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平
【摘要】當今社會信息化高度發達,信息技術的普及也逐漸從大城市走向農村,當然,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作為一名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我認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需要重視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這對提高學生學習動力和正確的人格養成都有極大的幫助。本文就農村小學而言,對如何利用現代技術更好的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做了初步研究。
【關鍵詞】農村小學? 《道德與法治》? 信息技術? 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2-0045-03
一、農村教學背景及現狀
(一)農村小學教學背景
過去的《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有些農村小學仍未普及多媒體教學的理念,有的則是普及了理念,教學條件卻跟不上。由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學生道德與法治素質教育得不到提高,致使許多農村的孩子到了城市時大多都比較內向,一方面是對知識的匱乏,另一方面是對自我認知的不足,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全面看待自己,另外一個就是對外界的認知不足,導致了性格的不完整性,在面對城市孩子時,容易出現自卑的心理。再包括農村的教師資源配置落后,農村得到的教學資源偏少,這更使農村學校的學生得不到好的教育,由于農村小學教學條件落后、教育資源不足、教師水平不夠等因素,學生無法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對社會更加全面的認知。
(二)我校教學的現狀
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教育部門對村鎮教育的重視,學?;揪邆淞擞嬎銠C教學的條件,新的師資力量具備多媒體教學的能力,也使農村學生能夠與年輕教師直接接觸,有助于幫助農村學生豐富對外界的認知,養成積極、樂觀的性格,培養健康的心態。但是我鎮小學新招聘教師中《道德與法治》專業教師稀少,絕大部分是中老年兼職教師。我鎮小學雖已實現“三通二平臺”,但仍面臨教師不專業、教師老齡化嚴重、教師不會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等情況。由此可見,我國仍有部分農村及鄉鎮小學師資配備情況有待改善。
二、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
教師需要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日常教學中來。尤其是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來說,學科內容較為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動力不足,學生家長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認識不夠,覺得學生學好“正課”就行了,不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導致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會陷入困境。
(一)多媒體課件的創新設計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多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這能更充分地發揮教師講課的效率,節約板書的時間,也使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步驟更有規劃,更方便添加或修改教學內容。對學生而言,課件中知識點與圖片的結合能使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其中的含義。但是,光是會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是完全不夠的,小學生的年齡特性其中之一就是耐心不足,面對長時間不變化的多媒體課堂教學,學生對這一固有的教學模式感到厭倦。所以教師需要對多媒體課件進行創新性設計,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完善,才能豐富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學習,使學生持續保持學習的動力和對課堂的興趣。
教師在制作課件時,要多聯系學生的生活,當學生看到自己所熟知的事物出現在課件中時,肯定會有對生活中這件事物的聯想,因為對該事物的熟知,學生就會更容易跟著教師的思路學下去。通過課件與教學內容的結合對學生進行具體知識點的引導,能夠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達到良好的課堂學習效果。
(二)動畫視頻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
有許多孩子在上課過程中會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這也是小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活潑好動,或是因為家庭原因,孩子的心理又比較脆弱,正是心理成長的階段,導致課堂效率不高。我的班里就有兩三個學生,經常性的不專心學習,提醒后過不了幾分鐘又回到各玩各的狀態了,有的在摳桌子,有的在看外邊,有的交頭接耳,影響別人學習,相信許多教師也都碰到過這樣的學生,對他們也是很頭疼。但是我發現,以孩子的心理去看待這件事,其實就是對學習的內容缺乏興趣。所以我從有意思的東西入手,把學生的注意力抓過來。一般我會找學生日常觀看的動畫片進行瀏覽,通過仔細分析總結,發現許多少兒動畫片內容都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息息相關,有講父母的愛的,有能反映兄弟姐妹之情的,也有講如何認識自己,建立自信的。我將這些動畫片搜集起來,在課上播放,把片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地方引導學生復述、小組討論、分組辯論,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個方面可以更好地管理學生,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好感,進而產生信任,這一點同樣適用于其他科目。此外,能使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通透。
(三)教學助手功能的有效使用
天喻教學助手是一款教師課程教學閉環,貫穿課前、課中、課后,滿足日常教學使用的輔助工具,對幫助教師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豐富教學互動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來說是一款實用的教學必備工具。該助手的工具優點比較全面,得到我鎮學校的廣泛應用,具有便捷化的課件制作功能,資源與教學目標精準匹配,細節到位,而且制作課件時操作簡便,有多種模板,內容、圖片、表格、導圖等直接拖拽即可運用在自己的課件當中,這極大改善了我校師資匱乏的情況。
