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健
摘 要:成為名師,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自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也是實現人生教育價值的具體體現。作為中職學校的名師,有必要對名師培養的路徑及其實施策略進行深度分析,以期不斷壯大名師隊伍,更好地促進中職課堂教學發展,提升中職課堂教學質量。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電梯結構化技能名師人才培養的路徑和策略進行探索。
關鍵詞:中職學校;電梯教學;教學名師;人才培養;路徑;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5-0072-02
隨著建筑業的興起,電梯行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許多中職學校都設置了電梯專業。中職學校便成為向電梯行業輸送人才的搖籃,而中職教師則成為培養電梯人才的引導者,這意味著中職教師的專業能力在培養電梯人才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筆者根據多年的名師培養經驗,對電梯結構化技能名師人才培養的路徑和策略進行探討,以期壯大名師隊伍,更好地促進中職課堂教學發展。
一、電梯結構化技能名師人才培養的路徑
名師,顧名思義是教學能力非常突出的教師。要想成為一位名師,就必須經歷形成期、熟練期、卓越期這三個發展階段。由第一階段跨入第二階段,是新入職教師成長為名師的第一個拐點。當進入第二階段即熟練期時,各個教師的能力的分歧點開始出現,其中有的教師經過自身的創新教學躋身于優秀教師隊伍,而有的教師因為固守傳統教學思想成為了一般教師。但是,成為優秀教師之后,有些教師會暫時性地出現職業倦怠的問題,學習能力會降低,教學水平處于停滯狀態,產生“高原反應”。這從側面說明成為優秀教師并不代表就一定能成為“名師”。要想成為卓越的名師,還需要教師付出更多努力,不斷突破自我,實現第二次專業成長。
1.狠抓課堂教學,夯實專業基礎
在電梯專業教學中,教師應一邊通過研究課堂實踐來尋求專業發展的基石,掌握更多的支撐自己教育教學行動的實踐性知識,一邊通過學習新知識、新理論來印證實踐性知識,用理性認知來提升實踐品質。這樣,教師就可以走向從“熟練”到“卓越”的二次成長階段。因此,教師的教學實踐非常重要。教師既要在公開課和常態課中注重課堂教學實踐,還要善于發現日常課堂中的教學現象,并對這些現象展開教育教學反思,不斷打磨自身的課堂教學技術。
2.申報特色課題,開展深度研究
作為一位優秀的教師,除了要關注課堂實踐技術,還需要針對學科教學開展個性化的課題研究,并深入鉆研,獲取有特色的研究成果,成為一般教師的模仿范例。這就是說,教師要想實現卓越的二次成長,就需要以教學實踐為手段,以個性化的教學研究為抓手。教師要想在日常教學反思中形成體現教學特色的個性化教育教學實踐理論,就需要將分散的、無意識形成的實踐智慧,上升到綜合的、有意識的理論高度,這樣才能在理論與實踐的雙向支撐下,讓課題研究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
3.構建共同愿景,加強團隊建設
成為卓越的名師,除了取決于個人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努力程度外,還離不開外部條件的支撐。而同伴的互助就是重要的外部條件之一。團隊伙伴不僅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還可以使教師們在團體“共同愿景”的支撐下,尊重彼此的個體差異,接觸多元文化,產生心靈和情感共鳴,生成強有力的團隊精神。而且,在團隊成員競爭和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們的潛力和創造力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激發,專業知識可以得到不斷的豐富。
二、電梯結構化技能名師人才培養的策略
1.形成個性鮮明的教學主張
別具一格的教育思想、教學主張是一位名師的具體體現。高度概括和抽象的教學主張來源于日常教學實踐,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理性認識,正所謂“課堂是產生思想的主陣地”。然而,有的教師一味圍繞“上級要求”“考試分數”而開展功利化的教學。長此以往,自然會與獨立的教育思想和教學主張擦肩而過。因此,在中職電梯專業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凝練自己的教學思想,為自己成長為名師奠定基礎。比如,教學“電梯的安裝與調試”時,筆者先給學生播放一則視頻來導入新課,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內容,然后講解主要知識點,幫助學生理清“電梯的安裝與調試”的原理及注意事項,隨之給學生布置任務:根據多媒體呈現的井道平面圖畫出井道電梯樣板。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開始認真觀察井道平面圖,并陷入深思。十分鐘后,學生開始動手畫起來。這時,筆者走下講臺查看學生的繪畫過程,了解他們大體的繪畫思路,然后圍繞其思路展開深入講解,讓學生弄清自己思路上的欠缺,并及時地補齊思維短板。可見,名師個性化的教學主張不僅可以讓學生快速掌握知識要點,還能讓名師的教學思想更加鮮明。
2.掌握高超精湛的教學技藝
