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云秀
摘 要:在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且當今教育事業正朝著正規化方向發展,對于學生的要求也客觀地提升了一個層次。而部分學生自身解決問題能力較弱,故而,這個階段的教師應該適當地提高學生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增強學生面對問題時的應對能力,提高學生對于新型知識的適應性,才能幫助避免其被快速發展的時代所淘汰。每一個學生都要做到對所學知識掌握牢固,不斷地進行重復學習,才能夠真正地學到知識。文章將圍繞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闡述和說明。希望以此為廣大教師群體提供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開闊教師在教學方面的眼界,也為小學學生提供知識學習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提高策略
一、 引言
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中,數學屬于比較偏難得分的一門學科,歸其原因,無非是沒有掌握到數學學科的學習技巧,沒有從根本上領悟到課本的核心,僅僅讀、背知識點和記公式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想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只能提高學生自身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以后面對難題時自己解決。通過教師把教學知識點和教學內容向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去回答,這樣的教學方法相比教師自問自答要好上許多。因為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引起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這門學科的良好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去學習數學這門學科。在文中,筆者將針對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二、 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找出問題,提高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問題是近幾年產生的新型、高效的學習方式,其為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這種特殊方式不斷地尋找、發現問題并與他人進行問題交流,使交流雙方都能夠開闊自己的知識層面。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的教學方式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去尋找、發現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且通過此種教學方式能夠促使學生養成與他人交流解決問題的習慣,使學生認識到團隊意識的重要性,使學生養成主動發表自己意見的好習慣,以此來有效地提高學生能力。
例如,當教師發現一個班級內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或是該班級在數學教學方面出現問題時,就可以試著運用引導式教學來解決該班級所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出學生本節課所要找出并解決的問題,并將學生分成若干的小組。讓小組內的成員進行問題的尋找,并在找完后提出自己所發現的問題,讓每個同學都進行發言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使班級內的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討論學習當中,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展示出自己的優勢。且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創設數學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注意力分散是很平常的事情,因此,想讓他們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是比較難的。尤其是在比較乏味的數學課上,小學生對于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更不會集中,由此導致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學不到太多的知識,對其自身能力的培養效果也較低。且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其自身的解決問題能力較弱,有時讓其單獨地去解決一個問題或許會感到為難。教師在這時便應尋找其他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對教學思路及教學方式進行轉型,尋找更為高效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此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且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時,如果只按照課本上的知識點來給學生通講一遍,導致學生對于教師在課堂上所講授的知識理解的并不到位,從而不能真正地掌握課本內容知識。而教師通過創設與表內除法相關的數學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學生便可快速地理解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點,并且能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重點。教師創設情境,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鍛煉,興趣與知識相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無限思維潛力和創造力。再例如,當學生遇到相關的知識類型的難題時,教師可以為其描繪出一個相關知識點的數學情境,讓學生融入其中,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學會如何解決問題。由此一來,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四、 教師引導學生實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對于生活充滿未知和好奇,教師可從結合實踐的角度來引導學生,結合實踐不斷,不斷親自實踐,從中感悟數學的樂趣。小學階段的學生的親身實踐主要體現在對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通過自身的反復發現、質疑和推翻來使自己不斷地進步。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實踐,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當中學到知識、掌握知識,并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將課本中的知識融入實踐生活當中。再加上其自身對事物的感知,總結成固定經驗和理論知識,這種方法學到的知識更加透徹和牢固,不易忘記。只有教師的引導實踐再加上學生自身在實踐活動中的自我感悟、自我學習,才能夠從根本上鍛煉并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三角形》這一節課,如果教師單純地在黑板上畫圖講解,顯得過于枯燥乏味。而教師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幾何圖形,親身實踐了解其中的奧秘,課本上的知識也會變得簡單。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給每一個學生都布置任務,讓每個學生在上課時準備一套三角尺。而教師在上課時就可以利用三角尺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在課堂上觀察三角尺等相關工具可以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等。甚至有的學生更能做到舉一反三,不僅對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更是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自己又熟練地掌握了一種新的學習方法,由此才能夠真正地培養每一個學生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 多媒體運用,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方面也出現了多樣化的高效教學方法。近幾年興起的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技術使小學數學的教學逐漸走向正規化、高效化,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其自身的課堂效率取決于其對于這門科目的興趣高低,這也直接影響了學生對于這門學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使學生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聚精會神地聽教師講課,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學到課本中的知識內容,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升每一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