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玉蓮
【摘? ? 要】由于當前部分學生缺乏人文素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加強人文素養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具有大量的人文素養教育素材,教師要善于根據教材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本文針對當下初中語文人文素養培養方面的問題,立足于筆者多年的初中教學經驗,以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內容為例子,論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思考及實際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人文素養;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8-0187-02
【Abstract】Due to the lack of humanistic literacy among some student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literacy for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There are a lot of humanistic literacy education materials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Teachers should be good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humanistic literacy based on the content in the textbooks.Based on the author's many yea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aims at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humanistic litera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aking the content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thinking and practical measur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humanistic literacy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Humanistic accomplishment; Education
人文素養的基本點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切,是以學生為對象、以學生中心的教學標準。而初中成長階段,是人生價值觀和人生態度養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初中階段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對學生未來的價值取向具有重要影響。然而,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育過多地把重點放在了背誦記憶和考試上面,忽視了語文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的養成作用。在當今時代,一個人是否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是其能否在社會立足的重要考量。
一、語文課堂缺乏人文素養教育
教師忽視對教材內容人文素養深層的挖掘。經過筆者多年的觀察發現,許多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一般將關注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字詞讀寫和意思理解、重點常考句子的理解、重點常考篇目的講解和背誦等方面。對于文章的主題也只是按照教材全解上面的內容照本宣科,學生無法切實感受、與課文產生共鳴。以課文《背影》為例,教師在上課時一般會說,本文通過父親翻越月臺為兒子買橘子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無聲的愛。學生對此其實沒有太多切身的感覺,也難以達到共情。筆者曾就此詢問過學生的想法,學生表示無法理解為什么買一袋橘子就能夠體現父愛,而且不理解買橘子這種常見的事情有什么好寫的?由此可見,教師課堂上對于文章主旨的解讀難以讓學生充分理解,而學生也沒有辦法切實感受文章中所傳達的人文精神,更何談人文素養之培養?
二、培養人文素養的應用策略
(一)根據語文教學大綱內容進行人文素質教學
語文教學大綱的內容極其豐富,只是部分教師過于關注應試教育模式,忽視了人文素養標準的教學。教材中有許多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的中外文學作品。如《再別康橋》《變形記》等。按照語文教學大綱進行人文性教學,能夠充分發揮這些中外名著的作用,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自新課改推廣以來,學生的素質教育愈發受到社會的重視,近年的教育改革措施也是愈加關注學生個人素質的考察。因此,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在未來的市場會越來越小,真正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才是教師需要花費心思之處。
在實際的講課中,教師往往忽視這一點要求的規定。這是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師難為而不為之處。解決初中生語文課堂人文素養培養的最有效的方法還是改變教師的思想。教師關注了人文素養的教學,學生自然能夠有所收獲。
(二)借助閱讀讓學生增強自我感知以培養其人文素養
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作家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的許多經典著作都包含著濃濃的人文關懷。閱讀經典實際上就是閱讀人生。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去了解名家名言背后的人文關懷遠比拿著教科書照本宣科更加有效。教科書往往只節選名著的部分供學生選讀,但是其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只看選讀的部分,而是通過這一部分節選勾起學生閱讀經典的興趣。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在這些方面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與幫助,還要適當安排閱讀課,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舉例來說,教了冰心的《繁星 春水》,就可以推薦學生去看冰心的詩集和散文集;教了卡夫卡《變形記》的節選,就可以推薦學生去看《變形記》的全集,一起卡夫卡其他的小說;教了《香菱學詩》《智取生辰綱》《楊修之死》,就可以推薦學生去看四大名著。教師還可以通過讀書筆記、讀書分享會或者話劇展示等形式讓學生加強課后的閱讀體驗。
在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經常采取這一類由學生主動參與的閱讀活動,效果頗佳。這既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給課堂增添不少亮色與創新。從學生的閱讀心得中,筆者也時常獲得耳目一新的感覺。人文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成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長久且潛移默化的引導。而閱讀能夠讓學生與歷史上之人文大家進行思想交流,提升其人文精神、人文關懷和人文素養,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和學習語文這一學科。
(三)走出教材,關注社會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師在語文人文素養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局限于教材,而應該積極拓展渠道,比如通過參加課外實踐活動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在活動中收獲知識,促進自身發展,教師應該將教材與生活、社會相結合,通過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從而培養其人文關懷之能。如:教到《羚羊木雕》這一課的時候,可以在課前讓學生將自己心愛的玩具拿到教室,在課上讓學生把自己心愛的玩具送給朋友,從而讓他們體會當時主人公內心的矛盾;講到《最后一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了解國際上正在發生戰亂的國家的現實處境,如中東地區,從而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對和平的追求與最基本的人文關懷;講到《俗世奇人》這一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尋找一些當今社會的奇人奇事,讓學生將過去的俗世奇人與現代的俗世奇人進行比較,從而感受當今時代的發展與人們的改變。
通過對這些事情的了解、參與、體驗,讓學生以一種“人文關懷”的心態對待這個世界,這種體驗遠比一節課講的知識點來得更加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這種結合社會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相信,對于好的事情他們未來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做到,對于不好的事情他們也有能力去改變。
三、結語
從學生發展角度而言,人文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成長為有責任、有擔當的社會人士;從社會發展角度而言,人文素養的培養有利于為社會培育出更多的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從而促進社會發展。現階段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實在欠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促進人文素養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培養出有才識、有人文情懷的優秀學生。
參考文獻:
[1]崔富英.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研究[J].學周刊,2019(34).
[2]李艾芹.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04).
[3]呂正穎.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策略分析[J]. 新課程(中學), 2017(10).
[4]許朝武.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語文學刊(教育版),2013(01).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