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部名著作品背后都蘊含著獨特的人生哲理、社會特點、時代精神,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開展名著閱讀教學活動,有助于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積累語文素養,對于高中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此,本文就名著閱讀教學所面臨的困境作了分析,并重點闡述高中語文名著閱讀問題的有效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中語文;名著閱讀;困境;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0-0113-02
【本文著錄格式】高沁春.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困境及解決對策分析[J].課外語文,2021,20(10):113-114.
名著作品是歷史的沉淀,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價值,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表示,讓學生變得更加聰明的方式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名著作品作為經典的閱讀素材,其中蘊含的濃厚的中外文化,等待讀者挖掘。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開展名著閱讀教學活動,有助于發揮名著作品的教書育人作用,促進高中生閱讀能力與人文素養的發展。但是我們發現名著閱讀教學的實施并不理想,因此本文重點圍繞名著閱讀教學展開了以下幾點探討。
一、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困境
(一)名著閱讀教學功利化
中國一直以來都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教育問題,特別是應試教育問題深深地困擾著教育工作者與學生。雖然自新課改以來,一直提倡素質化教育,主張摒棄應試教育觀念,但是長久以來的應試教育思想難以從教師、家長以及學生的觀念中拔除。應試教育思想的重要體現是“唯分數論”,無論是哪個階段、哪個學科的教學,都將關注點集中于分數的高低之上,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同樣如此。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高中語文教師的名著閱讀教學出發點是為了讓學生考取更高的分數,而不是通過名著閱讀教學促進學生思想、道德、人格等綜合素質的發展,從而導致名著閱讀教學偏離了育人的目標。
(二)名著閱讀教學弱化文本
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下,原本的文本閱讀逐漸被弱化,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時髦”的教學方法,而將名著文本閱讀轉變為多媒體課件,而且未能在恰當的時機使用視頻與音頻。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雖然在名著閱讀教學課堂中表現出了較高的積極性,但是并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無法從文學作品的整本書閱讀中體會到深刻意蘊。其次,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名著作品的講解中僅僅憑借個人的見解,并要求學生記住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點、觀點,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應試效率,但是名著閱讀教學質量卻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并未真正參與到名著作品的閱讀之中,無法從名著閱讀中與作者實現情感的互動,教師也沒有要求學生在名著閱讀中挖掘其中包含的深刻意義,從而導致高中生“斷章取義”的名著閱讀缺少人生感悟,這是名著閱讀教學弱化文本所產生的不良后果。
(三)名著閱讀教學模式單調
有效的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教學目標完成過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教學方法、措施的綜合。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有助于促進學生名著閱讀學習興趣的提升,而單調的、刻板的教學模式則會打消學生的閱讀熱情,因此需要教師關注名著閱讀教學模式的優化,注重名著閱讀教學方法的創新。但是,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教師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所采取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即使一部分教師響應課程改革中的“創新教學”口號,嘗試了教學方法或教學過程的創新,但是大多是換湯不換藥,從而導致名著閱讀教學的創新停留在形式主義層面上。
(四)名著閱讀與其他閱讀教學區分度小
名著作品是歷史文化的精華,具有其獨特的價值,教師在名著閱讀教學的指導中,應根據名著作品的特殊性,采取符合名著文學作品特點的獨特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在名著閱讀中吸收到更多的養分。但事實上,教師已經將名著閱讀與其他閱讀教學混淆,沒有將名著文本進行類型的劃分,在名著閱讀教學的講解中缺乏側重點,導致名著作品的獨特價值未能得以顯現。
二、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解決對策
(一)端正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文學素養
名著閱讀教學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的教育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名著閱讀教學活動組織的實施效果,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端正教育觀念,認識到名著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通過名著閱讀培養高中生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文化底蘊以及健全人格。
