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坤
摘 要:隨著科創版的設立和注冊制的實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通過對我國上市公司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現狀的分析和存在問題的探討,提出了相關建議。希望研究結論有助于提高我國上市公司知識產權信息披露質量。
關鍵詞:注冊制;上市公司;知識產權信息;信息披露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3.064
0 引言
隨著科創版的建立,注冊制在我國正式實施。我國資本市場面臨重大變革,信息披露制度作為注冊制的核心,成為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是國家科技發展的關鍵,因此,利益相關者對知識產權信息的關注也伴隨著企業經濟發展結構比重的提高而提高。然而,上市公司的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并不盡如人意。每年都有折戟在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問題上的上市公司。這再次提醒我們,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將是困擾企業的長期問題。然而,目前我國現行的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制度中上市公司只有少數原則,并且極其分散,導致披露不規范、不系統,這已經成為制約上市公司知識產權戰略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的現實問題。因此,提高上市公司知識產權信息披露要求,完善知識產權信息披露標準,對我國企業的發展和資本市場的良性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1 上市公司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的經濟影響
新時代下,我國正在向高質量經濟轉型。在國際競爭中,知識產權將是非常重要的競爭手段,也是投資者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指標。因此,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學者參與到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的研究中,發掘其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
在國外學者中,Cohen和Kaimenakis(2007)通過實證分析技術企業無形資產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發現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Bronwyn(2000)將知識產權權屬作為解釋變量,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其與企業股票價格呈顯著正相關關系。Nicholas和Reenen(2002)發現上市公司持有的專利能夠有效地促進企業生產力的進步,同時對企業的股價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國內學者中,周江燕(2012)以專利及非專利技術計量知識產權,通過實證分析發現,知識產權對企業盈利能力的貢獻不僅高于其他無形資產的盈利能力,但也高于其他資產的盈利能力。劉曉宇、鮑新中(2019)通過實證研究,利用A股上市企業數據,實證檢驗了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狀況與企業價值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國內外研究發現,知識產權及其披露對企業價值有直接影響。因此,分析上市公司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2 我國上市公司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2.1 上市公司知識產權信息披露意愿不足
隨著我國科技發展的崛起,目前,每年的專利申請量已成為世界第一,專利授權量也呈明顯上升趨勢。企業更加注重知識產權的獲取、利用和保護。但近年來,不少企業因知識產權信息披露不當而暫停上市,而計劃上市的企業往往會就知識產權信息問題接受多輪質詢。當然,知識背景下的資本市場通常伴隨著流動性較大的特征,資本市場各利益相關者對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的關注點也不同。對于投資者而言,投資者希望企業能夠充分公布知識產權信息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品牌商標、知識產權運營模式和策略、重點知識產權研發項目等,以對企業未來發展有更好的判斷,使其能夠利用手中有限的資源獲得最大利潤。然而,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一方面希望向投資者展示自己的科研優勢和發展前景,以降低獲得外部融資的成本,但同時不得不擔心,過度披露可能會讓潛在的競爭對手掌握公司的運營信息,從而削弱公司的競爭優勢。
2.2 上市公司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內容不完善
目前,我國缺乏關于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的專門規范性文件。上市公司知識產權信息披露沒有具體要求和統一規定,涉及的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制度只有《知識產權相關會計信息披露規定》。這一規定要求記錄知識產權授權、使用和交易的基本信息,但這些信息對投資者決策沒有太大影響,因此,上市公司按照公司的意愿進行信息披露,很多關鍵信息并未披露。例如,通過查閱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年報,發現上市公司年報中知識產權信息披露情況各不相同,比如有的企業在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問題上只公布了企業擁有的專業數量,但一些上市企業在知識產權信息披露方面相對充分,如詳細披露,企業研發的類型和進展情況,企業知識產權交易的融資狀況,知識產權的投入產出情況等,這些信息將為投資者的決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同時,對一些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年報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內容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除了披露內容較少的上市企業外,大部分披露相對較詳細的企業的披露大多集中在知識產權的過往業績表現,如企業的知識產權投資和收益,沒有很好的披露未來的知識產權發展預期,如公司的知識產權管理愿景、未來研發戰略和知識產權風險管理計劃,這些信息對投資者未來的預期更為重要,它直接影響企業未來的投資收益。相對于國外較為發達的資本機構而言,知識產權未來信息的披露是關鍵。例如,美國《證券法》要求對未來關鍵研發或可獲得的知識產權、未來應用、創新重點和市場前景等進行信息披露,以給予投資者更多投資信心。
