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燕妮
摘 要: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創新、教學活動的優化、教學質量的提高等都應該是基于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要能夠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培養高年級學生以創造性的邏輯思維來學習語文這一科目。語文教師應該重視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并能夠將該方法的教學與其他教學要素相結合,進一步開展多元化的、趣味的、創造性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方法;應用
一、 引言
教育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具體表現在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這三種能力需要大腦不斷進行思維的聚合和發散。思維導圖是發散性思維表達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也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由中心內容向四周發散衍生出豐富多彩的知識鏈條,猶如一幅“學習地圖”。這種學習方法更符合小學生的心智特點,使得小學生的聯想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進一步指引、激發、組織學生思考。因此,將思維導圖引入到語文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的訓練,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已經不再停留在簡單的識字、組詞、造句等淺層次學習方面了,而是開始進行有層次、有深度的閱讀、思考以及作文等方面,這就要求學生的思維一定要發散開來,發散的思維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語文學習將事半功倍。如何將思維導圖有效地應用到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方法中,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
二、 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是將隱形的思維具體化,通過圖形、圖片、文字、顏色等引人注目的信息以框架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而“多媒體”技術正是在圖形、圖片、顏色處理等方面具有傳統教學技術不可比擬的優勢,甚至可以引入聲音、視頻、音樂等背景素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思維導圖中各知識的印象,從而構建起語文知識的整體框架。
例如,教師在引導高年級學生學習課文《觀潮》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開展和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潮漲潮落的盛大氣勢,然后再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總結出本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并以此為中心輻射開來,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段,將每一段落內容圍繞課文中心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表達出來,通過“多媒體”技術將該篇課文的結構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最后,還可以再次展示課文中描寫潮水洶涌氣勢,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敬畏自然的感情。
三、 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自主探究學習”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高年級學生對語文的立體感、整體感、節奏感都已經有了很大提升,理解和分析課文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而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是對學生的這種能力的進一步鍛煉和提升,也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具備和掌握的學習能力。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首先需要教師認真備課,仔細選擇難易適中,適合學生自主完成的教學內容,然后設計好自主學習教學活動中的關鍵點,以便引導學生思維縱向或橫向發散衍生。同時,積極引導學生認識思維導圖學習法的好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精衛填海》這一篇課文時,可以設置關鍵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對問題的思考進行自主的學習。如教師在自主探究學習活動開始前先對該神話故事的背景給學生做一簡單介紹后,可以提出“精衛是誰?發生了什么?為什么要填海?結果如何?”等貫穿故事起因、經過、結果的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地去閱讀,同時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完成教師的問題,把事情和每個人物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形成整個故事的思維導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思考和學習,以進一步加深對知識點的鞏固。
自主探究學習結束后,教師還要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地與其他同學和教師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并在黑板上展現自己的思維導圖,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拓展思維,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來改寫或續寫這一神話故事,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四、 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標倡導在教學活動中積極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改變教師以往的“一言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小組合作學習是自主探究學習的一種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合作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表達、記錄、整理、辯論等多方面的綜合素養,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學習能力。而思維導圖則可以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內容展開討論,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又不偏離主題,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意識。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已經對課文內容進行了預先學習,但還留有空白的條件下,教師可對這一部分留白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告訴學生要學會什么,掌握什么,并以此為中心內容讓學生展開討論,發散思維。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草船借箭》這一內容時,可以該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分段為學習目標。綜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將學生按4~6人分成若干組,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要求學生以學習目標為中心,通過小組討論學習,用思維導圖畫出該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并以此對課文進行分段,最后進行小組總結和展示。在小組討論學習中選出組織協調能力較強的學生為小組長,主要負責主持并調動每一位組員參與到討論活動中來。同時要選出寫字速度快,總結能力強的學生為記錄員,負責記錄本小組成員的意見,最后分析并匯總在已事先設計好的思維導圖中。教師在學生討論結束后,要求每一小組展示自己的討論成果并根據思維導圖總結該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對每一小組的總結進行評價,對合作學習表現優秀的小組進行獎勵。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思維導圖的設計是引導學生理解分析該篇課文的關鍵,好的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提煉課文的主題思想,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