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進軍
摘 要:目前我國各個小學基本上都開設了德育課程,但是因為德育課程教學中的教學內容并沒有很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小學生德育教育應該滲透在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單憑德育教學遠遠不夠。文章對目前小學低年級德育教育的學習現狀進行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地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德育教育;教學難點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5-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16
學習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講非常重要,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講,可以通過加強學習來提高成績,但是如果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習慣等出現了偏差,想要改變就會比較困難。在當今社會,擁有良好道德以及思想品質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的社會發展。近年來各個學校對于德育教學的關注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基礎階段,這個時候如果學生沒有受到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很不利于學生正確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從而影響小學生今后的良好發展。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基礎階段,因此在這一階段除了要教會學生很多理論知識外,一定要將德育工作放在教學的首位,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小學生才可能擁有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及世界觀。
一、小學低年級德育教育的特點
小學低年級德育教學是一個需要長期進行的教育工作,德育教學的效果不可能在學生的身上立竿見影地顯現出來,學生也不可能通過一兩節課的德育教學就使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得到顯著提高[1]。只有掌握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發展特點,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教學的方方面面,學生才會逐漸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會逐漸得到提升。因此,各科教師一定要和低年級小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引導其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小學生今后的良好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低年級階段進行德育教學的意義
(一)德育教育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小學德育教育可以說是學校進行教育的重點內容,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正處教育啟蒙階段,這個階段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成長的重要階段,還是其思想道德形成的主要時期,這個時候進行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格素養以及思想品德,德育教育貫串著學生德智體美各個方面,是學校進行教育工作的基礎和重點。
(二)關系著社會的未來發展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我國發展的希望所在,低年級學生的德育工作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成長??梢哉f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德育工作是文明建設的基礎工作,只有通過開展良好的德育工作,才可以為我國培養出更多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的合格公民。
三、小學低年級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難點
目前各個小學對于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已經得到了提高,并積極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革,但是因為種種因素的影響,小學德育教育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根本原因是小學生的德育教學僅局限在德育課程教學和班主任管理方面,在別的教育學科中,教師并沒有將之作為教學內容來進行,即便一些學校要求教師將道德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但具體的德育教育也并沒有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這就使得現階段的小學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局限性。雖然通過德育教育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逐漸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但也僅僅只是存在于簡單的認知方面,不能很好地將其內化,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并不能很好地對其進行應用[2]。所以說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一定要打破現有的局限,將小學德育教育滲透在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德育教學工作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四、小學低年級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優化措施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因為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對于學校中的一些事物感到新奇,而且因為其處于特定的年齡段,心理上還不夠成熟,對教師充滿了尊敬和信賴,在行為和情感上也比較依賴教師,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這些特點開展德育工作,培養學生基本的學習習慣、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合作精神、愛國之情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
(一)要通過故事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教師在對低年級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注意一定不要只講道理,而要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通過給學生講故事的方法進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師想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可以給學生講述“聞雞起舞”的故事,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故事中懂得學習應該認真和刻苦的道理,進而培養自身良好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又如班級內有學生破壞花草樹木,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對學生進行教育,可以向學生講述一個關于花草樹木的童話故事:從前有一個美麗的森林,滿地都是鮮花和綠樹,在森林中有一個叫樂樂的小鳥,它每天都在大樹上的窩里快樂地歌唱。直到有一天來了很多的人,將大樹都砍光了。小草和小花也被踐踏,失去了生命,樂樂不得已只能和姐妹們一邊流淚一邊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自己曾經生活的地方……學生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內心深處的觸動是非常大的,會在心中暗暗決定,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愛護大自然,不再破壞花草樹木。
(二)通過實踐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各科教師可以多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具有積極教育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可以使學生對生活的認知變得更加豐富,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社會、自然和自我的認識。比如每年的植樹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植樹活動,或者去大自然中認識各種植物。再比如進行生態垃圾的收集,或是對環境進行調查的活動等,在大自然中培養學生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道德觀念[3]。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去養老院幫助老人、做垃圾分類義務指導員等,或者組織學生將自己閑置的衣服、玩具、書籍等寄給我國偏遠地區的小朋友們,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思考,進一步獲得道德體驗,激發小學生的道德情感。
(三)在課堂上進行德育教學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德育教學還可以滲透在各科教學中,語文教學中有很多關于德育教學的潛在內容,教師可以將其充分挖掘出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新課標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社會主義道德觀念和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并提高其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小學現階段的教學內容都具有很強的德育教育意義,語文教師要對其中蘊含的道德教育意義進行深度挖掘,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不只是語文教學,數學教學中也可以滲透德育教學的內容,但是數學課程不同于思想道德課程,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抓住有道德因素的詞句、圖表以及題目等進行滲透。比如低年級的數學應用題中經常會涉及節約用水、用電、做好事等,這時教師可以稍加引導,使學生在進行應用題解答時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再如在學習時、分、秒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對時、分、秒的初步概念進行了解之后,再讓學生通過寫字、拍皮球等方式,具體地感受1分鐘、1秒鐘到底有多長,一節課堂有40個1分鐘,對學生適當地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四)德育教育要因材施教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來進行,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不能以成人化的教育方式來教育低年級段的學生。很多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經常會這樣說“你不能這樣……應該……”這樣的話,有的學生可能會迫于教師的威嚴而接受,有些學生可能就會表現得不屑一顧。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相對來說閱歷較淺,思維能力也比較具體,在家中又多半是被家長寵溺的,因此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要根據現代孩子自理能力較差的特點進行。首先,教師要對學生的自理能力以及性格特點等進行充分的了解和認識,然后再進行因人而異的教育工作。對于自理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用鼓勵性的話語引導其進行疊被子、做家務等活動;如果是自理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先鼓勵其學會自己刷牙、洗臉、整理書包等,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小學的生活,培養他們自主、獨立的精神。
(五)德育教育要多元化
1.在班級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想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道德素養,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外,還應該在平時的班級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工作,還可以定期舉辦一些德育教育題材的班會活動,讓學生在班會中交流和討論,明確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改進[4]。
2.教師要和家長聯合進行德育教育工作。家長對于學生的影響非常大,教師一定要學會借助家長的力量來進行德育教育。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和家長溝通,進一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良好的習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社會觀、世界觀。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關系著學生今后的發展,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并根據小學低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心理特征因材施教,通過課堂、故事、班級活動以及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展開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時刻對學生的活動動向進行監測,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提升,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為小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霞.德育滲透在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外交流,2020(7):236.
[2]何金蓮.抓住細節,點滴滲透 ——小學低年級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J].南北橋,2018(12):73.
[3]馬愛華.如何將小學生德育教育活動滲透到學習生活中[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6(10):52.
[4]周金平.如何通過生活化途徑滲透小學德育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6):25.
[責任編輯 張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