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喬

【摘 要】本文以四川自貢來牟鎮為例,分析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特征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對電子商務的認識、擴大電商規模、重視電商人才培養、完善電商政策法規等“互聯網+”環境下農村電商發展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 農村電子商務 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6-0017-03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無論是工業還是農業都與互聯網緊密聯系,經濟的增長離不開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電子商務作為中國產業發展新模式,為產業轉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以四川自貢來牟鎮茶產業發展為例,對當下我國農村電商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現有農村電商的典型模式,總結其成功經驗,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
“互聯網+”是指在創新2.0(信息時代、知識社會的創新形態)推動下由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也是在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由互聯網形態演進、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簡單地說就是“互聯網+傳統行業”,即利用信息和互聯網平臺,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融合,通過“互聯網+”自身的優勢,對傳統行業進行優化升級和轉型,使之前的生產經營方式向現代化綜合管理轉型,使傳統行業迅速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互聯網+農業”是促進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力,對促進電子商務與農村產業的有機融合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持續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培養農村電商骨干人才,拓寬農產品銷路,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農村電子商務是指通過網絡平臺嫁接各種服務于農村的資源,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務、服務領域,使之成為遍布縣、鎮、村的三農信息服務站。研究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是建設新農村的必要環節,也是促進產業快速轉型的重要保障。農村電商在市場領域有著巨大的潛力,吸引了商業巨頭們投資的目光,不斷重視和發展農村市場,全面推動農村的改革與進步。目前,農村電子商務已由早期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逐漸演變為“城市+農村+平臺”的新模式。因此,研究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以四川省自貢榮縣為例。茶葉產業為該縣的優勢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以茶產業為依托發展農村電商,增加了就業崗位,幫助當地居民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推動了榮縣山區經濟的全面發展。在深入研究自貢榮縣電商發展模式的基礎上,本文將現行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大致分為B2C模式、全產業鏈電商發展模式和社交電商發展模式這三種類型(如表1所示)。
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農產品快速、大量地銷售,但農村電商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本文以來牟鎮為例進行分析。
(一)對電子商務認識不到位
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較城市落后,不同的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也各不相同,發展不均的現象較為常見。受思想觀念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響,農村地區對電子商務的認識不到位。其一,農村地區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其二,大部分村民還處在重生產、輕銷售階段,思想相對落后;其三,村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不足,不知道電子商務是什么、有什么用,也不清楚電子商務的操作流程,更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較低和見識較短的影響,他們對電子商務存在的合理性、安全性產生懷疑。
(二)農村電子商務規模小且競爭力弱
農村電子商務網店準入門檻低,很容易就可以開設網店進行創業,因此,農村電商網店規模小,數量多。然而,由于缺乏完整的資本供應鏈和正確的市場引導,農村電商店鋪之間的聯系很少,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合作,產品類型不夠豐富,產品品牌影響力低,整體市場競爭力較弱。
(三)農村電商專業化管理人才有限
就目前而言,懂管理、物流技術、運營、組織、售后的農村地區電商人才缺乏仍然是農村電商發展的短板之一。農村電商物流發展與傳統的農業物流運營體系不同,從事電商的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電商管理培訓方案計劃的制訂和實施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等等。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培養的困難。
(四)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雖然近年來我國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法規,但由農村電子商務產生的一些新型市場主體和市場要素還缺乏法律規范。由于電子商務應用范圍廣,信息來源不唯一,有些違紀違規行為得不到有效管制,網絡應用環境不夠安全,因此,網店雇人刷好評等欺騙行為并不少見。而基于平臺交易產生的海量數據歸屬、使用以及信息安全等問題,也還缺乏明確的界定。
