通過半個學期的努力,他的成績進步了,測驗考試能達到八十五分,有時候是九十多分,我獎勵他表揚信,他高興地跳起來,高高興興地走到講臺旁拿表揚信。那樣子,跟他平時文靜的樣子真不一樣,我想此時的他,不止高興,還充滿著成功和自豪的感覺,這為他以后的學習充滿著動力。
二、家校合作,學生成長
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關心教育對小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英語課的學習有別于其他的科目。在鄉鎮的學校,父母的文化水平未必能輔導學生學習英語。兩年前,我到鄉鎮太平中心小學換崗支教,那里的小孩英語基礎薄弱,特別是口語,大部分學生不敢開口讀,學困生更加不能正確朗讀英語。我在班上建立微信的朗讀群,這需要家長們的配合,我把正確的語音發到群里,讓學生多聽幾遍,然后在朗讀群里讀出來。班上原來成績不理想的小宇,每天晚上在家長的督促下,能堅持在群里朗讀,慢慢從不及格提高到七十多分,他媽媽說以前從來沒聽過他在家里讀英語,現在很好,因為是作業,他能天天堅持讀書打卡。所以多想辦法,發揮家長的作用,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也讓家長和學生有很好的親子關系。有一年我教六年級,班上有姐弟倆是雙胞胎,每天都不能完成朗讀群里的作業,姐姐愛學習,每天都找我補讀書。后來,我了解到他們姐弟是留守兒童,由奶奶帶著在城鎮讀書,爸爸媽媽在鄉下打工。我了解情況后特意打電話給家長,讓他們購買手機讓奶奶管著,然后晚上給姐弟倆讀書。他們的父母也了解到有這樣的需要,購買了手機,姐弟倆每晚都能讀書打卡,進步特別快。弟弟在姐姐的帶動下,有了很大的進步。爸爸來開家長會時都很開心,說姐弟倆進步了。家校合作,學生們成長會更好。
三、評價激勵,增強信心
我國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認為:小孩有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歡稱贊,嘉許,獎勵,而不喜歡禁止、抑阻和消極的刺激。激勵是培養學生求知欲的營養劑。根據小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我平時教學注重評價激勵,課堂上我進行小組評價,回答問題、認真聽課、朗讀大聲的,表現良好的,都可以為小組加分,成績落后的同學只要在小組里表現好,也能拿到笑臉獎勵,通過課堂的小組評價獎勵,優生表現更活躍,學困生也能積極配合,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效率自然提高,帶動學困生進步。平時我還設立英語讀書評價表,分層要求,優生是背誦課文,學困生要求流利朗讀課文,能達標完成的,同樣得到獎勵,這樣同學們都皆大歡喜,自然就愛讀英語,完成英語學習任務,學困生有很大的進步。班上的小洪同學英語基礎差,學習能力弱,怕學習,上課經常講話搞小動作,我單獨給他要求,只要認真聽課做筆記,不隨便講話,他都能拿到笑臉獎勵,結果他上課基本能管住自己,一下課立刻找我要獎勵,拿到十個笑臉,換到一封表揚信,很高興地找我換小禮物,同學們都給他掌聲,慢慢他也能認真上課,成績也有了進步。通過評價獎勵,優生帶動學困生,使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成績逐步提高,學習習慣慢慢轉變。
綜上所述,在轉化學困生的工作中,要認識到學生不是一天就變成學困生的。同樣道理,要想轉化學困生也不是一段時間一次感動就能做到的,需要老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經歷,多想辦法,要有愛心和耐心,不放棄每一位學困生,尊重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和鼓勵。靜待花開,相信每個學生在老師的教育下,在自己的努力下,都會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