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泉
摘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技術規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與技術指南(試行)》、《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容器和警示標志標準》等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制定本操作指南。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防控;醫療廢物;運輸環境管理
一、疫情防控期間環境管理要求
1、分類收集
(1)將醫療廢物分類放入帶有“警示”標識的專用包裝物或容器內。醫療機構(新冠肺炎收治定點醫院、發熱病人篩查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在診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發熱門診和病區(房)產生的廢棄物,包括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均應當按照疫情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收集。
(2)醫療廢物產生單位要做好醫療廢物袋扎口及貼封口標簽,以文字標明醫療廢物名稱。醫療廢物達3/4滿時,應有效封口。感染性廢液采用化學消毒或物理消毒方式處理,并對消毒效果進行驗證,確保徹底滅活。
(3)推薦將肺炎疫情防治過程中產生的感染性醫療廢物與其他醫療廢物實行分類分流管理。隔離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應用雙層專用包裝物,及時密封,并在特別說明中標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或者簡寫為“新冠”。
2、暫存登記
(1)各醫療廢物產生單位應設置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區域和地點,設置“警示”標識等規范標識,并符合特定要求。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場所實行專場存放、專人管理,不得與生活垃圾混放、混裝。非專業人員不得接觸。
(2)貯存場所應按照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要求的方法和頻次消毒,暫存時間不超過 24 小時。貯存場所沖洗液應排入醫療衛生機構內的醫療廢水消毒、處理系統處理。
(3)病理性廢物應低溫貯存或防腐保存。遇有手術切除的殘肢等由殯儀館火化或有資質單位處置,或作為病理性廢物收集。
(4)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產生的醫療廢物進行登記,醫療廢物產生部門、運送人員、暫存處工作人員及醫療廢物處置單位轉運人員之間,要逐層登記交接,登記內容應包括醫療廢物來源、種類、重量、交接時間、去向、經辦人簽名進行登記,登記資料保存完整。
3、轉移交接
(1)轉移登記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登記內容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交接時間,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特別注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或“新冠”的,登記資料保存3年。
(2)運送前應檢查醫療廢物標識、標簽、封口,防止運送途中流失、泄漏、擴散。
(3)運送醫療廢物人員在運送時,應穿戴防護用品(防護服、防護鞋、口罩、帽子、手套),按規定時間、路線由轉運車輛運送至暫存地進行處置。
二、操作規程
1、分類
按照醫療廢物類別及時分類收集,采用專用包裝袋和利器盒進行包裝。廢棄的一次性隔離衣、防護服等物品在分類收集、包裝時嚴禁擠壓。包裝袋和利器盒外表面被污染時及醫療廢物離開污染區前,應增加一層包裝袋。
2、封扎
疫情醫療廢物應使用專用包裝袋、利器盒,表面應有警示標識,使用前應認真檢查確保其無破損、無滲漏。醫療廢物達到包裝袋或者利器盒的3/4時,應當有效封口,確保封口嚴密。應當使用雙層包裝袋盛裝醫療廢物,采用鵝頸結式封口,分層封扎。
3、標簽
每個包裝袋、利器盒應當系有或粘貼中文標簽,標簽內容包括:醫療廢物產生單位、產生部門、產生日期、類別,并在特別說明中標注為“新冠”單獨進行“新冠”醫療廢物的交接登記。
4、暫存
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場所實行專場存放、專人管理,不得與其他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混存、混裝,暫存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
5、登記
產生和運送醫療廢物的單位,對醫療廢物來源、種類、重量、時間、去向、經辦人簽名進行登記,登記資料保存完整。
6、貯存場所消殺
貯存場所應按照衛生健康部門的規定消殺頻次及要求每天進行消毒。貯存場所沖洗廢水應排入醫療衛生機構的污水處理系統處置。
7、轉交
醫療衛生機構按照規定的時間,預約專業處置單位。
8、復核
專業處置單位安排專人專車進行收集運輸。雙方人員現場共同檢查醫療廢物包裝、標識的完整性、規范性,對不符合規范要求的進行重新包裝、消毒。醫療機構應利用符合計量標準的稱重設備,在雙方轉交時對轉交醫療廢物種類、數量(重量)進行復核。
9、填寫聯單
雙方共同填寫《危險廢物轉移聯單(醫療廢物專用)》和《醫療廢物運送登記卡》(一車一卡),資料上標注“新冠”字樣,并經雙方簽字,登記資料要保存3年。
10、運輸
處置單位須專人專車,使用固定專用醫療廢物運輸車輛單獨運輸。高感染性醫療廢物不得與其他醫療廢物混裝、混運。按照交運部門要求合理設置運輸路線,避開人口稠密地區和上下班高峰期。
承德市生態環境局,河北承德? 067000