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榕
【摘? ? 要】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重點內容。教師應該主動認識到榜樣教育的目標與作用,并以小學生為主體開展合適的榜樣教育。因此,文章通過榜樣教育的成功事例和小學生教育特點,分析論述了在小學生養成教育中采取榜樣教育的具體方案。
【關鍵詞】學生;養成教育;榜樣;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8-0175-02
【Abstract】 Behavior habit cultivation education is the key content of primary school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realize the goal and function of role model education, and tak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o carry out appropriate role model education. Therefore, through the success of example edu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programs of exampl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ultivation education.
【Keywords】Students; Nnurturance education; Role; method
一、選擇榜樣
塞內加曾經說過,“教誨是條漫長的路,榜樣是條捷徑。”教師要依照學生現階段的習慣養成需要,選擇不同類型的典型人物,縮小選擇范圍,盡量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榜樣,這有利于學生切實感受榜樣的閃光點,更多捕捉其思想行為的細節,見賢思齊,讓榜樣充分發揮作用。同時教師也要以身作則,理論知識和道理再多,教育方式花樣再多,也比不過教師以身為本,積極示范。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身教重于言傳。教師不僅僅要示范,教育學生,也要與他們共同學習進步。
在開展榜樣教育前,教師必須慎重選擇的榜樣,并不能局限在“學生的榜樣”選擇上,而是應該以普世的社會價值,去選擇“人的榜樣”,身教的作用遠遠大于言傳,許多教師在選擇“學生的榜樣”時,往往會下意識認為這是“學生的榜樣”,不是“自己的榜樣”,導致教師與學生在榜樣教育中脫節,雙方沒有達成平等互動的和諧師生關系,反而形成一種較為畸形的教育灌輸渠道。因此,教師與學生實現共同進步的前提是:學生的榜樣也是教師的榜樣。
榜樣選擇的關鍵不僅僅在于外界評價是否十全十美,而是應當確立一個正確的,具有實際意義的,真善美的標準。任何素質,品德建立的基礎都在于真誠與真實,只有如此建立起來的思想道德,才有利于加快社會進步,提升人類的思想境界。但同時榜樣教育也要善惡分明,具體條件具體分析,教師不得為了加快樹立榜樣形象,肆意捏造混淆事實經過,過度宣揚榜樣的事跡和作用,過分地夸大只會適得其反,使學生對榜樣產生錯誤認知,榜樣和榜樣教育都會受到負面影響,養成教育必然不進反退。在普遍情況下,許多教師為了樹立一個光輝的榜樣形象,不得不隱藏榜樣人物某些缺點,導致形象太過完美,反而讓學生覺得不切實際,當榜樣人物出現一些小小的缺點時,學生反而會陷入爭論,將榜樣的缺點無限放大,忽視了對榜樣優點的學習。因此,如何選擇榜樣,成為教師面臨的第一道門檻。為了確保榜樣教育的成功,教師可以選擇“品質榜樣”,即將某個普通人身上的閃光點作為榜樣教育的重心,讓學生學會從平常生活中學習榜樣。
二、樹立榜樣
欲正人,先正己。選擇好了適合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后,應當及時樹立榜樣形象。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提前充分了解所選擇榜樣的事跡,進行總結和歸納,同時要特別注意講解榜樣的優點所在,帶領學生理性分析,避免他們盲目崇拜,夸大榜樣形象,錯認為這位“偶像”的方方面面都是絕對正確和可取的,一旦當他們內心中的偉大形象出現錯誤和問題,學生就會懷疑自己的思想,否定自己的信念。從現實角度來看,“偶像”是人們理想中的形象,“榜樣”是人們需要學習的主體,前者過于主觀,后者立足現實,然而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榜樣的樹立改成了理想化偶像,導致學生預期與現實之間落差過大,給學生三觀造成強烈的沖擊。對此,“樹立榜樣”必須從現實出發,為了避免學生的盲目崇拜,教師在樹立榜樣時,不能局限于樹立一個“完人”,而是應當從生活中做起,讓學生發現平常人的可貴之處。