2.3 上市公司知識產權信息披露不真實
上市公司都有股價評估,當自己的知識產權情況不是很好,企業本能地想削弱這部分信息對股價的影響,所以有很多企業為此而修改報表,希望獲得投資者青睞而進行欺詐行為,極大地侵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嚴重損害了資本市場的秩序。知識產權信息披露不真實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知識產權信息披露不真實,上市公司會披露不存在的重要信息,或者披露的重要信息通過編造數據而獲得。二是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遺漏,上市公司甚至會對應披露的信息給予部分披露甚至不披露。三是知識產權信息披露不準確。一些上市公司在披露知識產權信息時含糊不清、避重不談。這些信息披露不準確是對投資者的重大誤導。筆者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信息披露的核查機制缺失,有待完善。
2.4 上市公司知識產權信息披露不及時
一般來說,企業對知識產權信息的披露出現在定期年報和季報中,但企業的知識產權狀況卻在不斷發展。比如,企業新獲得了行業內重要的核心專利,或者遇到了比較嚴重的知識產權訴訟。這些信息對企業未來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但很少有上市企業主動及時披露這些信息,導致知識產權信息披露滯后,滯后信息披露對投資者的價值大打折扣,一方面可能給投資者造成損失,另一方面更好的知識產權信息披露滯后,則可能導致潛在投資者轉而投資其他公司,這對上市公司來說無疑是一種損失。
3 相關建議
3.1 鼓勵上市公司積極自愿披露知識產權信息
企業在知識產權信息披露方面的積極性不高,但在知識競爭的今天,上市公司的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并不等同于商業秘密的披露,是向投資者展示其優勢,也是向上下游企業釋放的良好信號,對股價和企業合作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時,政府還可以建立適時的激勵機制,對知識產權信息披露較好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選擇年度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狀況良好的企業進行公示,潛在影響投資者對公司的商譽認同,增加投資意愿,并間接影響公司信息披露意愿,努力營造市場主動披露知識產權信息的氛圍。
3.2 盡快完善知識產權信息披露準則
由于我國知識產權信息披露標準缺失,我國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缺乏規范,我國應在會計準則框架下充分考慮知識產權相對于其他無形資產的特殊性和內容,并嘗試建立知識產權信息披露準則并完善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的內容和范圍。參考國外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的經驗,盡快出臺更加科學規范的知識產權信息披露指引。筆者建議在準則的制定中應遵循自愿披露和強制披露相結合的原則,以減少知識產權活動中由于有限的理性和對利潤的非理性追求而導致的低效率的后果。對于需要部分可量化的知識產權信息,如知識產權的種類和數量,知識產權研發投入和產出,未決訴訟索賠金額等信息可以嘗試強制企業進行披露。對于需要定性介紹的,如專利組合對公司的重要作用,研發和經營戰略定位、知識產權風險防范政策等,可以放到自愿披露的要求中。這種強制性和自愿性披露原則相結合,將更好地調和因企業和投資者關注點不同而造成的矛盾。
3.3 不定時核查上市企業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內容
信息披露的不真實現象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嚴重擾亂了資本市場的秩序。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高新技術企業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與其他信息相比,知識產權是高新技術企業的命脈,在投資者偏好高新技術企業的現實情況下,知識產權信息的不真實披露會嚴重降低投資者的信心和我國的競爭力。因此,監管部門、投資者等利益相關方不定期對上市公司披露的知識產權信息進行核查,確保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對于嚴重誤導甚至虛假記載知識產權信息的違法行為,監管部門要嚴格處罰,追究上市公司及其管理人員的責任,并向社會公開。對于知識產權預測性信息等因專業知識產權預測性信息披露不準確的,監管機構可以在評估后要求其更正。當然,預測信息等軟信息的不準確披露可以按照國際慣例減少其責任。知識產權信息的真實性直接影響到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因此,當其對上市公司發布的知識產權信息存在疑義時,可以要求對公司的知識產權信息進行核查,一旦發現虛假欺詐信息,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追究企業及其管理者的責任。
3.4 加強上市企業知識產權信息的持續披露
嚴格地說,在資本市場中,知識產權信息的最新狀態相對有價值,投資者需要實時掌握信息進行投資決策,因此,加強知識產權信息的持續披露顯得尤為重要。上市公司不能只在定期報告(年報、季報、月報等)中披露,更重要的是,在企業發生知識產權交易和訴訟時要進行及時的信息披露。同時,也建議投資者主動向感興趣的公司提出持續披露知識產權信息的要求。投資者的關注將促使上市公司更積極地持續披露知識產權信息。
4 結語
注冊制背景下,對上市企業信息披露的要求更高。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在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問題上還存在諸多問題,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的自愿性、完善性、真實性和及時性還有待提高。
參考文獻
[1] Cohen S,Kaimenakis N.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in Knowledge-Intensive SMEs[J].Learning Organization,2006,14(3):241-262.
[2] Bronwyn Hall.The next generation of IC measurement-the digital[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0,12(3):263-272.
[3] Nicholas B,John V R.Patents,Real Options and Firm Performance[J].Economic Journal,2002,112(478):82-97.
[4] 周江燕.知識產權價值與企業業績相關性研究——以中國資本市場數據為例[J].湖南社會科學,2012,(02):142-145.
[5] 劉曉雨,鮑新中.上市公司的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及其價值相關性[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08):21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