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堅
【摘要】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學生則是體育教學活動中的絕對主體,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態(tài)度能夠對體育教學活動的質量與收效起到決定性影響。因此,本文就以學生的“主動參與”作為本次研究的切入點,對“主動參與”的重要性進行了簡單闡述,并根據當前初中學生的實際體育學習情況提出了幾條可行性較強的應對措施,以期能夠提高當前我國青少年學生的體育學習自主性,促進體育教學活動的良性循環(huán)。
【關鍵詞】初中? 體育教學? 積極參與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4-0178-03
1.學生的“主動參與”之于初中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意義闡述
學生的參與態(tài)度是一切教學活動收效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學生良好的“主動參與”意愿能夠對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與傳統(tǒng)文化課課堂中的問答形式不同,其更多的是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夠積極參與與其自身體質、思維、運動技能的發(fā)展相關的活動。學生群體主動參與意愿的提升,不僅能夠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還能為學校體育之于青少年學生的諸多積極意義得以有效實現。此外,學生主動參與意愿的調動與培養(yǎng)還能促進學生自主鍛煉意識與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2.學生群體“主動參與”意愿偏低的致因分析
當前我國青少年學生群體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體育教學的“主動參與”意愿偏低,針對這一問題筆者翻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并就該問題與本校多名學生展開了深入討論,通過以上工作的開展筆者得出了如下結論:(1)教學活動的開展形式與內容及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現狀契合度低,無法激發(fā)學生對相關教學活動的參與興趣。(2)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占據著絕對的主體地位,而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狀態(tài)卻十分被動。(3)教學內容與教學開展形式單一乏味,無法激發(fā)青少年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4)教學評價方式單一,無法全面且公平的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且相關評價指標與結果會影響水平較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提高學生體育活動“主動參與”意愿的有效策略
3.1結合實際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意愿
對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主動參與意愿的培養(yǎng)應從學生現狀及教學現狀出發(fā)。首先,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采用與學生身心發(fā)育特點相契合的教學開展形式,提高青少年學生對體育教學活動的參與興趣。其次,教師可從當前所要教授的相關內容出發(fā),通過問題情境、小組合作等趣味性較強的教學開展形式的應用,在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機會的同時,通過及時的引導使學生的主動參與與學習意愿得以有效提高。
例如,在開展前滾翻教學活動時,可組織學生通過自練、互練及小組組合練等多種形式來完成教學活動,此種教學開展形式就教學目標的完成來說與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殊途同歸,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收獲與感悟卻大有不同。在此種教學過程中,學生可通過學生之間的自練、互練、自評、互評對自身及同學的學習狀況有一個清楚的認知,配之教師的及時鼓勵與引導,能夠使學生的主動參與意愿得以有效提升。此外,相對傳統(tǒng)體育教學形式而言,以上教學開展形式更為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同時給予了學生更多自我發(fā)揮的平臺與機會,這不僅與素質教育對學生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定位相符,也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興趣。
3.2豐富教學開展形式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意愿
體育教學開展形式單一是影響學生主動參與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師可通過拓展教學內容與豐富教學開展形式改善這一問題,并使學生的自主參與意愿得以顯著提升。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在現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內容的橫向及縱向拓展,并有意識地提高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在提高教學過程趣味性方面,教師可嘗試通過科學體育游戲的融入激發(fā)學生對體育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意愿。例如,傳統(tǒng)素質訓練的開展形式較為單一、枯燥,若將情境教學法、小組競賽教學法等形式應用于訓練過程中,則能有效調動起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如可以通過追逐跑游戲的開展,提高學生的速度素質。以信號追逐跑的形式對學生的反應速度、靈敏素質及多素質協(xié)同能力進行有意識的培養(yǎng)。亦或是通過在學生群體中大受歡迎的多元化跳皮筋游戲對學生的跳躍能力及下肢力量素質進行培養(yǎng)。
在中學體育教學活動中融入體育游戲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體育游戲的設計應以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主要參考依據,相關體育游戲既不能過于幼稚、簡單,也不能超出當前學生群體的認知范圍。基層教師在做教學設計時,應對當前學生群體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身體素質現狀、相關體育知識掌握情況等諸多方面進行一個全面的調查,在掌握以上信息的基礎上進行體育游戲設計則能有效提高相關游戲的有效性。(2)體育游戲的設計應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體育游戲不應該是脫離教學大綱的獨立存在,而應被當作教學活動的輔助工具,教師在做教學設計時,首先應將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將體育游戲作為推動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手段。例如,在進行前滾翻教學設計時,教師可為學生設計一系列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體育游戲,如“火場英雄”、“車禍逃生”、“穿越火線”等,通過此類游戲在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應用可以發(fā)現,當前大部分學生對這類體育游戲的參與興趣遠超傳統(tǒng)體育教學開展形式,且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能夠很好地掌握相關技術動作。因此,筆者建議可將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育游戲的開展常態(tài)化,且相關體育游戲不應拘泥于某種特定的形式,游戲的開展形式教師可自行創(chuàng)新,也可參考豐富的網絡資源,亦可耐心聽取學生的建議。(3)體育游戲的組織開展應循序適度、適量原則。通過體育游戲在中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應用發(fā)現,學生通過體育游戲的參與能夠更為迅速地掌握相關技術動作,但基層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切勿盲目開展體育游戲,要將體育游戲的組織開展頻率及課堂時間占比控制在科學的范圍之內,不應為了游戲而游戲,如此會使體育教學活動背離其開展初衷。基層教師應明確:體育游戲僅僅是整個體育教學過程的構成環(huán)節(jié),而非體育教學活動的全部,體育游戲的開展意義應該是推動體育教學活動進程,激發(fā)學生群體的體育學習興趣,并提高其對相關技術動作的理解及掌握效率。
