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軍
摘 要:在新能源高速發展的今天,行業內的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何以科學高效的管理模式確保新能源場站安全穩定運行,是對新能源企業提出的一項考驗。該文從對管理模式及案例的分析中,闡述了扎實做好精細化管理對提高設備管理水平、實現設備管理效益最大化及提升盈利水平的重要性。作者并結合場站實際工作對如何實現精細化管理談了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新能源企業? 精細化管理? 運維一體化? 場站安全
Thoughts on Fine Management of New Energy Plants
JIANG Yongjun
(Qinghai Jinyuan North New Energy Co., Ltd., Xining, Qinghai Province, 810001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today,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the industry. How to ensure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new energy plants with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is a test for new energy companies.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solid and refined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maximize the benefits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improve profitability from the analysis of management models and cases and talks about how to achieve refined manage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work of the station. The author also talks about his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achieve refined manage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work of the station.
KeyWords: New energy enterprises; Refined management; Integration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tation safety
“十三五”期間,新能源行業所面臨的發展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電力供需持續寬松、新一輪電改加速推進、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化競爭的深度不斷提高、平價上網進程加速推進。面對殘酷的市場環境,新能源企業如何求生存、求發展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成本控制水平、提升企業及各場站管理水平是一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1]。
1 精細化管理內涵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系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是通過制度的系統、細化和標準化,為員工的行為提供準確的指導,并通過對員工的科學化訓練,最終讓組織管理各單元精確、高效和協同運行,并能實現持續改善。管理中的“管” 是“監督、控制”,“理”是“指導、服務”。精細化管理的實現是靠員工的素質提升,對于場站管理主要是以“理”為主,“指導、服務”場站成員。精細化管理以重視細節、立足專業、科學量化為原則,以專業化為前提,系統化為基礎,數據化為標準,信息化為手段[2]。
2 精細化管理在新能源企業的應用
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新能源企業亟需推進精細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體系,打造競爭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這是在保證電價下調的情況下,新能源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途徑。按照“由淺入深,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以“質安健環”體系建設為抓手,“運維檢”一體化為載體,按照PDCA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公司實際的精細化管理模式。
2.1 安全管理方面
2.1.1 安全管理必須“嚴”字當頭
(1)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公司與部門、部門與場站、部門(場站)與員工層層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同時將公司年度安全管理工作目標細化分解,量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標準,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2)堅持鐵心、鐵面、鐵規、鐵腕的“四鐵”精神,針對新能源特點,開展分級分類監管。
(3)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須從嚴落實責任、從嚴監督檢查、從嚴考核查處。
2.1.2 安全管理必須精細
(1)管理制度精細化。依據上級制度,結合公司實際,編制、修編管理規章制度,充分保證制度合規性、全面性、簡約性和可執行性。
(2)風險預控精細化。通過全面辨識各個環節、各作業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認真進行風險評估,結合現場實際,有針對性地制定管控標準和措施。如:針對風電場制定《安全生產危險源辨識和預防措施標準化手冊》,針對工程安全管理,不定期按照集團《新能源項目工程達標投產考核管理辦法》附件(《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檢查考核表》)到場進行監督檢查,對不符合項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整改,及時提交整改單。
(3)行為管控精細化。對不安全行為產生的根源精查細究,控制和約束人的不安全行為,強化崗位員工的自主管理,制定專項方案。如:風機吊裝、高處作業等特殊作業安全條件和審批程序,需要專家評審嚴格執行評審制,吊裝作業要求監理及公司項目管理人員進行旁站監督,首次作業時安全監督人員進行現場旁站監督,并制定專項工作程序控制表,確保施工作業安全,不定期進行現場安全監管檢查,嚴格實施危險作業前風險管控[3]。
2.1.3 安全管理必須務實
