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永海
【摘要】高中物理是理科教學中重要的科目之一,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思維并且提升探究能力,對其未來發展至關重要。高效課堂概念的提出使得教師開始探究新方法來逐步改變課堂教學策略,希望學生在實現課堂主體性的基礎上綜合能力也得到相應提升。高中物理教師在認真分析高中物理學科特點以及高效課堂構建意義的基礎上,總結出一些能夠打造高效課堂的方法,希望能夠實現其目標。在本文中,筆者重點談一談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如何展開教學活動來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目的。
【關鍵詞】高中物理? ?高效課堂? 教學實踐? 學生? 學習效率
【課題】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基于核心素養下高中物理教學設計與實施的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20】GHB3912。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3-0101-03
伴隨著高中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與創新,物理教師一直在通過改進教學方法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在課堂之上熟練掌握物理概念、原理或者公式,并在學習中逐步養成科學思維和素養,成為信息時代具備高學識和素質的人才。在高效課堂教學理念下,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生了一些改變,他們已經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課堂主動性應該更高,學習積極性也要更強,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興趣應該更強烈,只有這樣才能夠在高效獲取物理知識的基礎之上促進自身物理觀念、探究精神、學習興趣以及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物理學科特點
很多人在談到高中物理學科時,都會感到惶恐,有的人指出物理學科知識難度大,有的人說理解起來非常費力,筆者站在一線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對物理學科的特點進行了歸納,具體體現在:知識量大、理論性強、系統性強、綜合性強、能力要求高。
鑒于高中物理學科知識具備以上特點,因此學生在學習時要做到勤、恒、鉆、活四點,通過勤思多練多積累、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深入鉆研、認真體會、靈活應用。
二、高效課堂構建的意義
所謂高效課堂,實際上是指課堂的高效性,是指教學效率的高效性。教學效率的高低主要是由教學時間、任務量以及效果三部分共同決定的,因此想要構建出高效的課堂,需要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多的知識,其關鍵還取決于學生能夠快速進入課堂,是否對課堂有著濃厚的興趣,是否能夠做到主動地去探索和獲取知識。高效課堂的構建重點體現了新課改提出的以學生為主的思想,重視學生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精神以及能力。
然而在傳統教學理念下,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學業,即使是采取高壓的政策促使學生學習效率有所提升也并不代表著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在新課改提出高效課堂以后,廣大教師在關心學生學業成績有所提升的基礎上采取了多種教學方法來打造高效課堂,希望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促使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感興趣,促進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綜合能力也隨之提高,真正意義上實現高效課堂。
三、基于高效課堂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
(一)采用生活化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興趣
大多數高中生在學習物理時常常發出抱怨,認為物理知識很難,表示不愿意學習物理,這一現實都是源于傳統教學理念下廣大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接受知識的主體,導致課堂學習效率不高。隨著新課改不斷完善,高中物理教師開始實施“以學為主”的教學策略,時刻關注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實用性。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優勢是伴隨新一輪課程不斷實施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既能夠將學生與課堂融為一體,也能夠增強學生課堂學習興趣,高中物理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可以將枯燥且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知識通過生活化的方式講解給學生,促使學生能夠認識到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聯性,更積極地投入其中,進而對物理知識的探究和學習更加感興趣,并在興趣的引導下促使學習主動性和效率得到改變。
例如,高中物理教師在講解“時間和位移”相關內容時可以生活化的激趣教學方法展開。在課堂起始環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出探險話題,說道:“同學們,我們知道很多人喜歡去沙漠探險,但是他們又經常迷路,導致身陷沙漠,如果你也參加了沙漠探險俱樂部會怎樣安排自己的沙漠之旅呢?”學生對教師提出的這一問題很感興趣,有人說道:“我會帶很多水,防止因為干旱渴死!”還有學生說:“我會提前和小伙伴商量好路線,這樣就能夠根據地圖快速確定自己所在位置!”教師繼續道:“當我們在沙漠里確定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想要前往的地方或者行走途徑時應該感謝課堂中已經學習了位置、路程和位移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學生在教師正確引導下知道了時間和時刻的不同,理解了路程和位移的差距,并提高了物理學習興趣。
又如,當學生在學習“重力”相關知識點時,物理教師可以將學生身邊的關于重量的話題或者事例引出來。當說道:“同學們,我們上學時都會背著一個大大的書包,如果將這些書本用手拿著來學校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學生肯定會結合生活經驗表示累。緊接著,教師詢問他們原因,說道:“為什么會感到累呢?”學生道:“因為太重了!”教師道:“每一樣物體都有重量,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想出很多辦法來緩解這些重量,就像是背書包或者拉著皮箱,那重量在物理學中是指什么呢,它又和哪些因素有關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對于重力在物理學科上有哪些不同學生是十分好奇的,所以在課堂中的專注力更高,此時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狀態引出重力概念。當物理教師將學生在生活中容易忽視的一些小細節在課堂中表示出來后,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更強,投入感更強,獲取知識的效率也會相對提升。