3.3做好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定位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意愿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絕對主體,且教育部素質教育文件中的相關條款也明確指出,應突出并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并以此為前提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傳統(tǒng)模式下的體育教學活動的主要流程大致如下:教師簡單講解——教師進行動作示范——學生進行自主反復練習——教師進行教學成果驗收與評價,這一過程中,教師占據著教學活動的絕對主體地位,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則顯得十分被動,這就導致學生群體對相關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意愿普遍偏低。為使這一問題得以有效改善與解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加大現代教學手段及工具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力度,激發(fā)青少年學生對體育教學活動的基礎參與興趣。(2)將微課形式融入體育教學的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及課后練習階段,給予學生更多且更具趣味性的自主學習機會,深化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3)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分層教學、小組合作教學、小組探究式教學等形式,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自主參與意識與團隊合作意識。以上幾點均可有效凸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相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來說,學生在全新的教學模式下能夠更為積極主動地進行體育學習與訓練。
例如:在正式開展前滾翻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在體育內堂課時間,現代化教學工具的使用,激發(fā)青少年學生的參與興趣,如通過視頻形式,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技術動作進行多角度觀察,并通過PPT課件的應用,對相關技術動作要領與相關技術動作的學習意義進行系統(tǒng)講解,在學生對相關知識與技術動作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其次,教師可根據這一既定教學內容為學生錄制微課視頻,并通過師生交流軟件或平臺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對即將學生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最后,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教學開展形式的選擇與應用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機會。通過多年教學實踐可以發(fā)現,中學生對小組合作教學法、探索式教學法、高級情境教學法、體育游戲教學法、自主學練教學法等教學開展形式的興趣均高于傳統(tǒng)模式下的體育教學開展形式,因此,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選擇科學的教學開展形式,在完成既定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主動性。
3.4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保護學生對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意愿
傳統(tǒng)模式下的體育教學評價多是圍繞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果展開,此種評價方式看似公平,實則卻因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而有失偏頗,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也會對部分學生的體育學習及主動參與意愿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基于此,筆者建議,體育教學評價應突破原有評價形式的局限,在原有評價內容與形式的基礎上,拓展教學評價范圍。由傳統(tǒng)的絕對成績評價向多元化評價過渡。在評價內容方面可涵蓋學生體質水平評價、學生運動技能水平評價、學生學習態(tài)度評價、學生進步幅度評價、學生群體健康行為評價、學生優(yōu)良品質評價、學生心理素質水平評價等多個方面。在評價方式上可涵蓋絕對成績評價、綜合性相對評價、階段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等多種形式。此外,基層教師應根據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教學評價統(tǒng)計量表,方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及測試數據進行匯總與保存。同時,多元化教學評價形式可對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避免因評價片面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因此,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是保護學生對教學活動主動參與意愿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進行前滾翻教學評價時,教師不應將評價內容局限于學生對相關技術動作的掌握這類結果性評價方面,而應將評價范圍拓展至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學習前后的技術技能掌握情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等綜合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方面。并根據當前班級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計一份科學的教學評價量表,從而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及相關測試與調查數據進行匯總與保存。此外,教師還可將組內互評、小組互評、生生互評、教師點評等教學評價方式引入其中,使學生對自身學習情況、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學習狀態(tài)等諸多方面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
總之,要想提高青少年學生對體育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興趣,并非是一項可在朝夕之間完成的任務,而是需要教師就此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并找準教學活動的有效切入點,只有在確保教學活動兼具趣味性、科學性、系統(tǒng)性、時代性等特點時,才有可能使學生群體對體育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興趣得以有效激發(fā)并長久保持。
參考文獻:
[1]高永俊.體育中考與體育教育的思考——兼論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我終身鍛煉的習慣[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5(05)
[2]李擎昊.新課程理念下初中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的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9(11)
[3]譚嫻庭.調動學生興趣構建初中體育活力課堂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