其次,教師應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以教師自身的素養魅力影響學生,在榜樣精神的帶動下對名著閱讀產生渴望,激發高中生的名著閱讀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大部分的名著作品篇幅較長,很多學生在名著閱讀中理不清頭緒,面對內容繁多的名著作品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此時若是教師對名著作品具有充分的了解,就會在名著閱讀的指導中知道學生閱讀的難點在哪里,針對學生名著閱讀的重難點給予及時的指導,做到心中有數,緩解學生在名著閱讀中的心理壓力。
(二)設置專門課程,打造優質名著閱讀平臺
教育大計,閱讀為本,為了讓名著閱讀走出“功利化”“弱化文本”等困境,需要學校加大對名著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明確設置名著閱讀的課時,提高對名著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通過設置專門名著閱讀課程的方式,打造系統化的、有序的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平臺,更好地發揮出名著作品的特點,形成一套符合文學名著特點的教學手段以及監管方式,為名著閱讀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以《紅樓夢》的閱讀教學為例,《紅樓夢》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其可讀性不言而喻,那么教師可以根據《紅樓夢》這部作品的章節多少,安排名著閱讀教學課時,目前較為科學的課時安排方式是每周一節名著閱讀課,那么一學期大約是20課時。在名著的研讀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從整體的角度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掌握故事情節結構,挖掘出每一個小故事的主題,聯系每一章節小故事與整個故事之間存在的關聯性,從而引領學生在名著閱讀中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思考。
(三)優化教學模式,豐富名著閱讀教學方法
目前,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并未立足于實踐,名著閱讀教學指導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情感需求,為了滿足高中生的閱讀學習心理,教師應注重名著閱讀教學方法的創新,用名著閱讀教學方法的創新為語文課堂注入新鮮血液,使名著閱讀彰顯出生命的活力。如在《論語》的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對話式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所選擇的角色不能重復,在角色扮演的對話交流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論語》中的哲理。
其次,教師可以采取體驗式的閱讀教學方法,在名著閱讀教學中關注教師、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互動,以體驗式的閱讀學習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名著作品中的精髓,發現名著閱讀與其他閱讀之間的不同之處。以《老人與海》為例,若是采用常規的閱讀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閱讀海明威的這篇著作,很難讓學生們領會到大海的跌宕起伏,以及其中包含的個體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若是教師在這篇文章的閱讀指導中實施體驗式名著閱讀“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便可以將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內容傳遞出來,讓學生在這部作品的閱讀中實現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情感融合,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體驗與感悟名著作品。
(四)科學指導閱讀,加強名著閱讀分類指導
課外閱讀的書籍可以分為小說、詩歌、戲劇、文化等類型,針對不同的閱讀體裁所采取的閱讀教學方法應有所轉變,為了實現科學的名著閱讀指導,教師應將名著閱讀素材進行整理并分類,做到有針對性的、分類別的閱讀指導。以小說類的名著閱讀教學為例,比如:我們所閱讀的《三國演義》與《紅樓夢》中的片段與人物動作等情節的設定,具有情節曲折、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特點,在小說類的名著閱讀中不僅要了解文本中的故事情節,還需要透過故事發展的過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小說所講述的主題。在《紅樓夢》這部小說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梳理故事情節,摘錄精彩片段,譬如黛玉葬花、探春理財、黛玉焚稿就是《紅樓夢》中的精彩片段,這里面的女性人物形象與性格特點塑造尤為巧妙,學生可以從人物形象的角度進行分析,進而通過情節分析揭露主題,掌握小說類名著閱讀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所面臨的困境,教師應針對其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制定有效的改善策略,從而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更好地發揮名著閱讀的教育價值,從名著閱讀中習得語言知識,提升人文素養,促進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金中.名著閱讀的困境及教育途徑[J].教學與管理,2017(4).
[2]陳秉強.如何突破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困境[J].好家長,2018(6).
[3]胡素珍.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模式構建[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7(12).
[4]高亞東.探討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人生十六七,2017(32).
[5]葉秀碧.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研究[J].讀寫算,2018(36).
作者簡介:高沁春,女,1981年生,江蘇常熟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