教學助手的使用還讓課堂的互動更有效率,學生參與度更高,同時還支持各種教學模式的直接使用。教師在運用助手時能更精準地獲取數據,不僅是成績的數據,還有教學數據、作業數據、課上回答情況以及教師課件數據等都有良好的記錄,一目了然,教師能通過這些數據對教學做出更為科學的評價,發表的教學觀點也更加具有說服力。教學系統還具備區域共享平臺資源,其他各個地區的教學資源同步,增進了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如我鎮舉行的網絡同步(全鎮小學同年級同學科同步)課堂教學,既可以讓教師通過直播觀看其他學校教師的教學,取長補短,精進自己的教學方式;也能讓學生在同步觀看中感受課堂的精彩,習得他人的學習方法,這些信息同時反饋給輔導教師,從而得到更好的教學。
天喻教學助手極大地方便了我校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一定意義上緩解了教師人員配備問題,在經過簡單的操作學習后,兼職教師也能很快的入手制作課件,通過學習平臺資源,能更快地進入到更加專業化的教學狀態,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也能在更專業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下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
(四)使用現代化微課技術
微課是現教育領域教學模式中的一種新型方法,它具備短小精悍的特點,就是內容較少,時間較短,但是能夠很好地突出主題,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情境化的教學。因此,微課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都受到了一致好評和使用,微課的使用使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更加明確,很大程度上幫助教師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生通過對微課的學習,能夠快速了解學習內容,視頻的形成也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微課不限制學習空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打開進行觀看,加上微課可以快進或者后退,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重復重點學習難懂知識點,感興趣的知識點,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可以得到學習的選擇權,從而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
雖然微課技術對教學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農村大部分學校,都沒有引起對微課的重視,微課在學校沒有得到廣泛推廣和使用,并且教師不具備熟練運用微課進行教學的能力,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導致對微課應用的目標不明確,錄制的微課教學視頻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因此,學校要重視微課的作用,積極使用微課技術,與此同時,還應該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因此,學校首先要對教師進行觀念上的轉變,讓教師明確只有學生對學習充滿積極性和興趣的情況下,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這門學科,所以,教師要以構建“興趣課堂”為教學理念;其次,對教師進行微課技術使用培訓,第一是教師必須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結合學生興趣特點,學習情況設計教學內容,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對微課內容的學習,以此保證微課教學視頻的質量。第二是教師在錄制視頻時,要合理設計教學時長,課前引入、課堂內容、課后總結等內容的時長安排合理,針對重難點要著重講解,避免出現時長過程導致學生對微課課程學習沒有耐心。在微課內容上的設置:
1.讓教學內容生活化。
《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內容都是理論性的知識,想要完全理解深刻的含義對學生而言具有一定難度,所以在微課錄制內容上,教師要在其中呈現學生生活中的實際案例,這樣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激情,讓學生學習到課程內容的同時,還能了解生活中、社會中最為基本的法律法規,使學生在今后實際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進而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2.根據教學內容可以增加調查方案。
微課具有設計調查方案的功能,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功能,在實際教學時,為學生展示調查方案,首先挖掘素材關鍵內容,查詢收集資料,然后在微課中展示調查的案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對調查方案進行探究和思考,通過學生能夠結合自身學習道德知識和技能開展相關實踐和探索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在其中添加適當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修養內容,并對內容進行合理的背景拓展,讓學生在學習微課時,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在學習中發散思維,進而反省自身道德品質情況,從本質上促進學生的道德修養,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正確的三觀。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和進步,信息技術得到各個領域的廣泛利用,基于這樣的背景,教育行業也不能落后,要合理利用各種新型信息化的技術,實現教學的目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思想,緊跟時代的步伐,了解先進的信息技術知識,學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合理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使得課程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更加貼近生活,極大地降低教學難度,也使課堂教學更加具有吸引力,使學習變得更加有趣。
參考文獻:
[1]夏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華夏教師.2018(36)
[2]張春娟.初探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方案[J].課程教育研究.2018(31)
[3]張麗芬.淺談微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