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強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門既需要較強思維能力去思考其中原理,也需要一定動手能力去完成基礎(chǔ)實驗的學科。由于初中時期正是學生接觸物理知識的啟蒙階段,所以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在初中學習期間提高學習物理的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進,國家對初中物理的教學效率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積極響應新課程教育改革號召,探究優(yōu)化初中物理課堂結(jié)構(gòu),創(chuàng)新制定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從而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現(xiàn)狀;學習效率
一、 引言
文章闡述了筆者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些許經(jīng)驗,旨在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更加優(yōu)化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方面提供點滴參考,從而提高學生在初中物理這一學科的學習效率。首先教師團體應該努力讓學生全程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去,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大膽地讓學生走進實驗室,親手做實驗,一步一步地錘煉學生在物理學習方面的動手能力。其次只有從思維方式、實踐能力和濃厚的興趣等各個方面全方位教學才能為學生將來學習更深入的物理知識打好基礎(chǔ)。
二、 當前初中物理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一)初中物理課時量并不充足并且效率不高
相對于語文、數(shù)學科目,初中物理整體教學課時量中占比不大。因此教師要盡可能的將初中物理知識合理地融入有限的課時量里,在制定教學策略時要有長遠的規(guī)劃,在有限的課時量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高效的物理學習。但僅僅依靠短暫的課上時間是無法幫助初中生養(yǎng)成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的,那么就需要教師通過物理課堂上的高效性帶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引導學生利用平日生活中零散時間,采用碎片化的時間管理方式進行初中物理的學習,讓物理鍛煉不只局限在課堂。
(二)課堂的低效直接導致學生欠缺初中物理的自學能力
初中物理的教學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識,還要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自身的感悟找尋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技巧和學習方法。但是在當前初中物理的教學課堂上,部分教師只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沒有好好把握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也就無法制定合理的分層次教學策略。導致部分學生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下無法做到真正的理解物理這門學科,沒有教師的幫助甚至很難獨自完成新知識的學習,自學能力有待提高。而自學能力的欠缺使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科上的學習極為的被動。
(三)學生無法真正地融入物理課堂
部分初中物理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在升學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選擇了“一言堂”式的教學方法,大量的物理習題充斥了整個初中物理課堂,學生只能被動地跟隨著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去進行初中物理學習。教師制定這種“機械化”“一刀切”的教學策略使得初中物理課堂變得非常無趣,學生只會“悶頭”學習的現(xiàn)象也不會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
學習物理的目的不僅在于應試,其根本目的是能夠讓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去,那么一味地應試教育顯然忽略了學習物理的真正意義。由于教師在構(gòu)建初中物理課堂時并沒有秉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往往占據(jù)著物理課堂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無法更好地融入物理課堂,也就降低了物理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將學生納入教學中來,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并且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耐心并細心地引導學生,從而提高初中物理的課堂效率。
三、 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構(gòu)建策略
(一)教師課前應充分備課,熟稔教材知識
初中物理教材融匯了眾多參與教學工作多年的資深教學者的智慧,教材內(nèi)容充分考慮到當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教材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識完全符合初中學生對物理領(lǐng)域的學習需求。所以教師團體的首要任務是,立足于新課程的宏觀理念,事半功倍地做好備課工作,將初中物理教材內(nèi)容熟稔于心,并且能將教材內(nèi)容融會貫通。初中物理的知識層面相對基礎(chǔ),學生在課堂上的體驗感和教師的備課程度有著直接關(guān)系。只有在課前充分分析教學內(nèi)容才能夠在課堂之上游刃有余,從而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創(chuàng)設(shè)生活化的物理課堂情境
物理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思維邏輯能力,要求學生在大腦中形成物理知識框架。而有針對性的課堂情境化教學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構(gòu)建物理知識體系,所以教師營造出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是至關(guān)重要的。教師在課堂上不僅僅要將教材知識進行傳授,還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完全可以通過介紹物理歷史上的真人真事,讓學生更加立體地熟悉各個物理知識點的來由,比如阿基米德提出的浮力定律、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等,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的學習欲望,從而提高初中物理的課堂效率。
(三)采取初中物理游戲化教學策略
教師可以采取游戲化的教學策略構(gòu)建初中物理的高效課堂,例如教學《摩擦力》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設(shè)置“瓶子賽跑”的課堂游戲,教師在課前分好學習小組后,讓各學習小組準備好裝好沙子和裝好清水、但實際重量完全相同的兩個瓶子,還有三本厚書以及一塊長方形的木板。引導學生用書和木板構(gòu)成一個簡易的斜坡,將兩個瓶子從同一高度上、在同一時間向下滾動,注意要讓兩個瓶子自然滾下,學生不要施加任何助力干擾實驗結(jié)果。實驗結(jié)果是裝水的瓶子比裝沙子的更快地“到達終點”,這是因為沙子對瓶子內(nèi)部產(chǎn)生的摩擦力比水更大,下滑速度也就受到了更大的影響。
類似這樣的初中物理教學游戲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教師在制訂學生在“玩中學”的教學計劃時,不能局限于單一的游戲類別,應盡可能地從多角度設(shè)計學生游戲活動,利用多元化的教學用具制定趣味性的教學策略。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主動參與到學生的游戲中,才能有效地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學生才能真正地信任教師。但教師在設(shè)置游戲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也要制定嚴謹?shù)挠螒蛞?guī)則,教學游戲不是不加約束地放任學生去玩,而是需要教師適當?shù)卣{(diào)整學生的游戲行為,使教學游戲井然有序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