(1)要謀實事。安全管理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工作,不能只是原則性地提出要求、粗線條地做出部署;不能只開會強調、發文件安排。安全工作必須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實效性,各項工作必須統籌推進。各項工作計劃、方案要注重針對性、強調實用性。
(2)要重實干。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深入場站、深入一線,多方位、多渠道了解情況,做到每周深入場站,解決和了解現場實際生產情況及安全現狀,提出整改意見及措施。
(3)要求實效。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對檢查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提出整改措施,進行監督檢查落實,提高工作的實效性,對存在的隱患進行閉環管理。
2.2 生產管理方面
2.2.1 生產管理程序精細化
從安全管理、生產管理、基礎管理三個方面制定各種措施,如《運維管理方案》,明確管理目標,細化控制指標、實施程序、適用方法和責任主體。
2.2.2 強化生產管理系統建設
協同內部建立不同的功能模塊,如設備臺賬、缺陷統計、安全培訓、兩票管理、電量統計分析等,并實時對設備臺帳、設備檢修記錄統計、備品備件清單、工器具校驗提醒等方面進行優化升級,實現自動統計、到時提醒功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實現精細化管理[4]。
2.2.3 規范缺陷管理流程,提高設備缺陷消除率
落實設備區域責任到人制,制定設備巡檢標準,規范設備缺陷管理流程,高標準、高質量地組織設備隱患排查治理,使設備缺陷管理更加精細化。
2.2.4 抓好計劃檢修,提升設備健康水平
制定發布檢修作業文件包及技術監督管理辦法等管理標準,以此指導并完成場站開關柜避雷器、箱變預防性試驗、儀器儀表校驗。
2.2.5 加強運行監督,細化指標管控
定期召開生產協調會、運行分析會、每日班前會,以問題為導向,及時解決生產問題,提升生產管理水平;制定生產控制考核指標,將小指標細化到日、周、月;針對光伏方陣匯流箱支路的投運率、電池板的清潔度、風機的對風角度、變槳位置等,通過對各生產指標精準把控,細化對標要素,拓展指標空間;積極分析區域內各場站運行情況,及時比對廠網信息互動平臺調度負荷曲線與場站實際負荷曲線差異,掌握斷面送出情況,與營銷人員、各場站實時聯動,靈活調整運行策略,實現效益最大化。
2.2.6 成立創新工作室,攻堅克難解難題
針對集中關注的問題,成立創新工作室,有序開展技術攻關、管理創新、科技研究等工作,使機組性能顯著提升,為精細化創新發展提質增效。
3 新能源企業推進精細化管理的策略
3.1 精細化管理總體思路
新能源企業應樹立全壽命周期管理的理念,以降本增效為目標,以標準化和精細化為方向,以成本精致為核心,強化度電成本各要素的控制及優化,識別出經營發展的關鍵問題、關鍵要素,測算項目發展、造價、運維、財務等成本,并將責任分配至各相關部門,從而確保精細化管理科學規范。
3.2 精細化管理幾點建議
3.2.1 場站長負責,壓實管理責任
堅持把場站管理作為經營管理的重點,實施管理下沉,推動生產經營和黨建工作融為一體,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維護穩定、經營管理、黨建及黨風廉政建設,將場站管精、管細、管出成效。
3.2.2 抓重點對標,精準彌補短板
堅持把設備管理作為場站管理的重心,將設備管理責任分解落實到人,強化設備健康水平對標,及時發現、處理設備老化導致的各類問題,減少故障損失電量,提升設備發電能力。
場站制作設備責任到人分工卡,明確每臺設備的責任人、包干內容、監督事項、考核標準,將責任設備每次檢修、維護、故障處理、設備升級情況錄入臺帳,為運檢一體化的實施積累歷史數據。
場站層層傳導經營壓力,以設備可利用率和消缺率指標為重點,對設備責任人進行考核,根據責任設備指標高低給予獎懲,督促一線員工時刻把設備健康放心上,做到每臺設備都有人監管,每個事項都有人負責。
3.2.3 運維檢一體,拓展挖潛空間
新能源場站占地面積廣、設備數量大、影響電量因素多。將對標管理作為精細化管理的有效抓手,力求精準發現問題、快速處理問題。
(1)強化子陣對標。在場站設備責任到人的基礎上,結合場站實際,開展不同方式的子陣對標工作,制定相宜的對標策略,縮小故障排查范圍,快速排查故障。
(2)強化電站對標。瞄準區域最佳標桿,定量、定性分析場站生產指標。根據場站理論功率、棄風棄光情況及天氣情況綜合測算比較收益,研判交易申報策略,合理參加電量交易,確保基礎電量不受損失,最大限度提升綜合電價水平。研究AGC控制策略,及時了解本區域內其他電站發電情況,合理安排好電站運行方式,提高負荷,搶發電量[5-6]。
(3)建立配套工作機制。一是場站生產人員實行定員管理,由生產職能部門統一管理調配,打破場站屏障;二是設立主值班員崗位,突出檢修能力要求,將是否具備檢修能力作為生產人員崗位提升的基本要求;三是生產人員通過培訓合格后取得授權帽貼,根據工作類型及工作階段,實現運維檢身份轉變,有效解決人員不足問題;四是合理安排不同層次檢修,設備定期維護、巡檢、缺陷處理由場站人員按照計劃開展。
(4)加快培養運維檢隊伍。組織生產人員參加培訓班,生產人員實行在各站間輪崗流動,全面了解各場站的設備。注重實踐鍛煉,推行師傅帶徒弟,提升運維檢技能。
(5)規劃檢修工作。一是不斷完善光伏、風電場站運行規程,優化電站設備的管理流程,明確設備管理指標;二是梳理光伏、風電場站設備的檢修內容,編制電站檢修導則,明確光伏、風電場站主要設備的檢修項目、周期、工藝要求等。
3.2.4 智能化運維,提高管理效率
積極探索嘗試運用新技術、新設備,通過智能化手段將運維人員從一些繁瑣工作中解放出來,降低運維成本,提高運維效率。
3.2.5 憑實績獎懲,強化激勵約束
突出效益導向,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及工作獎懲管理辦法,探索建立與精細化管理配套的考核機制,實行獎懲結合,有功必獎,有過必罰,以實績定獎懲,引導員工增強“度電必爭”意識,激勵員工為企業創效益、做貢獻。
3.2.6 算細賬經營,全力降本增效
堅持“精耕細作抓生產,精打細算搞經營”,緊緊抓住資金、設備、人工等關鍵因素,嚴格執行預算管控,加強成本對標管理,挖掘一切潛力,努力實現低成本運營、多渠道增收、高效益產出。
4 結語
在今天新能源企業高速發展時期,降低成本對于新能源企業來說尤為重要,做好精細化管理,需在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融入精細化管理理念,全員參與,以此全面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水平,為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孔令時.試議新能源光伏發電系統的應用[J].電子世界,2019(21):140.
[2] 李佩.新能源光伏發電系統的應用途徑[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1(23):1400.
[3] 秦帥.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的應用與發展[J].電力系統裝備,2021(18):33-34.
[4] 寧翔.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現狀與發展前景[J].節能,2017,36(11):14-19.
[5] 苑曙光.區域清潔能源RPD鏈柔性匹配及優化模型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20.
[6] 李暉.考慮大規模新能源接入的電力系統規劃研究及應用[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