要想成為一位名師,教師不僅需要擁有個性鮮明的教學主張,還需要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凸顯自己的教學主張,從而實現“教學做合一”。也就是說,教師需要具備高超精湛的教學技藝,即掌握與教學主張相匹配的教學操作系統。因此,在中職電梯專業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思想帶回課堂”,構建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在內的教學操作系統。這樣,教師才能使自身教學思想的理性高度更上一個層次,使自己的教學技藝越發精湛,使學生的專業素養得到不斷提升,為其就業做好準備。比如,教學“自動扶梯控制系統”時,筆者認真研讀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并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案不僅蘊含著教學主張,還包括詳細的教學實踐過程,旨在使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自動扶梯控制系統”的相關結構和運作原理。另外,筆者又準備了一節“電梯模擬系統”課程,以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并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交流實踐心得和經驗。這樣的教學,既可以優化教師的教學技藝,還能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由低層次的認知上升到高層次的認知,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3.傳播科研和教學成果
要想成為一位聲名遠揚的名師,不僅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累累的科研成果,還要有突出的教學成績和教學成果。因此,在中職電梯專業教學中,教師需要向學生不斷輸入經過實踐證明的教學主張,并充分發揮這些教學主張的實際價值,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比如,學校可以每兩周舉辦一場有關電梯專業的學術交流會,邀請該專業的多位名師在會上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及在實踐領域所取得的優異成績。學生可以通過交流會了解名師們的教學主張及教學操作系統,還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之處,讓名師為自己答疑解惑,從而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同時,學校可以在校園網站上開設“名師講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歡的名師的課程。學習完相關課程后,學生可以寫下自己的心得,名師看到之后要積極反饋。這樣的互動有利于傳播名師的教學主張,加深學生對電梯專業的認識,促使學生在電梯專業學習上下更大的功夫,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另外,中職學校可以聯合起來,開展“名師巡講”活動,讓普通教師通過聆聽演講提升其專業教學能力,讓名師的教學主張和教學操作系統傳播更遠、影響更大,讓電梯專業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總之,由普通教師成長為名師,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教師需要進行持續不斷的努力。因此,在中職電梯專業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外界因素,為自身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為開展優質教學提供足夠的保障,為學生的專業成長助力。
參考文獻:
[1]王學吉.淺析中職學校名師的培養策略[J].職業教育,2019(12).
[2]齊永長,吳俊.中職學校“省級名師工作坊”建設平臺下師資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2019(04).
[3]張力躍.從“一枝獨秀”到“美美與共”——中職“名師工作室”個案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7(03).
[4]史華瑾.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名師群體特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Research on the Talent Training Strategy of
Elevator Structural Skilled Teachers
Wang Bingjian
(Tianmuh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Liy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Liyang 213300, China)
Abstract: To become a famous teacher is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need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realizing the value of life education. As the famous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path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famous teachers,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expand the ranks of famous teachers,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ath and strategy of elevator structural skilled teachers training.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elevator teaching; famous teachers; talent training; path;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