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鋒
【摘要】新課程改革讓人們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和進步,豐富多彩的生活給教學提供了源頭活水。讓生活成為學習知識的教材,是近年來教學改革的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面向學生的實際生活。文章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相關策略,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有效策略
學生學習知識是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應用。從生活角度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是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內容,對小學數學教學意義重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僅僅按照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教學,應該將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式,將書本上的內容生活化,積極探索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數學,熱愛數學,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身邊到處存在著數學問題”,為他們將來深入地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生活化”是近年來各個中小學教學中共同的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模式汲取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精華,是對教材的二次開發。生活化教學模式追求學生的自主性成長,倡導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設教學情境,讓教學更加生活化,讓學生學起來更為直觀有趣。國家曾出臺相關政策,要求學校開發富有生活化情境的校本課程,加強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生活元素的運用,開發學生的智力,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讓教學真正與學生的親身體驗相聯系[1]。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對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是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同時又為生活服務的體現,是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重要措施。小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尚未形成,正處于思維形成階段,注意力較為分散,思維較為跳脫。假如一味地對小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讓學生機械地學習數學知識,只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降低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通過“感知-理解-深化”這三個階段,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將知識與生活進行很好的融合,增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在生活中更好地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2]。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根據學生特點進行生活化教學設計
要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師要注意根據學生特點進行生活化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要盡量選擇兒童化和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面向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兒童化的方式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教學互動。對于與學生生活相關性較差的一些內容,教師可以適當進行改變,在教學時添加更多的生活元素,加強對學生知識的訓練。
例如,教師在對“7的乘法口決”進行教學時,不能讓學生機械地死記硬背,可以利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一個白雪公主配七個小矮人的方式讓學生探索“7的乘法口決”的規律,從而更好地了解和運用“7的乘法口決”[3]。
(二)合理運用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幫助記憶新知識
擁有開放的視野是現代社會對學生的要求。改革開放以來,買賣形式的多樣化、多余資金的存款與投資等等,逐漸地改變了社會,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領域。生活中有很多數學元素,其中蘊含著比較典型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學習,可以打破學習的封閉性,有利于知識的串聯學習。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運用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幫助學生記憶新知識,可以提高教學活動的高效性。
比如在學習到路程和速度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將距離問題轉化為速度和時間問題;去商店買東西,發現東西漲價了,就可以將商品的價格和利潤的計算聯系起來,討論商品定價與賣出數量之間的關系,什么時候可以賣出最多的商品,什么時候可以獲得最大利潤;在上學的過程中分析哪一條路最短,或者紅綠燈較少可以減少時間;每天上課總會有一些學生遲到,可以對這些遲到的學生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是不是經常就是那幾個,影響遲到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學習簡單的統計學知識[4]。
(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添加更多的生活素材,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激勵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去應用,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使學生感到數學是活生生的存在于身邊的學科。
例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以創設類似于商店買賣的生活情境,組織學生進行買賣活動,讓學生對物品進行定價,自由買賣,計算價格,加深學生對于加減法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教師應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不斷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系。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學要回歸生活。未知領域是遠遠大于人們現有的認識領域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比如數字“0”表示“沒有”的意思,但是在具體的情境中就有特定的含義,比如可以表示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可以作為溫度計和數軸的原點,在給物體或者樓層編號時,為了方便記憶和編排,就可以增加數字“0”[5]。
(四)正確認識理論和實踐的關系,豐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手段
為了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師和學生要正確認識理論和實踐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在整體知識框架中認識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將數學課上的理論知識貫穿于學生的生活實踐中,加強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認識和了解。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創新傳統教學模式,構建全新的實踐教學體系。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用一些社會資料,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各自發表對社會熱點事件的見解,開展交流互動,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參與探究、解決問題的主動性[6]。
另外,教師不要單單依靠文本教學,要豐富教學手段,利用聲音、視頻等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還可以適當變換教學時間和教學地點,組織學生到戶外進行學習,既可以增加學生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愉悅學生身心,也可以布置活動任務,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和利用數學知識,使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例如,在學習“圓的周長”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騎行觀測自行車行走的距離與自行車車輪半徑的關系,進而得出圓的周長與半徑的關系,加深學生對圓的周長的理解,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7]。
(五)開展多元化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思維的轉變
思維是閃爍的星星,是跳躍的袋鼠,是黑暗中的火花,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具有重要意義。數學具有豐富的知識模塊。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如交際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等。教師要抓住學生數學學習的盲點及誤區,對知識點進行反復講解與論證,將課本知識與現實情況進行有效融合,培養學生的生活化思維,降低知識理解的難度,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吸收數學知識,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促進學生思維的轉變。
另外,在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活動育人”的主題,開展多元化的課外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元素的意識。教師要以活動為契機,將數學知識與活動相聯系,促進數學知識在真實生活情境中的運用,讓數學教學真正實現“以生為本”,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讓學生接觸、理解并運用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真正實現學以致用[8]。
三、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新時代下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教師要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核心目標,準確把握知識、技能和素養的關系,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進行生活化教學設計,合理運用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幫助學生記憶新知識,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正確認識理論和實踐的關系,豐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手段,開展多元化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思維的轉變,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參考文獻】
李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和情景化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11):109,111.
張成德.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20(31):121-122.
孫杰.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7):254,256.
王桂霞.探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模式[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0):39.
張錦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淺談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J].當代家庭教育,2020(24):183.
任茂元.淺析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應對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9):84.
李曉燕.淺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9):15.
趙和儒.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應用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3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