為此,教師在樹立榜樣形象時要做到實事求是,客觀真實,不夸大更不捏造事實。樹立榜樣的過程也是宣傳榜樣的過程,最好通過一些先進的、便捷的平臺和載體來加大宣傳力度,擴展宣傳渠道,比如開展班會,舉辦“榜樣事跡”演講比賽,校園廣播站,校園電視網絡等形式,讓學生不論在學習還是在活動與生活中,都能充分學習感受榜樣的正能量,通過這些多樣化形式,使榜樣在學生心中更加牢固樹立起來。榜樣的形象應該是立體化的,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看,矛盾化、多樣化的榜樣形象能夠給予學生親切感,如在學習以愛因斯坦形象為榜樣代表時,教師可以嘗試從愛因斯坦的生活、處事,再到愛因斯坦的成功品質,從而有效消除學生與榜樣之間的陌生感,為學生學習榜樣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
三、維護榜樣
學生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時間的反復學習和適應。因此,榜樣教育也要做好長時間奮斗,存在的準備。因其長期性的特點,教育方式需要不斷進步,榜樣形象的維護也要用心經營,一直保持其教育性。一方面,教師要不斷加強榜樣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提高他們自覺學習榜樣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所選擇的榜樣的行為本身,是否真正具有長期穩定的教育性。特別是貼近學生生活的榜樣人物,這樣的人物在經過教師的辛苦樹立后,一旦出現錯誤問題而失去榜樣特征,其對學生和教育進程的負面影響之大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在進行榜樣教育的同時,也要常常關注榜樣的行為動態,尋找時機,多加鼓勵,鞭策榜樣做出正確的選擇,保持其教育意義。
在如今,榜樣教育常表現為“形式教育”“口頭教育”,走過場,搞形式等惡劣行為層出不窮。其實不僅僅是榜樣教育具有長期性,對于榜樣形象的維護同樣也需要長期投入,持續強化,激勵學生更快養成良好習慣,真正做到尊重和敬佩榜樣,而不是讓學生“逢場作戲”。許多學生在榜樣教育中往往只能做到尊敬榜樣,而非尊敬榜樣身上的優點,這使得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往往會出現“逢場作戲”的舉動,探究其根本,避免學生逢場作戲的關鍵在于:要讓學生主動去維護榜樣的優點,正視榜樣人物與普通人物的相似之處,鼓勵學生通過榜樣作用去生活中發揮閃光點,讓學生一步一步靠近理想中的形象,而非讓學生去維護榜樣人物,讓榜樣人物理想化。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前者是學習,是客觀的,后者是維護,是盲目的。
四、生成榜樣
在經過以上三個階段的培養教育后,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榜樣的特征,并已經在心中塑造出了新的榜樣形象。這時教師就要抓住時機,對學生新塑造的榜樣繼續樹立,宣傳推廣,因為此時新形成的榜樣形象對照之前的榜樣已經得到升級,所具有的教育價值也有了顯著提升。在這一時期,學生會將“理想的自我”作為榜樣形象的錨點,讓自己無限朝“理想榜樣的形象”靠近,而學生本人每一次的靠近或進步,都可以被作為對學生的激勵。
原因在于:一方面,這類學生的成長無形之中也激勵了其他學生成為榜樣的信心。另一方面,新生成的榜樣也會對先前樹立的榜樣產生一種鼓勵作用并催動產生競爭意識,這有利于促進榜樣之間相互監督,共同進步。同樣,在這樣的良性循環和競爭壓力下,具有新特點,新形象的榜樣不斷出現,榜樣教育也會產生更為深層、長久的作用。榜樣教育的作用效果不是短時見效的,這是一個需要長期的潛移默化之中熏陶和影響學生的養成教育過程,它一旦被學生所接受,便會融合在學生的日常行為、思維方式中,發揮極大的作用,因此讓學生更加自主積極的模仿更多先進榜樣的特征,主動了解更多的典型事跡,能讓榜樣教育的影響也會更加深刻,持久。
五、結語
思想道德教育是小學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習慣養成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堅定信念,也要以身作則,不斷在工作中探索,不斷在探索中前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悉心培育,讓他們不斷成為一代又一代的新興希望。
參考文獻:
[1]張秀菊.班級管理視角下小學一年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策略研究[D].延邊大學,2017.
[2]鄔吉波.榜樣教育在小學生習慣養成中的作用及方法[J].科學咨詢,2010(07).
[3]羅玉琳.榜樣教育在小學生習慣養成中的作用及方法[J].小學生(中旬刊),2018(11).
[4]王貞麗.榜樣教育用于小學生習慣養成的作用與方法初探[J].大東方,2016(07).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