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賢
摘 要:數學教學在作業分層設計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分層不科學、缺乏針對性等。文章基于學生發展,針對分層作業的存在問題提出具體的分層作業實施策略: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做好作業內容分層;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做好作業目標設定;開展科學合理的作業評價,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關鍵詞:學生發展;初中數學;分層作業;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4-0130-02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數學教學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必須注重通過課堂教學讓每一位學生得到發展。在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的數學基礎有差異性,所以教師對學生的作業要區別對待,要根據不同基礎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讓學生量力而行,防止學生由于不會做去抄襲別人的作業。基于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布置分層作業是必然趨勢。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本文主要對如何基于學生發展做好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設性意見。
一、 數學教學在進行作業分層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第一,整體的作業分層設計不夠科學合理。有很多教師在進行分層作業設計時往往拘泥于作業題目的數量上,比如一些教師針對基礎不夠牢固的學生會布置較少的題目,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會加大作業量,但是對作業的內容沒有進行科學區分,所以很難產生較為有效的分層效果,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對數學學習感到厭倦。第二,作業分層設計缺乏科學的指向性和針對性。作業設計一定要更加契合特定的教學目標,結合不同的分層學生,教師需要設定的分層作業往往是不同的。有一些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沒有注意和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教學目標保持一致,這樣就不利于提升作業水平,達不到通過作業提升學生數學能力的目的。
二、如何基于學生發展做好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和實施
1.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做好作業內容的分層設定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做好作業內容的科學設定,確保作業內容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進行作業分層設計之前,教師可以先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有效劃分學生層次。第一個層次的學生通常學習能力較強,有堅實牢固的數學基礎;第二層次的學生通常數學基礎知識掌握比較好,而且學習態度端正;第三層次的學生整體的數學基礎不夠扎實,數學思維較為薄弱。完成層次劃分以后,教師就要積極進行作業內容的分層設定。例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時,針對處于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多設定一些偏基礎的題目,可以涵蓋關于SSS、AAS、ASA等基礎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把握,鼓勵學生將這些基礎知識應用于做題實踐;針對處于第二個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方面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多設計一些有助于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題目,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往往需要深入剖析并挖掘出判定定理的相關條件;針對處于第一個層次的學生設定作業時,教師需要對他們的數學思維和綜合能力進行提升和強化,可以多加入一些更需要發散思維的題目。這樣,教師通過全面尊重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就能讓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水平。
2.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做好作業目標的設定
分層教學作為一種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更多的尊重,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往往更具有高效性和科學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是根據教師的指令完成作業,教師布置什么內容學生就做什么內容,沒有太多的選擇權。部分教師也沒有結合實際狀況進行考量,導致一些學生不能按照預期完成所有的作業,這種采用較為單一的標準控制和要求所有學生的做法,很容易適得其反。學生長期面對較為固定的作業,往往會陷入一種機械式的作業模式之中,而且針對那些基礎不夠扎實、能力不夠強的學生,他們由于自己的實際水平和作業目標之間差距較大,很容易出現抄作業的情況。久而久之,就會拉大學生之間的差距。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分析,教師長期使用這種強制性的作業目標設定方式并沒有真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反而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為了更好地優化作業設計,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借助更加開放的模式引導學生完成相關的作業設計,在具體布置作業內容時可以給予學生更多選擇的權利。例如,在教學關于函數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不同層次的作業,讓學生有充分的選擇余地,比如有的題目是考查反比例函數定義的,有的題目是考查函數基礎性質的,還有一些題目是結合實際生活應用函數的應用題。這些題目類型和難度不同,并不是所有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獨立完成,這樣學生就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特點和能力自主選擇。基礎一般的學生,他們往往可以選擇那些側重考查基礎知識的題目;能力較強的學生,他們可以在完成基礎類題目的前提下,完成更多拔高類的題目,可以嘗試使用函數的知識內容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往往能夠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從而有效結合自己的實際學習狀況完成作業,提升自身綜合素養,為后續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3.開展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一般都是在第二天上交作業,然后等待一段時間以后,教師會給予作業完成狀況的反饋,通常是作業題目完成的正確和錯誤。部分教師對于學生整體作業評價模式比較單調枯燥,并沒有利用肯定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支持,這樣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好數學的自信心。而在新的教育環境和教育理念下,教師需要做好對學生的基礎評價和反饋。作業作為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內容的重要過程和手段,需要教師的及時反饋和科學評價分析,這會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產生較大影響,為學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動力。因此,教師作為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引領者,需要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進一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具體而言,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分析,可以借助評分的形式進行客觀的測評。比如,教師科學設定不同層次的作業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完成效果開展有效分析。當基礎較差的學生能夠盡最大努力完成難度較大的作業時,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肯定,這樣學生受到正向的激勵,就會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從而獲得更大的進步。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障礙和困難時,教師要積極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心中的困惑,積極指點學生完成相關的作業習題。這樣,正向的評價加上針對性的指導,就能幫助學生處理好在學習中遇到的些許問題,發揮作業評價環節的激勵作用,從而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成長。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做好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認識到在作業分層設計方面的分層不科學、缺乏針對性等問題,在具體的教學中實施科學的作業分層舉措: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做好作業內容分層;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做好作業目標設定;開展科學合理的作業評價,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1]潘虹.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作業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7(22).
[2]方晶.基于自我診斷的初中數學階梯式作業設計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3]李承容.初中數學課堂作業多元化設計的策略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7.
[4]梁倩.初中數學發展性作業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