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泰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已經成為大部分人出行的交通工具。而相應的對于汽車維修方面的人才也是特別的稀缺。雖然我們國家對于這方面的課程培訓非常重視,但是因為一些教學方式等等的問題,教學結果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下面筆者就對如何提高中職院校汽車技術課程方面的教學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汽車機械? 教學質量? 核心素養? 手機網絡技術
【基金項目】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基于<機械基礎>的專業素養及項目教學研究》(珠教研科[2017]12號——2017KTZ13)。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2-0136-03
引言
《汽車機械基礎》的學習目的就是了解汽車的基本構造,在汽車維修當中可以非常熟練地應對各種的狀況。但由于《汽車機械基礎》這門課程其理論知識太強等原因,汽車機械基礎往往成為乏味、厭學的代名詞。而本文筆者就是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及解決方案。
一、在中職院校當中對于《汽車機械基礎》課程存在的教學問題
(一)課程教材與標準適用性有待加強
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型人才漸漸被委以重視。因此。職業類院校也得到了迅猛發展。但是,對于職業類院校的課程和教材設定標準,在目前我國的中職類院校中都沒有一個一致公認并執行的明確的標準。就比如對于《汽車機械基礎》這門課程,絕大多數教材的知識結構陳舊,中職教材高職化甚至是本科化現象嚴重。
(二)教學模式枯燥
眾所周知,汽車維修專業的實踐動手能力要特別強,因此,在教學當中應該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但是,因為目前中職類院校的教學設備不是很齊備,因此,教學現狀主要以理論授課為主,而對于學生的實踐課程不是太過重視,導致學生在后期的實踐當中沒有太多的實操經驗。而且,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理論知識可能是比較弱的一個學習方向,因此這些學生選擇中職類院校也是為了更好的學習技術方面的東西。但是,像《汽車機械基礎》這樣理論性特別強的課程如果依然像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一味地進行理論教學,這樣對于學生的學習必然會產生很大的障礙。所以,中職類院校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三)學生的學習習慣差
對于中職類院校,雖然說實踐大于理論。但對于剛接觸這門技術的同學來說,了解一些理論知識也是必然的。但是,由于中職類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因為在學校期間學習理論知識比較吃力,所以選擇技術方面。因此,對于理論知識存在畏懼心理,不愿意主動學習理論性知識,這也使得中職類學校的教學質量無法提升。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
在中等職業學校不斷推進教學改革的大形勢下,對這門專業基礎課程進行教學改革,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和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適應新時期汽車類學生的技能與知識要求。
(一)改革教學,構建核心素養一體化課程
對于中職類學生,尤其是汽車維修專業的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動手能力是缺一不可的。筆者所在學校的教學組,提出以“工具量具使用、圖樣交流表達、機械安全意識、標準規范態度、技術邏輯思維”為核心素養,進行《汽車機械基礎》一體化教學改革課題研究。課程以兩節課為一個項目,通過探究實驗和分組實訓等形式開展理論實操一體化教學。比如,開展《對軸組零件進行拆裝》、《測繪零件示意圖》的教學中,學生在實操當中可以踴躍地討論并完成學習工單的填寫,熟悉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并進行實訓操作,同時更直觀理解軸零件的結構特點及應用等知識。
筆者在課題研究中分別以《軸的基本知識》和《液壓傳動原理特點》為題,在一年級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共4個平行班進行對比教學實驗,其中2個班級采用傳統的講授法,2個班級采用做中學教學法進行授課。在授課結束后立即對學生進行本節知識要點的閉卷測試和關于學習感覺的問卷調查。調查和測試結果發現:采用基于核心素養的一體化教學的試驗班測試平均分比采用傳統講授法教學的班級分別高8.7分和8.5分;采用基于核心素養的一體化教學的試驗班的學生在上課方式、上課中動腦思考、上課動手完成學習任務等方面均比講授法體驗好。可見基于核心素養的一體化教學模式更受學生歡迎,班級的學習氣氛更加濃厚。
(二)手機網絡技術輔助教學,提升學習效果
今天各種教學模具、多媒體以及手機網絡信息的出現,不斷提高著教學的效率。隨著手機互聯網的普及,不僅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而且極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們學習、獲取知識的門檻。同時,這也使學校的教學模式發生了質的飛越。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更多地應用這樣的優越設備和教學輔助手段。
目前很多的中職教師都開始使用藍墨云班課和超星學習通等APP開展教育組織。在《機械基礎》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利用手機網絡技術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獲得很好的反響。教師提前把這一節課程的短視頻內容介紹發布到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視頻觀看和遞交學習感想、回答問題。這種方式的課前預習,能很好地彌補中職學生在生產經驗、機械常識方面的不足,克服了傳統的紙質預習資料缺乏趣味、不易監督預習進度的諸多問題。通過發布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定向獲取關于機械零部件在汽車或生活中的運用、零件的加工制作、機械制造新工藝等方面的常識與經驗,這樣的學習模式不僅讓學生的預習更加輕松,而且恰如其分地增強學生機械常識,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信心,提升學習效果。
利用手機網絡技術開展隨堂測試,效果和優勢明顯。在學校,檢驗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考試,對于中職類院校也是如此。教師要想了解每位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可以通過當堂測試的方式,激勵學生更好的學習。但是,相對于傳統的測試模式,比如:試卷答題,很難做到即學即測、當堂判卷及反饋。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勢,讓學生自己網上答題,這樣,教師可以在每節課開始的十五分鐘之內對每位學生的理解能力做一個大體的了解,有助于教師對于上課進度的控制。而在這類的軟件中,藍墨云或易考中都有這樣的考試系統,學生只需要下載軟件或掃碼登錄即可做題。這樣的考試模式也更加直觀地反映了學生的學習狀況,督促學生更好的學習。筆者使用易考考試平臺發布課堂測試及課外測試時,一般都設置“隨機抽題”、“選項亂序”、“完成后查看成績與答案”、“多次考試統計最高分”,學生可以在多次重復挑戰答題的過程中鞏固了對知識的掌握。筆者堅持使用易考考試平臺開展教學試驗,通過后臺數據統計可以看到平均63%的學生主動進行重復挑戰答題。
結束語
在人工智能時代即將到來的今天,國家對于技術型人才重視也越來越高。隨著《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的貫徹與實施,職業教育已經成為國家培養技術型人才的一種主要途徑。因此,中職類學生應該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堅持自己的領域,做到專注、創新,努力成為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同時教師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與時俱進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為國家和社會教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新型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任麗.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質量提高研究[J].時代汽車,2018(07):56-57.
[2]周利偉.探析如何提高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效率[J].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7(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