(二)借助多媒體展開教學,鍛煉學生物理思維水平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技術的優勢展示出來,各行各業都在向信息技術靠攏,依靠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模式,通過不斷創新使得個人能夠與信息技術接軌,這樣更便于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教育教學也發生了改變,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使得課堂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高中物理是一門較為嚴謹且枯燥的課堂,教師如果在課堂中將知識一一呈現給學生會逐漸消磨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巧妙借助多媒體開展物理教學活動可以使物理知識不再生澀與乏味。學生在以信息技術為輔助工具的高中物理課堂中,不僅能夠感受到物理課堂的豐富多彩,還逐步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產生了興趣,同時還能夠思考多媒體呈現的有趣的人或者物與物理知識的關聯性,有效鍛煉了他們的物理思維水平,為以后深度挖掘物理知識和奧秘奠定了基礎。
例如,學生在學習“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內容時,高中物理教師可以改變一上課便直接講解基礎知識的習慣,而是將文字知識通過多媒體變成生動的圖片或者視頻,促使學生通過此內容學習知識并鍛煉思維。一上課,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出高鐵、飛機、輪船、汽車等幾種不同交通工具照片,問道:“同學們知道哪種交通工具最快以及哪種最慢嗎?”學生眾說紛紜,教師又引發道:“那你們是如何判斷它們運動快慢呢?”學生說道:“可以在規定時間內觀察它們運動的路程!”教師隨之通過多媒體展示出直線坐標,并以此講述了位移變化和速度的概念,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速度是矢量。學生在多媒體教學氛圍中,學習積極性很高,更愿意通過觀察和思考來學習。高中物理教師通過在課堂中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展開速度教學,吸引了學生注意力,使之愛上了物理課堂。
又如,物理教師還可在講解“彈力”知識點時將多媒體引入課堂,促使學生通過形象的視頻感受到彈力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課上,教師將奧運會上幾個與彈力相關的視頻播放出來后,說道:“同學們看到撐桿跳和射箭有何感觸呢?”一學生回答道:“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實在太棒了,精確度也很高!”教師一聽學生的答案逐漸偏離了本堂課講述的中心,繼續提出問題:“那他們借助的工具有什么相同之處嗎?”學生再次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其中有人說道:“都有彈性,可以幫助運動員跳得更高以及使箭飛得更遠!”教師道:“那什么是彈力,彈力一定會產生物體形態的改變嗎,彈力的大小如何測量呢?”在學生探討之際教師將課本中關于“彈性形變”和“彈力”的概念知識點直觀展示出來,幫助學生加深了對兩個概念的認知。與此同時,為了促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彈力的大小,教師繼續借助多媒體將不同狀態的小車運動情況播放出來,使其興趣不斷高漲。
(三)組織探究性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物理探究能力
在傳統觀念影響下的物理課堂環境下,教師希望學生能夠安安靜靜地坐在教室里認認真真地聽講,并且可以使用所學的知識解答一些習題,進而在考試中能夠活學活用提升學習成績。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下不再是教師主宰課堂,而是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并自主提出解決對策,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還促進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新課改后,高效課堂和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成為每位教育工作者終極追求目標,高中物理教師開始嘗試組織探究性實驗教學活動,使學生主動地思考和探究問題,并且在實驗中自主總結出實驗結論,有效提升他們的物理探究能力,并且真切實現其課堂主體地位。學生在探究式實驗教學活動中,動手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也養成了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對未來更加深入地了解更多的物理知識打下了基礎。
例如,高中物理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探究性實驗活動將“機械能守恒定律”內容講解出來,促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探究能力得到提升。一上課,教師就拿出一個鐵架臺、一個小球和一條細線,說道:“同學們能夠使用這些簡單的實驗裝置完成一個實驗嗎?”有學生道:“可以將小球和細線連接在一起,并掛在鐵架臺上!”教師問道:“那要做什么實驗呢?”學生開始抓耳撓腮,教師按照他們的指示將一個拴著小球的細線垂直系在鐵架臺上,并將小球拉到一定高度后釋放,要求學生觀察小球運動情況,然后用障礙物擋住細線,再要求他們觀察和分析小球受力和運動情況,進而引出認識到重力勢能和動能之間相互轉化的規律,并鼓勵他們自己尋找實驗裝置驗證彈性勢能與動能之間的轉化關系。學生在探究性物理實驗氛圍中探究能力和學習效率都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又如,學生在學習“摩擦力”一節時,高中物理教師先將“什么是摩擦力”講解給學生,并根據他們的掌握程度說道:“摩擦力分為靜摩擦和滑動摩擦兩種,其中滑動摩擦力是與很多因素有關系,同學們可不可以開動腦筋思考一下,提出幾種可能性影響因素,并合力設計實驗方案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并且都說出了自己對于實驗的看法,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實驗驗證方案。像這樣,高中物理教師實現了將課堂還給學生,促使他們實驗積極性提升的同時也使其物理思維不斷提升。學生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基礎上,認識到物理知識對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學習物理知識的主動性更強。
一言以蔽之,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高中物理教師可以通過優化課堂教學,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開展物理教學活動,使學生逐步對物理產生濃烈的興趣,并在汲取知識的同時形成物理思維和提高物理素養。學生在高效物理課堂中學習,不僅心情愉悅,還能夠提升獲取物理知識的效率以及物理綜合能力,可見高效課堂的構建意義之重大。
參考文獻:
[1]趙建豪.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中),2015(10):97.
[2]盛利民.對新課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探討[J].新課程(下),2016(10):166.
[3]馬虎山.淺談新課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J].學周刊,2018.
[4]李湘輝.新課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5):50-73.
[5]涂寒梅.新課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探討[J].高考,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