三、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
(一)提高對電子商務的認識
農村電子商務產業是一個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龐大的產業集群,產業涉及面廣,銷售模式極具特色,與傳統產品的銷售方式有所不同。榮縣來牟鎮積極推廣茶葉機械化采摘技術,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茶農經濟效益,解決茶農勞動力匱乏問題;加大機采技術培訓指導,與四川一貝茶機公司開展合作,引進各種型號采茶機;建立銷售網店和維修維護網店,邀請四川農業大學老師、專家到公司、基地為茶農、種植大戶免費培訓茶葉機采技術,并組織相關專業人士到農村進行科普,使茶農了解到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重要性、可行性后,慢慢改變了傳統的營銷觀念,提高了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識。
(二)擴大電商規模,強力推進區域品牌
目前榮縣建有標準化茶葉基地3600余畝,分布在榮縣長山鎮、來牟鎮、雙古鎮,其中有機茶基地1000余畝,引進特色茶樹品種:黃金芽1800余畝、安吉白茶1200余畝。公司主要生產黃金葉茶、黃金白茶、茗茶、香茶、茉莉花茶、優質茶坯、眉茶等產品。榮縣吉康茶葉專業合作社打造“黃金葉”品牌,構建營銷網絡,建立“龍頭企業+專合社+基地+農戶+訂單”產業化經營模式,構建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發揮示范專業合作社的“兩個帶動作用”,帶動專業合作社成員和周邊茶農持續穩定增收。
同時,榮縣組織建立農村電商協會,電商領導者定期交流經營經驗,并積極調解電商行業間由于不良競爭而引起的矛盾,不斷增強電商協會的組織與引導能力,從而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健康發展。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和電商協會加大監管力度,嚴禁出現摻假、售假現象,支持電商出售高質量農產品,打造專屬自己的農產品品牌,進而帶動所在地區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在銷售農產品種類方面,選擇有利于自己區域健康發展的特色農產品,并大力宣傳產品品牌,實施產品差異化銷售競爭策略,使農村電子商務的變化緊跟市場經濟發展的腳步,使分散獨立的小店逐漸發展為中大規模企業。
(三)重視電商人才培養
目前農村電商從業人員主要有兩類:一是農村原有的農產品從業人員轉型從事農村電子商務活動;二是各地高校培養的電子商務人才畢業后從事農村電商活動。這兩種人員由于知識技能不一樣,成長的環境也不一樣,因此要提供差異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因材施教,才能培養出更高素質的電商人才。
現在仍有不少單位只重視引進人才、使用人才,而不注重培養人才。我們應在重視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同時重視對實用型人才的培養,激發本土人才的潛能,營造多種平臺讓他們在歷練中成長。學校應與企業建立聯系,讓學生在暑假和寒假時及時深入企業進行實踐,將所學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使培養出來的人才更符合企業的實際需要。
通過對來牟鎮地區的人才情況進行了解,我們不難發現,優秀的人才也有可能因薪酬、環境等原因而流失,因為薪酬是經濟基礎,環境則是人才成長和發展的重要依托,也是決定人才去留的主要因素,因此國家必須考慮到城鄉差異,完善農村地區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加強各項社會保障如基礎教育和醫療等,還要對人才實施政策傾斜,給予人才更多的發展紅利,幫助農村地區留住更多高素質的技術人才。
總之,要想讓農村電商走向全國,必須高度重視電商人才的培養,要為他們提供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并且加快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和生活品質。
(四)完善電子商務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
目前電子商務發展迅速,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日漸增多,其中關于互聯網安全方面的問題更是層出不窮,例如網絡詐騙、網絡個人信息泄露、網絡交易存在安全隱患、互聯網立法文件太少等。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盡快完善互聯網監管立法,加快出臺有針對性的電子商務法律文件,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立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
現階段我國農村人口占比很大,人們已經意識到農村市場有很大的潛力,發現了農村居民的強大消費能力,明白了發展電子商務對農村的重要性。盡管農村電商乘著“互聯網+”的快車蓬勃發展,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中還沒有哪一種模式是完全適合我國農村發展的,這恰恰給我們職業教育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職業院校應深入研究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狀況,針對性設置、完善電商課程,從而培養高素質的農村電商人才,促進鄉村振興目標的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張意.我國電子商務行業外資利用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9.
[2]凌守興.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形成及演進機理研究[J].商業研究,2018(1).
[3]石金.淺析電子商務在中國酒店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20(4).
[4]關利芳,李愛軍.關于農產品電子商務中協商問題的分析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
[5]申艷.利用電子商務優越性發展農村經濟之我見[J].科學與財富,2015(3).
[6]趙玉.電子商務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及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7(17).
[7]黃京文,王晴.榮縣模式研究:基于山區經濟與電子商務結合模式角度[J].中國商貿,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