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彪
摘 要: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是課改下所要求的一種能力,也是提升學生數學素養、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方面。但是在傳統的教學理念影響下,許多數學教師采用的都是“灌輸式”教學模式,通過題海戰術來幫助學生達到掌握知識技能的目的。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不高,不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與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5-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70
一、培養數學計算能力相關現狀解析
(一)教師自身方面原因
數學計算能力僅僅是一項基本性的技能,所以很多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中往往只注重對學生數學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對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當學生在計算中出現錯誤時,教師認為是由學生粗心造成的,不用額外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培養,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學生在計算方面得不到重視,計算能力無法提高。在培養和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時,教師必須擯棄固有思維,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改善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二)學生自身方面原因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自控能力較差,往往不會系統地對自己的數學計算能力進行鞏固,也不會究其根本,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幾乎不理解自己計算某道題出現錯誤的原因。同時,小學生的思維不夠縝密,在數學應用方面往往會落入陷阱,造成計算的錯誤。小學生的另一大特點就是感性思維,只能看到問題的表象,在計算時總是以最簡單的思維計算題目,造成計算的錯誤。
二、培養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對策剖析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超過70%甚至以上的失分點都是由于數學計算的失誤。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關注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以此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谛W數學計算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主動學,主動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簡便方法運算等技巧達到算得準、算得快的目的。在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可以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在強調計算數量的同時,也要講究訓練形式的多樣化,多種形式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同時,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講述中外數學家的故事,如華羅庚正在演算一道數學題,誤將數學題答案當作棉花價格告知買主,當買主把自己的草稿紙帶走后,追趕買回。以此營造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培養堅強的意志
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對于學生養成準確計算的能力具有促進作用。數學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鍛煉出來的,因此要讓學生養成每天練一練的習慣。在數學計算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教師可以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量安排一些口算訓練,通過長期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也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有些學生只喜歡做簡單的題目,遇到一些稍微復雜的問題就會放棄,教師要善于發現小學生的思維障礙,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通過積極的鼓勵幫助學生建立信心,發現不斷突破自我的樂趣。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上課認真聽講,主動思考,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在練習中要仔細推敲題目,不要急于求得答案,還要養成自我檢查、檢驗、有錯必改的習慣。很多時候,學生在做數學題目時總是著急忙慌,不是少看了這個數字就是多看了那個數字,往往是在計算到一半時才發現錯誤,不僅浪費了計算時間,還影響了計算效率。教師要培養學生在日常做題時認真審題,做完題目及時驗算的習慣。不論題目是否要求學生進行驗算,學生都應該養成驗算的好習慣。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書寫格式的要求,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清楚地展現出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也便于學生在計算出現錯誤時找到錯誤點。教師也要以身作則,作為學生的榜樣。如,在日常教學時要先審題后分析,了解題目要表達的內容,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地講解題目;在做板書時也要重點突出。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培養學生計算習慣時,教師要堅持不懈一抓到底。
(四)增強簡便意識,提高計算的靈活性
簡便運算是根據算式和給出數據的不同,利用運算定律以及數與數之間的特殊關系,使得計算過程簡化、簡潔的計算方法。簡便運算是學生在熟練運算加減乘除后掌握的一種本領,能夠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善于發現事物的規律的習慣,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對題干的敏感度和靈活性。在小學階段,需要學生熟練掌握加減交換律、結合律以及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這是在簡便運算中最常使用的運算規律。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的運算定律,教授學生一些常用的簡便計算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簡便運算的意義和必要性。簡便運算不僅提高了學生做題的速度,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計算的靈活性和正確性,為之后復雜的運算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三、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生由于缺乏生活經驗,往往感到數學十分抽象和乏味。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調查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等,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也最終應用于生活,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一)組織口算活動
口算是小學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行筆算的基礎。我們常用的筆算也是在準確的口算中發展起來的。但是由于口算并不納入考試的范疇中,很多教師都不重視對小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導致很多學生沒有紙筆就無法完成計算題。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開展小組口算競賽活動,可以使學生學習他人的計算方法,并結合自身實際,在今后的計算中努力提高口算的準確率和速度,與小組成員共同進步。
(二)自主出題活動
自主出題就是學生根據課本中的練習題進行自主出題,然后將出好的題目統一交給教師審核后,由學生隨意抽取題目進行作答。做完題目后,由出題人批改,并說出每道題目要考的知識點是什么。學生出題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在學生出題的過程中,首先要對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找出重點,并在出題時考慮題目的考點分配和難易程度。在批改題目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檢查別人是否有錯再一次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計算能力越來越強。
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智能手機等的出現,使很多人越來越依賴這些科技產品,這也導致學生的計算能力得不到有效訓練,計算能力越來越差。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組織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口算能力。教師可以開展24點口算活動,每次抽出4張牌,根據牌上的數字進行加減乘除計算,最快算出24點的學生獲勝。這種口算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積極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進行計算,避免了傳統教學的枯燥性和單調性。在游戲中,激烈緊張的氣氛可以激發學生的計算潛能,不僅鞏固了學生所學的計算內容,提高了學生計算的熟練度,還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計算的快樂。定期開展口算活動,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提高學生的計算效率。
(三)小組競賽活動
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之間通過接力的方法進行限時計算,最終使用時間最短、正確率最高的小組獲勝。在小組競賽中,每個學生都為了獲勝而努力,這種緊張的氣氛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將日常所學的數學知識快速在大腦中閃現,經過快速篩選得出最終答案。比賽結束后,學生可以對小組錯題進行討論,每個學生對題目如何做都有自己的方法,在討論中尋找計算出錯的原因,并借鑒他人的計算方法,使每個人都可以有所收獲。總的來說,小組活動不但要求學生熟悉課本內容,還需要通力合作,在確保問題回答速度的同時保證其準確性,這無形中培養和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加強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堂時間留一部分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提高數學素養。
(四)課堂角色互換
在傳統數學課堂中,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吸收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在新課程改革中,要求以學生為中心。為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開展課堂角色互換活動。要求每一個學生選擇一道計算題,走到講臺上講解自己對題目的理解和做題的過程。學生為了正確地講解題目,課前會進行一定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內容。在課上將題目講給他人時,再一次鞏固了所學內容,加強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提高了自身的計算能力。同時,在這樣的課堂角色互換中,學生可以聽到很多人的解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提升自己的計算能力。
四、結語
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整個數學學習的基礎,基礎如果不牢靠,又怎么去談建設高樓大廈?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教師在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時,要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其堅強的意志、良好的計算習慣和創新能力,同時,要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如口算活動、自主出題活動、小組競賽活動等。教師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因為小學生具有愛模仿的特點,教師是學生模仿的對象之一。教學中,教師要吃透教材,將內容準確地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對計算的興趣,重視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實現計算教學效率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蔣夢穎.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研究[D].安慶師范大學,2018.
[2]張利艷.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3]黃寨蓮.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剖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
[4]孟靜.淺析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7(16).
[責任編輯 李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