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梁忠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大學生逐漸成為創業的新興力量。然而,轟轟烈烈創業活動的背后是冷冷清清的創業成功率。創新創業活動本質上而言是一種具有較高風險的經濟活動,必然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法律風險。尤其在數字社會下,創業投資、企業管理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中的融資風險、信息風險、高科技風險、知識產權風險等日益凸顯。而大學生作為創業新手和職場菜鳥往往缺乏預見和預防的能力,無法妥善的處理困難、危機,最終導致創業失敗的案例頻頻發生。因此,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時代背景下,教育和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認知風險,識別、確定、分析這些法律風險類型和熱點,進而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真實了解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教育現狀,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向臺州市范圍內高校的大學生發放問卷調查,共發放電子調查問卷400份,有效率100%。其中男生295人,占73.8%,女生105人,占26.2%。通過數據統計和分析,發現臺州范圍內創新創業的大學生整體呈現法律素養不高,風險防范意識不強,對創新創業過程中的新形態法律問題甄別能力不強,化解風險的能力較弱等問題。
在實踐中,因法律風險意識淡薄和法律知識的匱乏而陷入困境導致創業失敗的案例屢見不鮮,因此,如何防范、抵御和化解創業過程中發生的法律風險,是其應當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通過數據調查發現,在關于“你認為影響創業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問題中,45.4%的人選擇資金,有30.1%的人選擇國家政策,16%的同學選擇人力資源,僅有6.5%選擇了法律,還有2%的選擇其他。在“你知道在創業過程中存在哪里法律風險?”一題中,僅有20.3%表示知道,55.6%同學了解一些,還有24.1%表示不知道。可見,在實踐中,創業學生更多專注于資金、技術研究和企業管理等問題,對法律實用性、重要性認識不足,忽視了法律風險的存在,很少關注如企業設立、合同管理、融資、知識產權、爭議解決等相關法律問題。
在現行課程體系下,高校創新創業學院大學生開設的法律課程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公共基礎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生職業生涯與規劃》,另一類是專業課《創業法律》。在公共基礎課程中,任課教師主要將重點放在學生思想品德和法律修養的引導與培養上,而對于法律知識內容的講解比較淺層,更多的是對通用、共性的法律知識普及,缺乏深度、專業的剖析。根據調查數據顯示,90%的學生認為上述課程的作用不大,無法解決日常生活中法律問題,更不用說與學生創業的密切關聯度。與此同時,從課程設置上看,大部分學校都只開設了一門綜合性的創業法律課程,且將課程性質定位為專業選修課,課時較少,沒有實訓內容,這樣課程的內容只能停留在法律理論知識和學科體系的講解,例如法律概念、原則、體系,無法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有效融合,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
教材是開展大學生創業法制教育之本。隨著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提出,學者開始陸續關注創新創業相關法律。近年來國內陸續出版了幾部相關教材,有的具有實務屬性較強,有的穿插案例、法條、小貼士內容很豐富,有的校企合作按不同的模塊共同開發。但這些教材內容差異性較大,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問題,內容過泛、重難點不突出,采取法律教材語言風格影響閱讀效果,還有一些存在法律條文過時,法律概念錯誤等問題。這便導致授課教師在選擇教材時存在較大困難,授課的難度也相應加大。
法學課程是一門專業性和系統性較強的課程,涵蓋民法、刑法、商法、經濟法等部門法律,不僅需要授課教師具備系統、扎實的理論基礎,還需要具備豐富的實務經驗。然而,目前各大院校學校授課教師(尤其是職業院校)主要是管理、經濟專業,由于沒有進行系統的法律知識學習,無法很好法律邏輯或者法律思維進行授課。還有少部分院校授課老師系法學專業,而在上述法學專業教師中又有一部分缺乏法律實務經驗或者創業經驗,導致課程教學缺乏針對性、操作性,與實踐存在脫節現象。
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在法律教育方面有所不足,其重點一般為創新創業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養。為推動教育理念的轉變與重構,助力教育教學改革,各高職高專院校需要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中法律素養的培養,從而做到正確認識創新創業教育在大學生教育中的作用。為改變目前創新創業教育中忽視法律風險意識培養的境況,可以提高相關課程中法律教育課程的占比,并使之貫穿課堂教學以及活動開展的整個過程,同時將其作為考核的重點內容之一納入學生考核體系,從而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法律知識。
要增強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的實效性,必須解決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被邊緣化和重理論輕實踐兩個突出的問題,必須樹立正確的目標定位,重在塑造創業大學生的法律理念和培育運用法律能力。創新創業法律課程應以實踐教學為主,理論知識傳授為輔,以實踐項目、任務導向為主,立法體系授課為輔,采用情景模擬、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穿插理論知識講解,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創新創業過程中的法律風險。積極拓展第二、第三課堂,建立網絡教育平臺,開發云教材、工作手冊式、活頁式教材,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諸如精品在線課程、慕課等以豐富法律教學資源,結合學生特點和課程開發校本法律教材,彰顯學校特色,利用情景劇、舞臺劇等形式進行創業法律知識的滲透式教學。打造聯動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去相關企業實訓、實習,讓學生在實踐中對所學法律知識進行檢驗。
搭建創新創業法律服務平臺,能為大學生創業筑起一道抵御法律風險的有效屏障。一方面,可以要搭建法律服務平臺,譬如成立大學生法律援助中心,作為培養學生法律素質能力的基地,開展法律咨詢、普法宣傳、法治講座等公益性法律服務,切實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各教育主體之間的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為大學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校、專業的法律知識一站式服務。
師資隊伍是影響創新創業法律教育的重要因素,在全面推薦依法治國背景下,有必要建立一支兼具法律和實務經驗的高素質法律教師隊伍。高校應鼓勵教師利用寒暑假去公檢法、律師事務所等下企業、單位鍛煉,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同時,學校還應積極引進專業人才進行授課、講座。除了培養具有豐富理論基礎、實踐經驗的“雙師型”高校教師外,還可以聘請資深的律師、投資人、公司法務、成功創業者等社會各界社會精英共同開展課程建設,以確保課程體系構建的合理性及內容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