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紅
摘 要:遠程教育資源是現代教育的一種重要資源,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用遠程教育資源,能夠有效優化教師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實踐中,遠程教育資源能夠充實教材知識,以視頻、音頻、圖片素材輔助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學習和理解,在遠程教育資源的支持下,教師能夠實踐先進的教學理念,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文章對遠程教育資源的應用需求以及應用方式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遠程教育資源;小學語文;應用
一、 引言
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遠程教育資源的發展與普及,也推動了眾多現代化教育資源、教育方式的發展。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下,遠程教育資源具有重要的使用價值,能夠為教師改善教學方式提供資源支持。遠程資源包括文本、視頻、音頻等眾多內容,能夠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還能夠充實學生的學習資源,輔助學生在課后對知識進行有效復習。
二、 遠程教育資源的應用需求
遠程教育資源包含眾多方面的內容,其中部分內容可以直接在課堂上使用,例如文本內容,而大部分內容都需要教師進行后期加工之后才能有效地發揮其價值。在教學實踐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師的都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雖然近些年計算機使用技術已經成為中年人和青年人的標配,但是依舊有部分教師并沒有掌握良好的計算機技術,尤其是農村地區老一輩的教師,這些教師雖然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他們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并不算高,這就使得他們較難有效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因此,教師需要掌握必要的計算機信息技術,達到能夠對遠程教育資源進行簡單加工的程度,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遠程教育資源的價值。例如,教師需要掌握PPT、word的基本技能,并掌握PS、Flash的一些基本技能,在完成這些技能的學習之后,教師便可以在日常的教學備課過程中對遠程教育資源進行針對性加工,并靈活應用在課堂教學中。
三、 小學語文教學面臨的教學困境
首先,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學資源種類單一,缺乏新意,學生很難產生學習興趣。在常規的語文課堂中,教材等課內資源是教師教學的第一手材料,新版的語文教材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對內容進行了調整,比較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但單單依照教材內容授課,難以滿足學生全部的學習需求。在優秀網絡教育資源十分豐富的當下,不少小學語文教師沒能及時從中找尋適合的課外拓展資源,使課堂教學的進展較為緩慢。
其次,教學方法缺乏變化,學生長期保持“靜態”學習狀態,很難取得大幅度的進步。語文是一門以漢語為基礎的課程,漢字是小學生在學習中最重要的學習對象之一,但小學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認識漢字、練習寫字的過程中,沒能改變靜態教學的模式,只是讓小學生機械地記憶漢字讀音,反復地臨摹、抄寫漢字,使教學失去活力。
再次,課堂教學沒能擺脫教師主導的模式,學生的課堂主導權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導致課堂很難實現高效。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經驗較少,大多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各類學習方法的使用也不熟練,于是許多語文教師更愿意幫學生事無巨細地安排好一切學習任務,而不愿意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也就使小學生失去了許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長期得不到訓練,反而會增加對教師的依賴,十分不利于后續學習活動的開展。
最后,教學評價模式沒能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更新,仍然是教師評價學生、學生接受評價,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參與程度較低,教學評價的教學優化效果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在互聯網時代,教學中的時空界限被打破,教學評價這類常常被置于課后完成的工作也少了許多束縛,小學語文教師原本擁有在課后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帶領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機會,卻沒有利用好,導致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能力遲遲得不到提升。
四、 遠程教育資源的應用方式
(一)優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
遠程教育資源包括豐富的圖片、視頻、音頻資源,教師可以使用這些資源優化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活躍課堂的氛圍,促使課堂的質量提高。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限制,大部分家長都不會頻繁帶著小學生外出旅游,因此大部分小學生的見識都不豐富,尤其是邊遠地區的學生,更是難以接觸到五彩的世界。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源于對直觀事物的認知,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認知的限制,學生難以從教材中得到足夠的信息,以至于無法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感知,學生的相關思維能力也難以得到發展。因此,教師依據教材內容在課堂上展示相應的遠程教學資源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還能夠充實教學素材,輔助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讓學生能夠有效進行討論、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聯想等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
例如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的古詩三首教學,三首詩分別為《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這三首詩都描繪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教材后的習題中要求學生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教師便可以在遠程教育資源中尋找相應的內容,將這些內容制作成簡短的視頻,或者是制作成配了音樂的PPT。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并且進行適當發揮,然后教師再為學生展示視頻,讓學生將想象、課文與視頻三者相結合,加深對詩文的直觀印象。視頻還能夠有效地給予小學生視覺、聽覺的享受,改善教學氛圍,使小學生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參與進教師之后的教學中。
(二)化靜為動,突破教學難點
拼音與生字的教學是小學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注意力較難長久集中,而拼音、筆順的教學也較為枯燥,部分學校或教師的教學并不能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許多小學生在中高年級的拼音、生字學習中屢屢受挫便是由于低年級時沒有打好基礎。而將遠程教育資源與這些教學內容相結合,并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征進行修改,便能夠化靜態知識為動態演示,牢牢吸引住小學生的注意力,突破教學的難點。
例如,在進行拼音教學時,教師有時候需要對小學生的口型進行糾正,在這個時候教師往往會選擇親身示范,這樣的方式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難以使全體學生都觀察到教師的示范。教師便可以在遠程教育資源中尋找相關的口型圖,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從透視圖中清晰地觀察到嘴唇、舌頭的位置及變化,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口型。在教學筆順時,教師可以配合筆順口訣制作簡短有趣的視頻,視頻內容為動畫化的筆順,教師在每天的教學中播放并領唱這個視頻的內容,讓學生對筆順的相關內容有深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