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芳


【摘要】水頭小學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的精神,堅持“循生命之道,啟精彩之門”的辦學理念,以粵劇教育為載體,開展育人行動研究,構建了“一體兩翼三平臺四園地”的粵劇育人新模式,融藝術修養、品德培養、文化熏陶和舞臺表演于一體,達到綜合育人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粵劇育人;環境;課程;平臺
一、研究的緣起
(一)政策背景
1.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論述
“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2.2015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政策》)中的部署
部署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振興我國戲曲藝術。《政策》指出,戲曲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要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保護、傳承與發展并重,加強學校戲曲通識教育,大力推動戲曲進校園,更好地發揮戲曲藝術在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中的獨特作用。
2017年7月31日,中宣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四部門聯合印發《中共中央宣傳部等印發<關于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的通知》(中宣發〔2017〕26號),通知中強調要高度重視戲曲進校園工作,要充分認識戲曲進校園對于傳承發展戲曲藝術的重要意義。
(二)理論基礎
1.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美育論述
春秋時期孔子講“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我國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審美教育就沒有任何教育。” 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和實踐則要求把培養“真、善、美”的人作為教育的最高目標,把教育事業作為美的事業、把以美育人作為教育者神圣的職責。
2.《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的若干意見》所述
藝術教育對于立德樹人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學校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徑和內容。藝術教育能夠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的目標,學校藝術教育承擔著重要的使命和責任,必須充分發揮自身應有的作用和功能。
戲曲藝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優美動聽的聲腔旋律、惟妙惟肖的舞臺形象、豐富多彩的人物造型、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深受廣大觀眾青睞。戲曲進校園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將戲曲藝術融入校園文化,對于傳承戲曲藝術,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提升廣大青少年的藝術修養和文化素質,都具有積極推進作用。
二、粵劇育人舉措
(一)粵韻環境育人
在校園環境的整體布局上,我們力求突出濃濃的粵韻、粵味,營造粵劇特色精神家園。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先后建設了粵劇文化長廊、粵劇文化館、粵劇排練室、粵劇文化園等特色場館。在這里,孩子們可以了解粵劇的發展歷史,學習粵劇表演名家、名段知識,認識神態各異的粵劇臉譜和各種樂器。每到課間,校園里還會響起悠揚的粵曲小調。校園墻壁、宣傳欄,處處可見粵劇文化的痕跡。通過這些氛圍的創設,整個校園都散發著粵劇馨香,使得學生們深受熏陶。
(二)粵劇課程育人
在研究過程中,我校構建了由基礎課程、社團課程和拓展課程“三課”結合的粵劇育人課程體系。
1.基礎課程主要是面向全體,全員參與。全校師生唱粵曲,做身段操,學習校本讀本《粵韻飄香,水頭展風華》。各學科結合本學科特點在課堂上融合粵劇粵曲知識,使得學生多元化了解粵劇文化。
2.社團課程包含“小星暉粵劇社”“剪紙社團”和“水墨社團”“粵曲合唱社團”,主要對有興趣,天賦好的孩子進行培養。
3.拓展課程包含“粵劇文化節”、社區演出(節假日)和粵劇、粵曲比賽、展覽、參觀等豐富多彩的內容。
整個特色課程體系,既有校內小課堂又有社會大課堂,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予孩子們全方位的粵劇文化滋養。
(三)粵彩平臺育人
我們內外結合,雙管齊下,為學生們提供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臺。如,通過粵劇文化節、水墨畫展、粵劇故事比賽、粵劇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們在活動中欣賞美、創造美、陶冶美的情操;通過參加各級文藝匯演開闊孩子們的視野,激勵學生們積極向上的斗志;通過參加社區義演活動培養學生們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公民意識;通過與兄弟學校交流,相互學習,增進友誼;通過接待外國友人到訪,展示中國戲曲魅力,樹立文化自信。在這些多彩的舞臺上,學生們盡情綻放著自己童年的精彩。
三、粵劇育人成效
(一)豐富了學校“精彩教育”載體
學校有著粵劇教育的傳統特色文化,“以戲育人”成為學校的教育亮點,粵劇文化的精彩內涵、精彩人物和精彩故事,使得學校創建“精彩教育”品牌有著肥沃的土壤。辦精彩學校、育精彩人才成為學校發展的主旋律。“精彩教育”是學校創建品牌的理想追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特色”是國家對學校的要求,“一校一品”“一校一特”是今后學校發展的方向和趨勢。當前,在全國學校特色文化創建和品牌打造的浪潮中,我校以“精彩教育”為核心,以“精彩文化”為土壤,以“精彩粵劇”為載體,以“精彩校園”為目標,全面推進學校特色文化建設,讓精彩文化照耀莘莘學子,讓精彩質量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