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宇


摘要:目的:探究風險管理理念在精神科護理中的實際效果。方法:選擇本院收治的精神科疾病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選擇時間為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將所選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均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46例,進行常規護理管理,對照組46例進行風險管理,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家屬焦慮評分、滿意度評分。結果:兩組相比,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家屬焦慮評分更低,家屬滿意度更高,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風險管理理念運用到精神科護理中,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使家屬對護理更加滿意,值得進行廣泛研究。
關鍵詞:風險管理理念;精神科護理;作用;提高
【中圖分類號】R4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3-194-01
精神科治療的疾病以精神病為主,精神病即以行為和心理活動紊亂為主的神經系統疾病,研究認為可能導致此病的原因有家庭和社會環境等外部因素,還有遺傳和神經生化等內在因素[1]。患者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可能自傷或者傷人,對護理管理工作有很高的要求。本文即對風險管理理念的價值進行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收治的精神科疾病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選擇時間為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將所選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4:22,年齡28-65歲,平均(45.1±7.6)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5:21,年齡27-66歲,平均(45.3±7.5)歲。對比兩組相關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管理,包括規范化的用藥管理和護理服務、信息收集和管理、跟進患者病情。觀察組進行風險管理,具體內容如下。①風險因素評估。分析和整理患者資料,總結以往精神科常見的風險類型,并分析相關原因,制定相應的處理方案。使用文獻分析方法,將人身損傷、財產損失以及醫患糾紛等納入風險范疇。評估結果以平行方式初步表達和統計,根據發生率和破壞性進行權重排名,為后續管理提供依據。②針對性控制。根據風險因素評估結果進行深入分析,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由分析結果可知,自傷、傷人、走失為精神科主要風險。因此在護理管理工作中,要明確記錄銳器、藥品等,并妥善保管,不能讓患者輕易取得。做好探視管理工作,減少探視次數和時間。記錄行為特征,加強發病時段管理,平時做好制動準備。合理布置監控設備,跟蹤患者異常情況,并及時處理。③反饋管理。日記錄,周總結,月調整。每日做好患者病情記錄,每周總結危險因素和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方法和改善方案。個別患者發病無規律可循,風險管理效果不理想,可選取經驗豐富的護士進行專門護理,跟蹤患者病情,并進行對應的護理風險控制,按需調整,控制異常情況的發生[2,3]。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家屬焦慮評分、滿意度評分。焦慮評分以SAS量表表達,得分與焦慮感為正相關,滿意度得分與滿意度正相關。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使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x2檢驗,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見表1。
2.2兩組家屬焦慮評分、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家屬焦慮評分更低,滿意度評分更高,見表2。
3討論
精神科從事精神類疾病的治療和護理,患者病情差異較大,部分患者有自傷或傷人傾向,所以對護理要求較高。有研究表明,以往通過常規護理管理,患者出現不良事件的幾率超過15%,影響患者家屬的滿意度,可見常規護理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已經體現出了自身的局限性。而運用風險管理,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家屬焦慮評分明顯下降,家屬滿意度明顯提升[4]。本次研究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觀察組患者經過風險管理護理后,不良事件發生率僅為4.35%,遠高于進行常規護理管理的對照組,其他指標也優于對照組。本院引入風險因素評估、針對性控制、反饋管理三項措施,首先評估患者風險類型,分析原因,之后制定針對性方案,降低風險發生率,家屬對護理效果表示更滿意。全面分析對比,可見觀察組護理管理工作的效果更加理想。
綜上所述,將風險管理理念引入到精神科護理中,能明顯減少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提升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可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祁玲.風險管理在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J].青海醫藥雜志,2017,47(2):34-36.
[2]朱艷玲,梁麗芬,余春燕,等.風險管理對提高精神科護理安全的作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7,7(17):115-117,149.
[3]陳美玲,蘇圓圓.護理風險管理在提高精神科護理安全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2):118-119.
[4]陳選莉,王琴.風險管理理念在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3,(12):1911-1912.
內蒙古通遼市精神衛生中心 0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